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膜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膜科学与技术
膜科学与技术

尤金德

双月刊

1007-8924

mkxyjs@163.com

010-80492417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9号

膜科学与技术/Journal Membra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1年,是国内唯一一份报道膜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的科技期刊。专业覆盖面宽,涵盖石油、化工、冶金、医药、食品、纺织、环保、生物制品提纯等领域。介绍有关膜和膜技术及水处理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报道国内外膜科学和水处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在石油、化工、冶金、医药、环保及生物制品提纯等领域的应用成果及产业化情况;反映该学科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及最新信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XDLVO理论分析矿井水中PES超滤膜的耦合污染

    文欣海玉琰何灿马瑞...
    147-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膜污染是限制膜技术应用的主要瓶颈之一.为了阐明矿井水脱盐过程中有机物对膜系统的污染机制,采用 XDLVO(Extended-Derjaguin-Landau-Verway-Overbeek)理论,评价膜与矿井水污染物之间的界面作用能,解析矿井水中污染物(腐殖酸-无机盐)对膜的耦合污染行为.研究发现,膜的抗污染性能取决于其表面极性作用力,证明了膜表面的抗污染性能取决于其亲水性能;与此同时,污染溶液中的无机盐离子可以加剧腐殖酸溶液与膜之间的污染行为,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污染物之间范德华力提供的吸引力逐渐上升,极性作用力和双电层作用力提供的排斥力逐渐降低,加剧了膜污染;其中,钙离子(Ca2+)的影响作用最大,镁离子(Mg2+)次之,钠离子(Na+)的影响作用最小.

    矿井水膜污染腐殖酸无机盐XDLVO理论

    哈工大科研团队创新成果助力锂资源高效提取

    哈尔滨工业大学
    156页

    PVDF/SiC疏/亲水Janus复合膜的制备及其膜蒸馏处理酸性废水性能

    菅珂婕方民锋吴鑫李隽...
    157-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着眼于采用直接接触式膜蒸馏(DCMD)技术对酸性废水进行处理和资源再利用,针对传统蒸馏膜机械稳定性不高、通量低等问题,使用刮涂法和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在亲水碳化硅(SiC)微滤膜表面构建疏水聚偏氟乙烯(PVDF)多孔薄层,制备得到具有不对称润湿性的PVDF/SiC疏/亲水双层Janus复合膜,用于DCMD性能研究.使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水-乙醇体系为非溶剂凝固浴,探究了制膜过程中PVDF铸膜液浓度、凝固浴成分、凝固浴温度等因素对PVDF层表面形貌和浸润性的影响,研究了复合膜在DCMD浓缩稀硫酸和处理模拟酸性矿山废水中的性能.结果表明,铸膜液中质量分数10%PVDF和纯乙醇凝固浴为最佳制膜条件,所得复合膜水接触角达140°,分离层孔隙率为45%,平均孔径为0.6 μm,并且PVDF层与SiC基体结合力强.复合膜在DCMD浓缩质量分数10%(107 g/L)稀硫酸溶液和处理模拟酸性矿山废水实验中水的膜通量均达10 L/(m2·h)以上,对非水组分截留率近100%,并具有长期运行稳定性,表现出DCMD处理酸性废水的应用潜力.

    Janus复合膜碳化硅微滤膜聚偏氟乙烯非溶剂致相分离直接接触式膜蒸馏酸性废水

    构建界面兼容的Por-POF/PIM-1混合基质膜用于CO2/N2高效分离

    王晓楠倪飞李海壮沈舒欣...
    170-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合基质膜(MMMs)在实现优异的CO2分离方面潜力很大,但其性能往往受到填料与基质之间界面兼容性差的限制.本研究将卟啉基多孔有机框架(Por-POF)分散在可溶性的固有微孔聚合物(PIM-1)中,制备了 一系列高渗透选择性MMMs.Por-POF的纯有机属性增强其与纯有机聚合物基质的相互作用,从而制备界面相容性良好的膜材料.多孔的Por-POF可以增加膜的自由体积分数,提高了薄膜的渗透通量.此外,Por-POF孔壁上富集了大量氮,对CO2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从而提高CO2/N2选择性.气体渗透实验表明,与纯PIM-1膜相比,Por-POF/PIM-1膜的CO2渗透通量和CO2/N2选择性分别提高了 157%和64%.本研究为合理设计和构建高性能的分离膜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路.

    混合基质膜Por-POF界面相容性CO2分离

    新型渗透膜利用湿度差捕获二氧化碳

    177页

    太阳能真空膜蒸馏和肥料汲取液正渗透处理反渗透浓水的节能性和经济性分析

    刘娟田军仓李明
    17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太阳能真空膜蒸馏(Solar vacuum membrane distillation,SVMD)和肥料汲取液正渗透(Fertilizer draw forward osmosis,FDFO)系统处理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浓水的试验研究较多,而对其能耗和经济性分析的较少.通过对试验规模和工业规模条件下2种系统的膜通量、能耗和成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规模条件下,将RO浓水浓缩4倍,无辅助热源SVMD系统的膜通量为2.46 kg/(m2·h),比能耗为110.6 kWh/m3,单位水生产成本为96.6元/m3;有辅助热源SVMD系统的膜通量为3.75 kg/(m2·h),比能耗为230.7 kWh/m3,单位产水成本为13.4元/m3;FDFO系统的膜通量为3.62 kg/(m2·h),比能耗为20.44 kWh/m3,单位产水成本为26.8元/m3.在工业化规模条件下,设计产水量均为240 m3/d时,SVMD系统比能耗为12.8 kWh/m3,单位产水成本为10.8元/m3;FDFO系统比能耗为12 kWh/m3,单位产水成本为9.38元/m3.可见生产规模越大,不同系统的产水成本越小,差别也越小.

    太阳能真空膜蒸馏肥料汲取液正渗透反渗透浓水经济性节能性

    清华大学王保国教授团队ACS Nano:3D互锁结构的膜电极(MEA)在1.55 V下实现安培级电解水制氢

    万磊
    189页

    电催化膜技术工艺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进展

    王建宇陈榕汶方传杰朱利平...
    190-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苯酚、双酚A、4-硝基苯酚等酚类化合物是石化和化工废水中常见的高毒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吸附、化学氧化、生化降解等传统技术方法很难将它们高效完全去除."双碳"背景下,研发高效的难降解污染物治理新方法有助于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和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电催化膜技术是将膜过滤与电化学高级氧化相结合的新技术工艺,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等诸多优点,逐渐成为本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首先简要概述含酚废水的来源、危害及传统处理方法,然后从电催化膜作用机理、膜电极材料、电催化膜工艺处理酚类污染物的主要影响因素、电催化膜与相关技术结合处理含酚废水等方面系统介绍和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电催化膜工艺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提供参考、启发和借鉴.

    酚类有机化合物含酚废水电催化膜技术膜电极材料

    反渗透膜废弃阶段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进展

    黄思怡刘长灏冯英楠
    202-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渗透(RO)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在海水淡化及废水处理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RO技术应用规模日益扩大,产生了大量的废旧RO膜,大部分被填埋或焚烧处理,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还浪费资源.归纳了当前废旧RO膜资源化利用的方式,包括再利用、再循环和能量回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框架对RO膜废弃阶段的LCA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废旧RO膜的资源化利用提高了 RO脱盐的可持续性,是建立RO膜产业循环经济系统的有效途径.目前,针对废旧RO膜资源化利用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亟待针对新兴废旧RO膜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生命周期评价、多种废旧RO膜资源化利用方式的对比评价等问题展开研究.

    生命周期评价反渗透回收循环经济可持续性环境

    广告目次

    2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