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教育研究
美术教育研究

半月刊

1674-9286

msjyyj@163.com

0551-2631597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12楼c座

美术教育研究/Journal Art Education Researc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俗文化与小学音美知识融合微课堂的实践研究

    张英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俗文化与小学音美知识融合微课堂的实践研究,以当地民俗文化与小学音美知识的契合点进行资源重组。民俗文化与小学音美知识融合的微课堂注重彰显活动的趣味性、参与度,让民俗文化回归学生的日常生活,体现民俗文化即生活文化的本质,使学生在学习中懂知识、明事理、动手脑、爱生活。教师可以从民俗文化在生活中的现状、微课堂的创新形式与意义、微课堂的研究策略与方案、微课堂的研究成果等方面展开探索。

    民俗文化小学音美知识微课堂实践研究

    《红楼梦》中的服饰艺术与文学魅力

    江瑶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拥有极高的文学地位,书中描述的服饰种类繁多且精细,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而且突显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红楼梦》中对人物服饰色彩的描写细致入微,具有表达人物情感状态、传达审美意境的作用。《红楼梦》中的服饰艺术体现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与情感,具有独特的魅力。

    服饰艺术红楼梦人物塑造

    基于关键成功因素法的艺术设计类展览App原型研究——以『温州国际设计双年展』App原型为例

    刘海州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些年,体现信息时代特点的智能设备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这使很多艺术设计类展览App不断涌现。研究人员从关键成功因素法出发,以其参与设计的"温州国际设计双年展"App原型为个案,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研究方法,探讨艺术设计类展览App原型的产品功能。研究表明:将"观展"栏目、"媒体新闻"功能作为关键成功因素加以开发,并根据权重排序开发其他功能,对提升艺术设计类展览App的服务品质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成功因素法App原型艺术设计类展览温州国际设计双年展

    张大千彩墨艺术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肖宇虹罗凯吴霞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大千的彩墨艺术在继承传统山水画技法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艺术的思想,具有独特的价值。张大千彩墨艺术的相关文创产品设计形式多样。目前在售的张大千艺术相关文创产品主要可以分为直接使用张大千作品、应用重要元素、对重要元素开展再设计等类型。在张大千彩墨艺术文创产品设计中,设计者深入理解张大千艺术的精髓,通过提取、提炼、重构张大千彩墨艺术元素,创新开展文创产品设计。

    张大千彩墨艺术文创产品设计

    基于AI的三坊七巷文化数字交互式绘本设计研究

    陈肖烨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传承、传播三坊七巷文化,绘本创作者可以在分析三坊七巷文化、AI(人工智能)辅助绘本设计和三坊七巷文化艺术设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三坊七巷文化数字交互式绘本设计思路,选取坊巷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为AI生成对象,选择辅助数字交互式绘本设计的AI工具,开展三坊七巷文化数字交互式绘本文本设计、动静态图像设计,从而设计出三坊七巷文化数字交互式绘本。

    三坊七巷文化数字交互式绘本AI设计

    基于集群效应的中小型博物馆文创品牌区域化建设研究——以『江海博礼』文创品牌为例

    陈靥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博物馆文创产品已成为传播历史文化、增强博物馆自我"造血"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有效整合南通市域内中小型博物馆的文创资源,提升文创产品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研究者提出打造"江海博礼"文创品牌的构想,旨在通过构建这一文创品牌,将南通市的历史文化精髓、地域特色元素以及现代设计理念深度融合,创作出既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又能适应市场需求的文创产品,进而促进现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集群效应中小型博物馆文创品牌区域化建设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家居结合发展研究——以七夕节主题灯具设计为例

    薛涪丹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节日作为我国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集中体现了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而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通过文献分析、用户需求调查和设计实践,研究七夕节的历史背景、文化象征和意象,以及现代灯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创新趋势,可以发现,七夕节的文化元素如牛郎、织女、喜鹊、莲花等,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能够在现代灯具设计中通过形态、色彩和图案的应用得到创新性表达。以现代家居为载体,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前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传统节日文化灯具设计七夕节文化符号

    元宇宙视域下城市IP形象设计研究

    吴灿王柯煜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宇宙视域下,数字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城市IP(知识产权)形象的演进,城市IP形象从传统实体空间延伸至数字空间。其中,虚拟数字人作为城市IP形象的代表形式快速发展。这些虚拟数字人不仅是城市形象的呈现载体,而且成为城市文化与元宇宙之间的纽带,实现了现实社会与未来世界的连接。采用文献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探讨城市虚拟数字人形象设计的特征,从文化载体、文化记忆和文化体验三个方面剖析其时代特征、机遇与挑战,归纳出通过文化赋能、情感赋魂、功能赋新等手段,促进城市虚拟数字人形象的多元化、情感化和功能多样化,有利于为元宇宙视域下城市虚拟数字人形象的持续创新与城市发展提供助力。

    元宇宙城市IP形象形象设计虚拟数字人

    公园城市背景下基于"游艺学"理念的儿童友好型绿道导视系统设计研究

    鲁璐王玮陈立民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园城市旨在创造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城市空间,设计师需要分析儿童的相应需求,结合"游艺学"理念,将游览行为、艺术创造和研学美育结合,从游览性、艺术性、教育性三方面分析儿童友好型绿道导视系统设计的设计需求,通过优化游览体验、强调视觉信息表达、加入生态知识教育,设计出既对儿童友好又符合大众需求的绿道导视系统。

    公园城市绿道导视设计游艺学生态教育

    社区陶艺美育调查研究——以景德镇社区为例

    吴濛晔傅沁怡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典型特征的一门综合艺术,经历了复杂而漫长的文化积淀历程。社区陶艺美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参与性、直观性、多样性、愉悦性。在社区中开展陶艺美育,深化社区居民对陶艺文化的认知,构建社区的陶艺美育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社区相关人员应面向青少年、老年人等群体开展社区陶艺美育,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社区美育陶艺景德镇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