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半年刊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划界、限度及启示

    赵长太
    281-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政治和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三大领域,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这三者有着各自的特点、运作原则和发展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有时难免会有僭越自己边界的情况发生.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划界及其限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启示:要树立"边界意识",按照经济、政治和文化各自的运作原则和发展规律来推动其发展;要看到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具有辩证性和复杂性,注重发挥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对划界的限度要有清醒的认识,正确处理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经济政治文化

    从马克思劳动正义观探析共同富裕实践的三重维度

    邓喜道方子
    288-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劳动正义观是立足人的现实劳动,在对资本逻辑的解构中、对雇佣劳动的批判中、对异化劳动的剖析中,致力于使最广大劳动群众在正义的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进入共同富裕社会的思想体系.从马克思劳动正义观可以阐释共同富裕实践蕴含的三重维度:一是价值维度,共同富裕坚持人民至上,彰显人民主体性;二是社会维度,共同富裕尊重劳动和劳动者,树立劳动价值认同;三是关系维度,共同富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形成正义的劳动秩序.对共同富裕实践这三重维度的阐释,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领会共同富裕实践的价值主体,把握共同富裕实践的现实需求,继而通过全体人民的正义性劳动实践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劳动正义共同富裕人民主体资本逻辑

    唯物史观视域下现代英国兴起的整体探因及其启示

    李宗唐马俊峰
    297-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国是首个实现现代转型的国家,工业革命往往被视为英国现代化的开端及动力,但笔者认为工业革命是英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成果而非起点.本文以工业革命为何能在英国爆发为切入点,从整体视角出发对现代英国兴起的历史进行重新梳理,认为英国之所以能够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因为其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治理改革,逐渐形成了一套既根植于自身民族传统,又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治理机制.这种治理机制一方面能够使国家与社会之间保持必要张力,保证社会活力,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另一方面能够在大机器生产和市场交换基础上有效地将国家权力转化为国家能力,以此推动社会稳定地步入现代社会.这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唯物史观英国工业革命现代化国家治理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学阐释

    杨玉强万光侠
    306-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与宗教迥异的新信仰形态,它以把人置于中心地位、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现实诉求、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它从人的实践生存方式的逻辑起点上关切工人阶级的现实境况,不仅追问这种生存方式及生活状态的合法性,还探索人的总体解放和自由的实践生成路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现实追问中科学解蔽了无产阶级之需要满足的逻辑理路,并在新时代中国实践中具体化为以人民为中心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追求.所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本真的人学阐释不但重申了人的本质及其自我实现的科学性,而且在我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展现了现实合理性与价值普适性,这正是其作为崇高精神信仰的内生价值所在.

    马克思主义信仰人学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改革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程萌
    316-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后,就逐步上升为中国的主流社会思潮,并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中国的社会发展史和教育发展史.可以说,在这一演变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不仅在教材体系设计、教学内容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创新,还自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才的培养.当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当高度重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历程所提供的有益借鉴,切实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学科交叉,关注学术交流,理顺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学生发展、教师传道授业与学生为学为事之间的重大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通识教育拔尖创新人才

    悖反与破局:数据教学的哲学分析

    吕宏山肖银洁
    328-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日益崛起井深度赋能学生学习,但它在学习领域高歌猛进的同时也可能引发一系列暗藏的悖反现象,需要对其进行理性审视与溯因,以探寻破局之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析框架,打破传统相关研究的中观视域,从量化、反馈、治理的具象视角出发考察大数据赋能学生学习,可以发现大数据也会造成关系异化、自我歧化、图景颠倒等悖反现象.究其成因,包括理性的工具化、有限的可靠性以及数据拜物教.为了促进大数据与学生学习的深度融合,需要倡导伦理主体的生命美学,构建多层面的调适合力,复归以人为本的育人初心.

    大数据数据教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规律的学理阐释——《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研究》评介

    杨耕
    340-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谱写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袁银传教授撰著的《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研究》,从理论、历史、现实三者统一的整体维度出发,从时代背景、理论前提、基本经验、基本路径及历史意义等方面,对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进行了全面考察,概括并阐述了一系列关于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其观点和见解具有开拓性和原创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是一本系统、严谨、深入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规律的专著.

    新时代当代中国中国马克思主义

    孙正聿先生的哲学人生回忆录——评孙正聿《哲学的目光——我的思想人生》

    崔璟
    345-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孙正聿先生希望自己能够像马克思一样为全人类而工作,他把哲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将研究和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孙正聿先生对很多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与思考,形成了跟随马克思的学术人生.《哲学的目光——我的思想人生》不仅创造性地理解了马克思的哲学革命,重新定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 究,塑造和引导了新的时代精神,构建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

    孙正聿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的目光

    "一个问题"、"两条逻辑"与"三种正义"——评《<资本论>中的正义思想研究》

    张钟玥
    349-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晶博士的新作《<资本论>中的正义思想研究》一书以"一个问题"——"正义悖论"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了马克思《资本论》中的正义思想.通过对《资本论》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精准把握,该书创新性地提出了"两条逻辑"及其各自蕴含的双重语境,有效地调和了关于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多种矛盾性观点,从而破解了"正义悖论".在此过程中,《研究》通过觉察并剖析《资本论》中三个内在相关的理论主题,把握到了马克思所完成的正义规范的三个转变,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包含"三种正义"——经济正义、政治正义及社会正义——在内的总体正义观.

    正义逻辑正义悖论《资本论》总体正义观

    政治哲学视域中的《资本论》研究——"《资本论》与政治哲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高欣雨朱厚敏
    356-3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