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界
美术界

蒋晓东

月刊

1002-7416

gxnnmsj706@163.com

0771-5645796

530023

南宁市建政路28号

美术界/Journal Arts Circle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发表各类美术作品和评介文章,重点推介反映西部民族风情的美术作品。读者对象为广大美术工作者和美术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画符号化语言提炼与造化的内在逻辑关系

    陈灼恺
    66-71页

    灵想独辟 笔墨有情——王德芳画作品评

    周子卿
    72-77页

    谈朱剑坤的"黔山"作品

    苏溧
    78-83页

    "倒T形"课程目标模型下广告学设计类基础课教学探索——以防灾科技学院为例

    李幸
    8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出发,立足于设计类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提出设计类基础课程建设的"倒T形"课程目标模型,从基础课程群内部课程的教学融合和基础课对专业课的支撑性两个方面进行基础课程的教学探索.在教学内容上,以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思路,将基础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在教学方式上,将理论学习与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发挥实践教学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课程思政,解决为谁培养人才的根本问题,从而深入探讨设计类基础课程真正起到支撑作用的教学模式.

    "倒T形"课程目标模型设计类基础课广告学专业

    中日漫画的水墨意象比较研究——以《刺客列传》和《竹光侍》为例

    柴文娟郑婷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墨漫画是中日两国兼有的典型漫画艺术表现形式,中国漫画《刺客列传》和日本漫画《竹光侍》都是以墨为媒,和而不同.由于民族审美习惯和受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影响的程度不同,中日水墨漫画创作在叙事结构、造型风格和审美意象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民族特色.《刺客列传》以宏大的历史舞台为背景,刻画了刺客们的英勇气概,叙事结构起承转合、线条飘逸、画格稳重,呈现出壮丽宏大的水墨意象.《竹光侍》以江户时代的市井生活为背景,围绕武士濑能宗一郎展开叙述,散文式的叙事结构、狂放的线条和凌厉的画格呈现出荒诞诡谲的水墨意象.时至今日,中国水墨漫画的发展,应在学习与借鉴中"取其所长,补己所短",从作品的人文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等方面寻求突破,实现传统美学观念在现代文化语境中的转换.

    中日漫画水墨意象刺客列传竹光侍

    重思1930年比利时世博会上中国馆及中国美展的成与败

    方大维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0年中国受邀参加为庆祝比利时独立一百周年举办的比利时列日世界博览会,南京国民政府在博览会上修建中国馆并举办中国美术展览会,对我国文化、教育、农业、手工业等领域的发展成果进行了对外展示.本文对中国展会筹办、开幕、评奖过程细节及国内外评价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梳理分析,还原了部分一度被世人忽略的真相,对南京国民政府在此次境外展会上的成败与得失做出了相对客观的评价.

    列日博览会中国美术展览会中国馆

    绘画语言向舞蹈语言的转换与融合——从绘画《千里江山图》到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王彰韬
    9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绘画《千里江山图》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为例,分析其绘画语言向舞蹈语言转化与融合的成功实践.《只此青绿》打破了绘画语言与舞蹈语言的壁垒,通过舞剧内演员动作、造型、舞台效果的巧妙结合,完成对《千里江山图》图像的模仿与再现;同时舞剧中对《千里江山图》意境的解构与重构,使"青绿"这一古典意象在不同的媒介中流淌,实现了绘画语言向舞蹈语言的转换与融汇.《只此青绿》不是只讲述了一个故事,而是旨在建构一个让观众超越时间与空间、沉浸体验其中的张力,打造了一出新颖自足的当代舞蹈诗剧创作实践.

    绘画语言舞蹈语言语言转换《千里江山图》《只此青绿》

    展览与批评:"新国画运动"话语实践的再思考——以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为中心

    聂胜男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展览与批评的视角重新审视新国画运动的话语建构及其实践,通过梳理中国近代美术展览形式的演变,分析展览机制及批评体制的生成与转变,进而考察新国画这一概念的延伸及北京中国画研究会成立的现实语境,其展览作为当时美术批评话语最为有效和最具活力的载体.关于新中国成立十七年时期的中国画改造问题的探讨,既为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奠定基本方向,也是思考当下新国画实验及艺术策展的可行路径.

    新国画运动展览机制批评话语

    岳小飞作品

    封3页

    王德芳作品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