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明清小说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明清小说研究
明清小说研究

王长友

季刊

1004-3330

mqxsyj984@sina.com

025-83724219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

明清小说研究/Journal The Journal of Ming-Qing Fiction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发表明清小说及与之相关的中国古代小说,戏曲方面的研究论文、评论、研究信息、新研究资料;发表明清小说理论及与之相关的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理论方面的研究论文、研究信息、新研究资料。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性本疏纵,议者憎披猖"——论作为杰出的人文启蒙思想者的李渔

    钟明奇
    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渔曾被目为"俳优""帮闲",但这并非他社会形象与由此展示的人格的全部.李渔自道"外卑而内崇",其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傲然挺立;而其了无羁绊的自由思想,更是卓荦绝俗,有重大人文启蒙价值.这具体表现在李渔以其无比强烈的怀疑精神、蹈厉奋发的批判精神与相当的科学理性,无情地鞭挞以"圣贤""经典"与君权为代表的封建专制主义,信奉鬼神与命定的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迷信正史记载的历史本本主义,以及竭力鼓吹彰显作家主体性的文学创作上的个性主义等方面.李渔相关的小说戏剧创作,也强烈地散发着此种富于独立意识与 自由精神的人文气息.李渔之能有此超逸凡庸的人文启蒙思想,既归因于时代精神气候的培育,也与体现他独立人格的"疏纵"本性、狂者胸次密切相关.从思想谱系看,以小说戏剧创作与戏剧理论建构名世的李渔,同时也是颇具李贽特质的杰出的人文启蒙思想者.这是长期以来被忽视的李渔研究中的一个至为重要的方面.

    李渔"外卑而内崇"李贽特质人文启蒙思想者

    《西游记》中沙僧护法神形象的源流嬗变

    周固成
    2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上的玄奘曾梦到睡梦大神的点化,唐太宗曾受到毗沙门天王的暗助,宋元百姓也受到药神、江神的护佑,明代《西游记》中的卷帘大将身份同样具备护佑玉帝的性质,这些均奠定了沙僧的护法神形象,但这些护法神形象在明清戏曲中却发生了变异,甚至延续到晚清民国时期京剧中沙僧形象的建构.从早期沙漠地理气候的影响,到后来官方信仰、民间崇拜的形成,再到文学创作的复杂过程,深刻诠释了沙僧护法神形象演变的文化形态具有长期性、融合性与变异性等特点,而文化形态的这些特征也决定了《西游记》中沙僧原型来源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西游记沙僧护法神形象演化生成史

    《三国演义》中"音乐赋"的艺术功能——以《铜雀台赋》《大雾垂江赋》为个案

    张增赋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这部作品中的诗词歌赋数量颇多,与文本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众体兼备"的这部小说,诗词歌赋中还融入了丰富多彩的"音乐赋",对《三国演义》具有特殊的艺术功能,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对《三国演义》中的诗词,研究者论述较多,但对其中的"音乐赋"鲜有问津.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以进一步丰富对《三国演义》创作艺术的认识.

    《三国演义》音乐赋艺术功能音乐教育

    试论《红楼梦》疾病叙事的多重伦理寓意——以王熙凤患疾为中心

    周翎
    5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对疾病、诊疗、医药等均有大量而完整的叙述,程高本百二十回中,涉及的患疾人数达50人之多,涵盖内、外、妇、儿、五官、精神等各种疾患.在红楼诸多人物的康疾寿夭叙事中,王熙凤患疾是一个典型代表.红楼人物成疫夭折与个性、禀性、德性、伦常有必然之关联.透过书中对主要人物疾病的叙写,从儒家之人伦、道家之大道、释家之善恶因果,探究天理、伦理、医理之间的关联,藉以领悟《红楼梦》疾病叙事中蕴含的文化哲思及伦理意义,从而觉悟生命,复归灵性良知.

    《红楼梦》疾病叙事王熙凤患疾伦理寓意

    非言语沟通:《金瓶梅》中的服饰符号论析

    胡悦萌张月
    6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服饰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其凭借"非言语传通"功能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并影响着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作为一部优秀的世情小说,《金瓶梅》中的 服饰符号既拥有由小 说艺术手法所 赋予的特殊意义,同时又作为晚明的文化载体,将晚明社会文化与历史情景引入到小说之中,为《金瓶梅》的人文解读提供更多样的可能与更丰富的意蕴.以此为基础,本文对小说中较新颖的服饰符号进行专题讨论,一方面探讨服饰符号的艺术内涵,另一方面对部分服饰现象补足阐释,分析其对于塑造人物心理的深层作用,发掘其中蕴含的生存哲学与性别意识.

    《金瓶梅》服饰世情小说符号性别研究

    清末民初小说中"新女侠"的自我觉醒与时代困境

    曹祥金
    8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清末女权思潮的兴起,近代小说中开始出现了一批"新女性"群体.受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小说家在塑造这一群体形象时,常常将传统的武侠精神融入其中,由此形成了一个颇为特别的"新女侠"类型,她们既具有鲜明的国家意识和女性意识,同时还兼具一身武艺.虽然只是男性眼里救亡图存的工具,但她们不仅拓展了女性侠客的内涵,而且作为武艺高强的"女侠",还进一步展现了变革时期女性的彷徨、纠结和道德困境以及面向未来的探索.

    女权思潮新女性武侠精神时代困境

    清代《红楼梦》续书中贾宝玉及其替身形象的空间行迹与心路历程——以京杭大运河为考察视域

    曹立波张国栋
    103-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红楼梦》续书中,京杭大运河为贾宝玉形象塑造提供较为广阔的人物活动空间.宝黛二人在运河区域的空间行迹,以京城为起点或终点,以苏州、扬州等地为中心,南下或北上多沿循运河路线.运河见证宝黛爱情的发展历程,其中,或是两人的空间行迹并不相同,甚至未相遇;或是两人在江南运河区域相逢却存在情感隔阂.但受宝玉痴情的感化与圣旨的影响,宝黛情缘由百廿回本中的爱情悲剧,转变为团圆的结局.宝玉在运河区域多有游赏活动,一是在泛舟中陶冶性情,并结交知己,传达出闲适的心境;二是在饱览风光的过程中赋诗抒怀,与古人神交,营造出诗画的意境.续书中贾宝玉形象在毗陵驿选择积极入世的人生道路,追逐功名勋业;其在运河区域的为官经历中,力行善政,令官清吏肃、岁稔民安,体现出济世惠民的政治抱负.

    京杭大运河《红楼梦》续书贾宝玉空间行迹

    夏敬渠经历对其创作影响及《野叟曝言》的水路空间叙事

    王月
    122-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野叟曝言》的作者夏敬渠出生在锡澄运河(又称江阴运河)北端江阴市,其生平足迹遍布海内,且对漕务及淮安等运河周边城市的风土人情相当熟悉.因职责所系,夏敬渠经常往来于江苏、安徽和河北之间,与运河结下了不解之缘.《野叟曝言》中的很多人物以作者及其亲友为原型,很多事件取材于现实生活.夏敬渠以其丰富的学识和广泛的游历为基础,在这部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中,运用"水路空间叙事"的写作方式,从自然现象到戎政、盐政、周边的婚丧嫁娶等不同视角,详细描写了运河沿岸城镇的繁荣,凸显了运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夏敬渠《野叟曝言》水路空间叙事运河文化

    俞樾的运河情结及其《右台仙馆笔记》中的运河书写

    丁涵
    13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清学术宗师俞樾的《右台仙馆笔记》被公认是继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之后在小说史上最重要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该作品中丰富多样的运河书写,对运河本身及沿岸城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貌均有广泛且生动的描写和细致且深邃的反思.这与作者因其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所形成的运河情结息息相关,而俞樾对运河抱有的熟悉、热爱和怀念的浓重运河情结也深刻影响了小说内的素材选择、故事选址、人物分布、情节转换和价值判断.因此,《右台仙馆笔记》不仅具有珍贵的运河文化之文献价值,还蕴含着典型的以运河为主要背景的小说之研究意义.

    俞樾《右台仙馆笔记》运河情结运河书写

    反古与讽今——《聊斋志异》批判与"五四"新文学观的建立、反思

    王小惠
    148-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四"学人围绕《聊斋志异》而展开的话题,贯穿于新文学的发生、发展之中.他们对传统文学中滥用典故之风、模式化写作的思考,以及关于短篇小说理念与文学真实观的探索,都凝 聚在对《聊斋》及其模仿者的批判与讨论中.这些批判虽有值得反思的过激之处,却建构了"五四"新文学的理念,引导新文学走向文辞朴实、文体独创之路,并希望短篇小说写作能摆脱传统文章学的束缚,亦树立了写"实情"而非连缀事实的小说观.可新文学理念在具体实践中,多被扭曲、异化.为了讽今,"五四"学人又重提围绕《聊斋》而讨论的话题,批判新文学所存在的"唯西是摹"的创作"懒病"、流水账式的事实写作等问题.这些批判,对当下的文学创作与学术写作亦是历史的警惕.

    《聊斋志异》用典模式化写作短篇小说文学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