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观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观察
美术观察

李一

月刊

1006-8899

meishuguancha@sian.com

010-64813419 64891166-2429

100029

北京朝阳区惠新北里甲一号

美术观察/Journal Art Observation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继承《美术史论》(1981)。专业学术性刊物。发表美术创作和美术史研究方面的成果,介绍当代艺术家及作品。读者对象为美术家、美术院校师生、美术研究工作者及业余爱好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卷首语

    牛克诚
    1页

    投稿说明

    2页

    从观念到技术:艺术如何再生?

    缑梦媛
    4页

    理解艺术"再生"的视野和维度

    郑岩唐克扬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本次对话中,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郑岩和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唐克扬围绕"再生"这一主题,探讨了艺术在面对历史、技术和社会变革时的再生能力,以及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如何适应并促进这种再生.

    再生历史艺术史艺术教育文化语境

    再生的艺术:归属与辩难

    唐克扬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的再生既非发于自然,也不是可以肆意干预的社会现象.它首先面对着"谁之再生"的当代悖难.文明和文化的"再生"主要是一种现代的现象,它因此也面对着现代人普遍的困境:那就是人工完美再造了天工,使得一部分被保护的文明和文化得以在表象上延续,同时又加快了更多的文明和文化走向实质衰亡的步伐.

    再生文明史"谁之再生"现代性

    论再生——之于风景园林

    朱育帆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再生"在风景园林专业领域的表征为主题线索,分三个议题展开从观念到技术的论述.首先,从"再生"的基本性概念入手,形成风景园林再生的概念框架;第二,引入"殖民"比照风景园林师的行为方式,揭示风景园林专业特殊的二元系统关系与再生观念之道;最后,以自身设计实践为引荐,探讨了根植于场地潜质判断与转换在高品质再生过程中所显示出的技术的关键性.

    再生更替殖民潜质风景园林

    巴克敏斯特·富勒的技术再生策略与技治文化启示

    韩涛宋瑾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战"之后的环境技术进化根本性地影响了近七十年的文化再生逻辑.本文以20世纪60年代环境危机背景下两种"再生"路径的逻辑辨析为起点,聚焦美国设计师巴克敏斯特·富勒的技术乌托邦立场与前瞻性回应策略,重新检视他的蒙特利尔生物圈、曼哈顿穹顶、地球号飞船三个重要个案的内在"堆栈"结构,并指出它们对当代危机语境下技治文化的某种启示.

    再生富勒布拉顿堆栈技治

    向死而生:反思传统园林再生

    段建强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园林再生"问题产生的背景,在于传统园林"遗产化"背景下的存续危机、生活缺位与文化断裂,这既是传统园林历史发展当代性的一部分,也必然导致再生问题不是一个新问题——从这个意义上,"传统园林如何活着?"比"传统园林之死"更具有批评和探讨价值.本文从近年来的几个切片呈现传统园林的一些变化:从遗产保护与修复管理出发,到以传统园林为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核心意义和创新价值的当代转变中,艺术在其间如何作为批判的参照系而存在,并探讨在这个转变中艺术的可能性议题.

    传统园林再生生活方式文化意义艺术创作

    "美"的意识与两次复兴

    赵泉泉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的意识在文化与艺术存续的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艺术史上两次重要的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艺术与工艺运动来看,作为文化精英的人文主义者为形成和传播美的意识创造了语言与观念的基础.另一方面,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英国的艺术与工艺运动中,以莫里斯为代表的文化精英号召通过手工艺来对抗的工业文明所导致的后果之一,也正是美的意识的丧失.连接着传统文化与民众日常生活的手工艺,被赋予了社会、文化、审美等多方面的重要性.历史上由文化精英构建的关于"美"的品味标准,以及基于大众日常生活的手工艺而形成的"美"的生活体验,在今天的文化再生事业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仍然值得思考.

    美的意识文艺复兴艺术与工艺运动手工艺

    同游于艺:作为再生与新生的教育对话

    钟周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是一门艺术,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传授的技能或方法,它实现了"智"与"美"的再生与新生.对话式教学法是一种中外共通的教育传统,旨在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培养能够慎思明辨、知己达人的人才.本文探讨了教学的艺术性质及其在教育对话中的作用,展示了教学如何超越传统定义,成为一种能够激发创造力、批判思维和审美的艺术.通过对比东西方经典中的教育对话案例,本文考察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对话如何展现出多样的艺术特征,特别是师生在对寻"径"与询"境"的教学对答中展开引人入胜的精神探险.本文还分析了数智时代的人工智能可能影响和改变传统的对话式教学.本文倡导理解和欣赏人类对话的丰富性、自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并且珍视这些对话艺术对于因材施教和教学相长的重要意义.本文主张在教育文化的守正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以实现教育作为艺术的持续复兴和更新.

    教育艺术从游问答对话式教学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