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大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大观
辽宁美术出版社
美术大观

辽宁美术出版社

范文南

月刊

1002-2953

msdg3151@163.com;msdg3151@yahoo.com.cn

024-23833151;23419510

110001

沈阳市和平区民族北街29号

美术大观/Journal Art Panorama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立足东北,面向全国;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强调群众性、知识性、学术性与时代精神,为繁荣美术出版事业做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米开朗琪罗的末世想象:《最后的审判》

    余书涵
    8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米开朗琪罗的《最后的审判》是西斯廷礼拜堂祭坛后墙的巨型壁画,引导观者的目光从犹太教历史、基督教历史走到最终的末日审判.米开朗琪罗的末日想象围绕"审判"这一主题展开,壁画在结构上采用动态旋涡式构图,审判的图景向中心的救世主流动,是宇宙秩序的映射.阿波罗式的基督形象是光和真理的所在.审判图像作为暮年的米开朗琪罗自传性的作品,是画家新柏拉图主义观念的体现.站在观看者的接受视角,壁画是进行自我审视,走向救赎,唤醒神圣之思的契机.

    米开朗琪罗《最后的审判》新柏拉图主义观看

    阿利克斯·艾梅、阮嘉智与越南磨漆画的创生

    何振纪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富有特色的越南磨漆画艺术将髹漆工艺与架上绘画的形式相结合,构成了当今东南亚美术中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线.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通过其时活跃于河内的艺术家对磨漆技艺的不断探索与精进,磨漆画的艺术表现与审美价值得到快速的发展,并迅步进入纯艺术的行列.其中尤以法国艺术家阿利克斯·艾梅以及越南艺术家阮嘉智为代表,同时,还有来自河内东洋高等美术学校的艺术家.他们共同投身于磨漆画艺术的研究与实践,并最终成功创造出一批又一批既具有越南地域色彩又能适应其时现代艺术潮流的经典之作,从而奠定了越南磨漆画艺术在东南亚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地位.

    阿利克斯·艾梅阮嘉智越南磨漆画

    论考古学视域下希腊艺术的亚非基础

    孟欣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希腊与亚非文明的关系研究历来是学界的焦点,以往的研究侧重从语言、宗教、文化视角来凸显希腊文明的兼容并蓄.本文以考古发现的物质材料和跨地域艺术交流为线索,对希腊艺术的亚非基础及所遵循的历史传统展开讨论,证明希腊艺术不是文明的突变,它是古代亚非艺术传统脉络下的延续和创新;提出希腊奇迹不是美学乌托邦,而是归因于不同文化碰撞下对传统规则的发展,且以自身特色化的结论,追溯古代亚非文化对希腊艺术精神的影响.

    考古学亚非文明希腊艺术基础

    "中意书写文化与美术交流研讨会"述评

    邵宏
    106-111页

    理论的发明和语词的旅行——喜龙仁与20世纪初的形式主义理论

    郑涛
    11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扬弃了以神智学信仰来阐释喜龙仁转向的单一归因论,借由喜龙仁的早期论述重新考察了其转向中国艺术史研究的过程,确证了罗杰·弗莱创设的形式主义理论对喜龙仁的深远影响.形式主义理论是弗莱为了在英国宣传和普及后印象派绘画而创设的实用性理论,这套理论在创设过程中吸收和利用了"韵""线条"等中国画论核心概念,并在客观上提升了中国艺术在西方的地位.喜龙仁在接触到中国艺术实物前便已经通过《伯灵顿杂志》等文本媒介彻底接受了这套理论,在商业因素和个人兴趣的双重影响下,喜龙仁带着这套理论转向中国艺术研究.

    喜龙仁罗杰·弗莱形式主义伯灵顿杂志

    "身心"与"形神"考辨

    郑启林
    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身心"与"形神"是中国哲学中一对密切相关的范畴,在中国哲学史的书写中,"身心问题"与"形神问题"时常被混淆,但它们的起源和内涵实际上存在差异.这种混淆可能源于中国哲学理论的建构过程中,在西学东渐背景下受到西方传统哲学有关灵魂问题论述的影响.通过对先秦两汉哲学文献中关于"身""心""形""神"概念的考察,可以发现"身心"关系具有"整体—局部"的特征,而"形神"关系则更倾向于"外—内、有形—无形"的意涵.相较于"形神","身心"包含一种更加关涉"人"的主体论视角,而这一视角对于丰富艺术理论和美学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身心形神中国哲学先秦两汉

    西夏时期的"日、月"符号与涅槃信仰——以宁夏宏佛塔为例

    闫中华
    12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宏佛塔是西夏统治者利用佛教与王权的关系,以建造佛塔的形式在天宫中埋藏供养物来祈愿国家的命运和众生的福祉.佛塔天宫中有序摆放的供养物,不仅体现了传统涅槃与罗汉相结合护持正法,也体现了统治者通过供养佛钵的礼敬行为宣扬弥勒下生传法的正统性."日、月"符号的出现是西夏皇室对皇权长久的理想祈愿,也是为了表达能够"与日月同光"的永生理想境界.宏佛塔也因此成为来往交通要道上的一座公共地标性建筑.

    宏佛塔涅槃罗汉弥勒信仰"日、月"符号

    西周青铜器眼状斑羽式垂冠对鸟纹的生成——以攸簋、庸伯((厓又))簋、邢(井)季史尊、邢(井)季史卣四件器物为例

    吴宛妮
    132-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围绕攸簋、庸伯((厓又))簋、邢(井)季史尊、邢(井)季史卣四件器物,探讨了眼状斑羽式垂冠对鸟纹的图像生成过程.该纹样为西周早期偏晚配合礼制改革所规定的典型垂冠大鸟纹的一支.眼状斑羽视觉元素与金文"皇"字的相似性,暗示着凤鸟形象的神圣性来源于长尾羽饰引申的美好寓意.为了表现辉煌羽饰的视觉效果,工匠综合运用旋转视点、平铺表现与重复再现等手法设计鸟纹,通过模范分工雕出多个层次,以对比鲜明的填色突出丰富纹理.从理想形象到物质性生产的过程中,凤鸟纹样在铜器上的最终视觉效果有别于设计初稿.一方面,器物间的细节差异暗示着国家图腾与个人纪念物之间的张力.另一方面,同主题纹样的差异性复制又通过反复再现,自上而下地固定了理想凤鸟形象,进而强化了西周的礼制规范.

    垂冠大鸟纹攸簋庸伯((厓又))邢(井)季史尊邢(井)季史卣青铜器设色

    产品设计符号学系统化构建中的思考(4)——控制设计师编写与使用者解读的产品设计系统

    张剑蔡匀
    140-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构主义产品设计活动的"主体性"意味着产品文本意义的有效传递.设计师在设计活动之初构建以使用群文化规约为基础、以产品文本传递过程为框架的"产品设计系统",以此达到设计师编写文本与使用者解读文本在文化规约上的一致性.产品设计系统由使用群集体无意识为基础的三类(四种)元语言构建而成.系统内的各类元语言对设计师文本编写与使用者文本解读起到共同控制的作用.设计师是设计活动的主导者,其能力元语言与系统内各类元语言的不同协调统一方式,形成不同的产品文本编写与表意类型.

    文本传递产品设计系统使用群集体无意识元语言表意有效性

    作品选

    封2,封3-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