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观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观察
美术观察

李一

月刊

1006-8899

meishuguancha@sian.com

010-64813419 64891166-2429

100029

北京朝阳区惠新北里甲一号

美术观察/Journal Art Observation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继承《美术史论》(1981)。专业学术性刊物。发表美术创作和美术史研究方面的成果,介绍当代艺术家及作品。读者对象为美术家、美术院校师生、美术研究工作者及业余爱好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南京博物院藏陈鸿寿致友朋八札考释

    陈名生
    4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南京博物院珍藏且从未公开的陈鸿寿(1768-1822)致友朋八札的考释,明确了陈鸿寿朝考的具体日期、陈父次冯的确切卒年、陈文述充正黄旗教习的时间、林述曾"援例选授浙江武康知县"的时间、陈鸿寿前两个孙女降生的时间等内容,掌握了陈鸿寿友朋往来、等待朝考、为官做人、遭遇旗丁刁难、举荐人才、赴粤准备等更多生平细节,加深了对受书人林述曾、林慰曾和郭麐生平的认识.

    陈鸿寿信札考释林述曾林慰曾郭麐

    东坡为魂:宋荦对"烟江叠嶂"文化意象的重构

    伍英鹰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宋王诜《烟江叠嶂图》及其后世的衍生书画,经清康熙朝名宦、收藏家宋荦庋藏,在其履职江西巡抚期间成为颇具代表性的视觉符号,延伸出一系列相关的图绘、吟咏与雅集等艺事.宋荦围绕"烟江叠嶂"展开的文化活动,是展开江右文化重建的重要内容.在宋荦心中,王诜为"烟江叠嶂"创造了一个图像样式,而苏轼的影响则贯穿于整个文化意象之中.

    宋荦《烟江叠嶂图》文化意象

    李成"寒林"图式典范的传承与形塑

    管克阔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代李成"寒林"图式被塑造成"古今第一"的过程,是在画学品评与图像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状态下完成的."以图传文"和"以图传图"两种方式是宋人学习李成"寒林"风格的两个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宋代画学文本和传世作品考察李成"寒林"图式在宋代的传承与形塑过程,探究"寒林"一格在画学文本和图像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为"寒林"图式的绘画实践提供参考.

    李成"寒林"图式以图传文以图传图

    仇英《清明上河图》中的江南园林造景艺术

    胡华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仇英的《清明上河图》以江南园林造景为描绘对象,整幅作品受庄子思想影响颇深,在画面布局方面注重"天人合一"的自然理念.画作构成元素中的山、水、建筑、植物无不彰显江南的气候及人文理念,并用象征性的艺术语言表达自然美景,形成微缩版的风景园林,体现了江南造园艺术的理念.本文通过剖析仇英《清明上河图》中的美学思想,以期启发现代园林的景观设计.

    《清明上河图》江南园林造景艺术美学思想

    中国绘画中"水"形象的建构与探析

    丁涵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中国画中"水"形象的母题及情境构建为切入点,探讨中国画中"水"形象包含的丰富哲学内涵和多重文学意蕴,并对中国画中"水"形象涉及的诸如隐逸、感时伤怀、离别羁旅等具体的情境和母题建构进行分类和解析,以期探究中国画发展过程中"水"形象经典母题的传承与演变.

    中国画水形象水法母题

    友爱共同体与心灵肖像——样式主义肖像中的道具

    吴琼
    6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16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以阿尼奥洛·布龙齐诺为代表,样式主义画家以想象的"文人"样式绘制了许多像主在阅读或写作的肖像,这批肖像画有其特定的"道具"和姿态"格式",以展示或建构像主的"心灵"习性.这些"道具"和"格式"如同时代文化及艺术的"聚合体",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不断历史化的方法加以解读,方能揭示肖像画背后的或者是被肖像美学所压抑的"历史真实".

    样式主义肖像画心灵肖像

    争议和接纳:印象派与后印象派在中国(1910-1950)

    菲利普·杰奎琳(Philippe Cinquini)徐立青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对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接纳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初,而中国则是在20世纪初才接触到这一艺术流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艺术家的主要目标不是参与已经过时的现代艺术运动,而是将早期的西方艺术运动作为研究对象,以便为他们认为迫在眉睫的中国艺术革命吸取经验教训.从20世纪10年代开始的争论中,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主要通过作为西方艺术的参照点来影响中国绘画的发展方向.通过研究这些相互交织的发展,可以更好地理解印象派和后印象派被接纳的情况、对西方艺术中的中国概念的影响、在中国历史学中的地位,及其在国际化和民族化之间的摇摆,以使我们更好地定义这一独特且原始的中国现代艺术.

    印象派后印象派徐志摩徐悲鸿李叔同

    "图像转向"和"图像差异"——哥特弗里德·博姆的图像阐释学研究

    戴思羽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图像转向"和"图像差异"是德国当代艺术史家哥特弗里德·博姆在其图像理论研究中提出的两个重要概念.这两个概念都可以回溯到他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图像阐释学的思想.鉴于现代艺术的发展所造成的传统艺术阐释的危机,博姆在其图像阐释学中反思阐释得以可能的基础,指出图像阐释学的根源在于将眼睛关于图像的经验转化为语言的媒介.博姆的图像阐释学受到现象学的影响,不仅为艺术史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进路,也符合向感性学回归的德国当代美学发展趋势,为基于传统符号学的阐释学的美学范式转变提供了一种可能.

    现代艺术图像阐释学"图像转向""图像差异"

    综合材料绘画对中国古代绘画材料技法的继承与发展

    陈关仲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国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相联系的综合材料绘画作品中所体现出的中国古代传统绘画材料技法和材料使用逻辑进行分析,聚焦于古代传统绘画与当代综合材料绘画的影响和联系,并从中窥见综合材料绘画对中国古代绘画材料技法继承与发展.中国古代绘画因其自身纯熟且系统的绘制技法和美学逻辑,在中国综合材料绘画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中一直担当着重要角色.而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相联系的综合材料绘画作为中国古代绘画在当代历史演进历程中的重要阶段,无论是在物质材料技法上还是绘画材料文化语境上都呈现出将中国古代绘画传统与当代创作方式进行融合创新的趋势.

    综合材料绘画当代艺术传统艺术材料技法

    黑龙江满族窗棂纹样的现代应用与创新

    柳春雨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龙江满族窗棂纹样不仅是少数民族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承载了满族文化艺术的内涵及底蕴.本文通过探讨满族窗棂纹样的起源及历史,解读满族窗棂纹样的形制、样式及风格特点,挖掘满族窗棂纹样的装饰图案和艺术符号背后的少数民族美学理念,揭示了这一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审美趣味.同时结合现代建筑、时尚和装饰品领域中的应用现状,研究了满族窗棂纹样在文化象征、传承和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如今推动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背景下,以满族窗棂纹样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符号的应用与创新研究,对保护和弘扬满族文化艺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研究价值,同时也为现代社会的审美体验提供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装饰元素.

    黑龙江满族窗棂纹样文化象征传承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