首页期刊导航|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李惠斌

双月刊

1004-5961

010-66509601

100032

北京西城区西斜街36号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理论性学术类期刊。刊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论文和资料,报道马列著作编译的重大变动,研究宣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机器及其资本主义应用的历史本质探微——以马克思《贝克曼笔记》为中心的考察

    张福公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器及其资本主义应用的历史本质问题始终是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重要议题之一.马克思在1863年的"补充笔记本C"中重新摘录了德国工艺学家约翰·贝克曼的《发明史文集》.贝克曼关于工场手工业时期机器的双重社会影响,特别是工人与机器的激烈斗争的历史叙事内容,使马克思真正遭遇到"贝克曼难题":机器的始源性双重面相何以可能?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总体语境,围绕机器与工资、机器与资本原始积累等主题,逐步深化了破解"贝克曼难题"的理论视域与思想逻辑.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全面揭示机器及其资本主义应用的历史逻辑和本质规律,正确区分了机器与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深刻阐明了工人与机器的矛盾实质和斗争策略,实现了对"贝克曼难题"的科学解答和根本超越.

    马克思"贝克曼难题"机器工艺学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域下共同富裕的三重阐释路径

    包炜杰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的马克思主义阐释何以可能"是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亟待回应的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整体性视域下的逻辑演绎与历史考察,进一步明晰了共同富裕的马克思主义意蕴:在历史唯物主义维度上,共同富裕的唯物主义特质与生产逻辑内在契合,特别与生产逻辑的历时性、主体性、实践性具有一致性,由此进一步确认共同富裕是在历史中展开、在人民中蕴含、在实践中生成的;在政治经济学维度上,资本批判系统论证了共同富裕与资本主义的不兼容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通过资本的生产、分配和积累等过程内在规定了两极分化,由此有力证明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共同富裕的不可能性;在科学社会主义维度上,共同富裕的马克思主义意蕴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共同富裕的制度要求与共产主义在原则上高度一致,二是共同富裕的制度实践形态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得以推进和拓展,从而实现了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马克思整体性共同富裕生产逻辑资本批判共产主义

    《反杜林论》的诞生及马克思恩格斯在其中的社会主义构想

    罗尔夫·黑克尔肖帆马嘉婕
    93-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恩格斯《反杜林论》是在1871年德国统一之后新的经济政治条件下写成的,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发展为群众性政党,但哥达纲领的出台和杜林的影响表明,党内很多人迷失了方向,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非常模糊.《反杜林论》就是为批判上述错误思潮、回击杜林对马克思学说的攻击而撰写的系统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马克思为恩格斯写作《反杜林论》提供了多方面帮助,同时也推动了他对《资本论》第二卷的研究.在试图重构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设想时,通常要追溯他们留下的全部文本,即不仅要追溯已出版的著作,还要追溯为准备《资本论》而写的经济学手稿,这些手稿包含了马克思从对资本主义的分析中推导出来的资本主义替代方案的许多思想.《反杜林论》中提出的对社会主义的构想与1875年《哥达纲领批判》中的社会主义思想密切相关,恩格斯又对这些思想作了发展.

    《反杜林论》社会主义构想《哥达纲领批判》

    当代拉美左翼运动和拉美现代化道路——徐世澄研究员访谈

    王临霞
    105-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拉美左翼政党纷纷崛起,该地区出现"左进右退"的政治生态变化,这不仅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更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拉美各国左翼政党的执政理念存在差异,在右翼势力冲击下,要实现长期执政面临着各自不同的严峻挑战,但拉美左翼在独立自主探索适合本国的现代化道路、摆脱美国控制、寻求地区一体化发展和替代性发展方案方面,展现出联合图强的毅力与决心.对于我国而言,一方面,拉美现代化的独特发展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效参鉴;另一方面,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实践,也获得了拉美国家的广泛赞许与认可,为它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拉美左转现代化道路一体化进程美拉关系中拉关系

    科学推动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协同竞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张志罗玉辉
    114-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是当前中国经济中的两大重要资本形态,探究这两类资本的协同竞争是创新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马克思认为分工协作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在研究价值理论与资本理论时强调了竞争的重要作用.新时代应科学推动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协同竞争.两类资本协同竞争能够实现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并进一步完善资本全球布局,促进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助力产业链优化升级,打造创新链完整体系,从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实践路径方面,应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分别从党和国家的顶层设计、市场主体的共同努力和协同出海的机遇挑战三个层面,深入践行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协同竞争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跨越式发展.

    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协同竞争政治经济学

    集体力:论共同富裕的逻辑基础

    李风华易希林
    12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西方经济学有关市场失灵、福利国家等著述都无法令人满意.《资本论》基于集体vs个人视角提出的"集体力",构成共同富裕的逻辑基础.现代工业社会本质上是集体力在物质生产、知识生产、社会交往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展开.资本主义制度不仅让资产阶级无偿占有剩余价值,而且无偿占有集体力.集体力的私人占有,是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逻辑就在于,将集体的应得还给人民.由于集体力是多层次的,因此也应当是多级所有的.多级所有涵盖从纯粹的公有制到纯粹的私有制之间的各种所有形式,其多级公有符合马克思有关未来社会所有制的设想,而构建于私有制之上的多级所有只是确认了有限的集体力公有化.因此,逐步推进集体力公有化,能够以帕累托改进的方式,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集体力多级所有

    列宁对合作社问题上几种错误观点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徐芹
    13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引导工农群众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地参加合作社,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深入分析和批判了合作社问题上的几种错误观点:一是批判梦想用合作社和平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观点,认为其是彻头彻尾的幻想,强调不应夸大资本主义条件下合作社的作用;二是批判宣称合作社可以使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农群众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资产阶级论调,认为其是对工农群众的欺骗,揭露俄国资产阶级只是在利用合作社拉拢农民使之不与工人结成联盟;三是批评一些苏维埃知识分子、工人和共产党员轻视合作社的观点,提出苏维埃制度下合作社的发展等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顾和总结列宁对上述几种错误观点的批判,有助于深化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合作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并充分发挥合作社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

    列宁合作社错误观点社会主义现代农业

    什么是美国的民主社会主义?——民粹主义时代的意识形态

    卡罗·因弗尼兹·阿塞蒂牛政科
    140-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考察了当代美国民主社会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四个构成性概念.第一个构成性概念是社会主义,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围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完全国有化和中央计划经济是否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途径展开了辩论.第二个构成性概念是民主,对于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而言,致力于实现民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于如何在实践中协调社会主义与民主,尤其是如何处理与民主党的关系,仍然存在很大分歧.第三个构成性概念是阶级,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普遍认同阶级概念提供了一个社会分析的基本框架,但对于如何看待阶级与性别、种族等其他社会划分类型之间的关系,其内部并未达成一致.第四个构成性概念是革命,它在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中间引发了关于革命与改良主义之间的关系、革命发生的具体时间等问题的思考.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运动内部对四者的认知并未达成一致.面对分歧,当代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通过部分解决争论、在宽泛的意义上取得一致,来维持内部的凝聚力.同时,美国民主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也吸纳了一些民粹主义的特征,以尽可能多地吸引多样化的选民,但其凝聚选民的效果难以持久.长期来看,只有通过艰苦的组织工作,在民众中凝心聚力,才能超越目前意识形态中的民粹主义因素,让美国民主社会主义真正受到民众欢迎.

    美国民主社会主义民粹主义无产阶级意识形态

    美国新一轮社会主义思潮评析

    高建明
    149-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2016年以来美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形势,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后马克思主义者、传统马克思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有针对性地推出或阐发了自由社会主义、21世纪社会主义、阶级斗争社会民主主义、新无政府主义的方案.它们构成了美国的新一轮社会主义思潮.一方面,由于有着共同的现实关切,各社会主义方案在拒斥革命社会主义和吸纳左翼民粹主义上展现出相同之处.另一方面,由于所属的流派不同,各社会主义方案在社会主义愿景及其实现方式上又展现出不同之处.美国社会主义正处在十字路口,如果各种社会主义方案的提倡者能够求同存异,那么美国的社会主义复兴之势就有可能持续下去;否则,美国社会主义的前景将因流派之争而再次变得黯淡.

    自由社会主义21世纪社会主义阶级斗争社会民主主义新无政府主义

    《资本论》辩证法研究的思想史论题——读保尔·泽瑞姆卡《马克思变革社会理论的关键因素》

    何萍
    158-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资本论》辩证法研究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资本论》辩证法研究的去黑格尔化,还原马克思辩证法的本真思想,发掘《资本论》辩证法的时代内容.保尔·泽瑞姆卡新近出版的《马克思变革社会理论的关键因素》一书为我们实现这一任务提供了方法论启示.在这部著作中,泽瑞姆卡以《资本论》MEGA2版本的考据为依据,历史地考察由马克思亲自修订的《资本论》第一卷各版本,探究马克思在修订《资本论》第一卷的过程中发生的思想变化,揭示马克思的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内在联系,提出研究《资本论》辩证法的思想史原则,并用这个原则来考察马克思创作和修改《资本论》第一卷的思想过程,证明《资本论》辩证法是随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问题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在思维结构上,既有研究纯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运动的逻辑的辩证思维方式,也有研究资本主义与非资本主义并存条件下的资本运动的历史的辩证思维方式.进而,他详尽地考察了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将《资本论》辩证法的阐释黑格尔化的思想背景和版本根据,发现了《资本论》辩证法研究走出纯逻辑的思维框架,并建构历史辩证法的思维框架的路径.

    马克思黑格尔《资本论》辩证法《马克思变革社会理论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