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大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大观
辽宁美术出版社
美术大观

辽宁美术出版社

范文南

月刊

1002-2953

msdg3151@163.com;msdg3151@yahoo.com.cn

024-23833151;23419510

110001

沈阳市和平区民族北街29号

美术大观/Journal Art Panorama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立足东北,面向全国;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强调群众性、知识性、学术性与时代精神,为繁荣美术出版事业做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元明水陆画中明王图像的生成规律

    朱天成周星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明水陆画中明王形象与经典记载差距很大,而当下探讨水陆明王形象最为详细的金瑞的《十大明王水陆画研究——以山西河北寺观壁画为中心》,仍然高估了水陆明王与唐密明王之间的继承关系.本文则通过考量明王以外的佛教图像传统发现,水陆明王图像实际上是在北水陆仪文中所描述的明王三头六臂、乘龙跨虎等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改造、杂糅唐代以来广泛流行的力士、天王以及千手观音等图像完成的.

    水陆画明王密教

    南宋画院与天开图画台实址再论

    王雪苗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史料中对于南宋观潮活动有着丰富的记载,但是目前学界对于南宋观潮题材绘画中的实景及实址考证却未达成共识,本文将对南宋观潮点进行实址考证.学界对于李嵩款《月夜看潮图》中所描绘的为何地的猜测至少有三个,分别为浙江亭、天开图画台与南宋画院画家夜间轮值地点.考证南宋宫廷画家的作画与轮值地点对于研究南宋宫廷绘画,尤其是南宋宫廷画家的创作机制至关重要,结合文献与南宋临安相关考古成果,可知《月夜看潮图》并非绘制于浙江亭,而应绘制于天开图画台.作为宫廷内部的观景台与南宋宫廷画家重要的作画地点之一,天开图画台的考证涉及南宋宫苑山水实景的研究,兼及南宋画院实址之争议,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确定其位置在凤凰山侧.最后,本文重新对目前学界关于南宋画院实址之争作出回应,可以确定宋南渡之后,南宋朝廷进行了宫廷画院实址的甄选,且其位于宫外.

    观潮图天开图画台浙江亭南宋画院李嵩

    传荆浩《匡庐图》作者归属与成画年代再审思

    丁三川
    9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匡庐图》,长期以来,以唐末五代重要画家荆浩传世名迹的身份,在学界对于早期山水画风格演变的观察与研究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然而详察本幅画艺表现,却实与10世纪的时代风格迥异,因提示出许多尚待究诘的疑虑.本文通过对本幅画题命名、作者归属与成画年代三项知识概念生成历程的重新检讨,指出本幅画名,实由清人据元人论点作以著定,将之归诸荆浩名下亦系来自元人的"荆浩"想象.实际上,本幅的成画年代应重定于12世纪初期至中期前后的金朝当代,其实系时下众多被误认为五代宋元绘画中的金代绘画之一.

    荆浩《匡庐图》知识生成金代山水画

    明代白泽图像观念与真武大帝信仰——鄠邑渼陂湖畔的白泽古石雕考释

    仝朝晖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泽文化是东亚社会的一种共同文化传统.传统文化习俗中,白泽没有雌雄分别.依据明代《三才图会》《大明会典》等文献分析,鄠邑渼陂湖畔陂头村的一对古石雕,其一是白泽,其一是麒麟.明永乐朝后的真武信仰是一种政治观念产物,合阳县玄武庙等处白泽、麒麟图像组合的瑞应含义,与真武信仰构建了特殊的内在联系.鄠邑此白泽、麒麟石雕图像也出于当时同样的文化观念.

    白泽麒麟神兽瑞应真武信仰

    邺砚及其多重形塑

    俞乐琦
    114-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历史流变与多元脉络中的邺砚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曹魏铜雀台瓦砚与东魏北齐砖砚两种类型,深入探究物与人、真与伪、砖与瓦之间的复杂关系.首先从清宫藏铜雀瓦砚中拆解出曹操概念内的汉贼与圣王之争、南朝以降建安文学中的铜雀妓传统;继而考察北宋文官交游与古物鉴藏中的铜雀瓦砚谱系,详细分析其社交属性与知识性辨伪趋向,并从中揭露邺砖砚这一隐性砚史脉络;最后借助金代诗歌、考古出土的空心砖等资料对邺砖砚进行历史性重构.

    铜雀瓦砚建安文学传统北宋古物鉴藏邺砖砚东魏北齐空心砖

    "看"与"思"的联结——以佛罗伦萨圣马可修道院二层僧房中的《圣多明我跪拜受难的基督》为例

    高妍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位于佛罗伦萨的圣马可修道院隶属于多明我会,该修道院作为僧侣修行的重要场所,其建筑空间与图像皆服务于多明我会的修行惯例.在修道院二层的15-21号僧房中,总共有七幅《圣多明我跪拜受难的基督》湿壁画,描绘了圣多明我以不同的姿势跪拜基督的场景.从图像层面进行考察,可发现该图像程式受到13世纪《祈祷之方》的影响,旨在通过多明我的姿势来使见习修士更快地进入冥想状态.从教义方面来看,基督受难的场景之于信众而言,代表着救赎与希望,是信众摆脱奥古斯丁口中"第二次死亡"的重要参照.

    圣马可修道院多明我会基督受难

    设计史的本质直观与逻辑建构

    代福平
    126-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史的研究,需要对设计史有一种本质直观,在此基础上建构设计史的逻辑,达到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从瓦萨里对disegno(design)的阐释中,可以直观"设计"一词的本质.通过现象学还原,可以看出设计的本质就是美好理念的赋形,因而设计史的本质就是人把心中的美好理念显现为形象的造物史.在这一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对目前设计史的分期、内容等方面的逻辑进行重新理解和建构.

    设计史设计的本质设计史的本质设计史的逻辑

    基于文化转译的"出海"企业品牌视觉形象更新设计策略——以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罗红银刘思佟周清川
    135-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出海"企业面临着跨文化传播的挑战与机遇.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出海"企业国际化传播需求的特点,强调了跨文化传播对品牌视觉形象提出的新要求,探讨了文化转译作为一种有效视角,如何在国际化市场中实现品牌形象的有效传播和认知.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探讨,就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铁集装箱公司)的问题及需求提出了具体设计策略分析,为"出海"企业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可借鉴的品牌建设方向和实施路径.

    文化转译中铁集装箱品牌视觉形象更新跨文化传播设计策略

    美术馆展览在全媒体时代的传播效果分析——以中华艺术宫"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为例

    张昊翀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的展览"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为例,对展览全周期的媒体宣传推广策略和传播效果,从传播节奏、内容、渠道、受众等多环节进行整体分析,研究包括受众触达和认知变化等方面的传播效应,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对美术馆临展的宣传策略给出建议,并进一步对推广上海城市品格和在国际文化交流互鉴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带来一定启发.

    美术馆展览宣传策略传播效果

    作品选

    封2,封3-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