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研究
美术研究

邵大箴

季刊

0461-6855

010-64771021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美术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专业学术性刊物。发表中央美术学院师生的教学与科研成果,介绍国内外优秀作品及画家。读者对象为美术院校师生、美术专业研究人员及业余爱好者。有英文目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来自传统,立足当下,指引未来——徐冰的艺术教育策展实践

    徐小鼎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著名艺术家徐冰曾长期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在此期间,他不仅从事教学的相关管理工作,同时策划组织了多场和艺术教学相关的展览.本文以"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千里之行——全国重点美术院校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和"心有灵犀——徐冰的硕博研究生展"为例,分析展览策展思路、呈现方式、对教学的影响以及差异和共性,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当代中国艺术教育的方法和路径.

    徐冰艺术教育展览策展

    莫忘初业第一程——中央美术学院京畿道校址布局及建筑情况研究(1818-1933)

    李垚辰
    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央美术学院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自1918年建校至1937年被迫迁离,在京畿道校址办学19年,作为首个校址,京畿道校址是中国美术历史的最重要见证之地.但是,目前京畿道校址原有的历史建筑已经全部拆去,至今对于京畿道校址的面貌、格局都没有一个完整的介绍或研究.本文是笔者进行京畿道校址系列研究的第一部分,从地理历史、空间布局、建筑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首次复原相对完整的京畿道校址的面貌.

    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美术学校北平艺专京畿道校址布局图像复原

    印度留学生苏可拉与"中印两国新艺术之沟通"——以香港佳士得所拍苏可拉家族旧藏为中心

    陈明
    20-32,41-45页

    陈海作品

    陈海
    36-40页

    制造"豪华版"神圣书籍:靛蓝底金银字的起源与传播

    张建宇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8至11世纪,佛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相继出现在靛蓝底上以金银书写的媒材组合,用于抄写宗教书籍,兼及绘制图像.唐宋之际,靛蓝纸佛教称"碧纸",现存最早实物是瑞光寺塔本《法华经》,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录了五台山藏大历十四年"绀碧纸、金银字"大藏经.靛蓝纸在日本和朝鲜半岛称"绀纸",奈良时代唯一实例是"二月堂烧经",集大成者是"高丽国金字大藏经"和平安时代"中尊寺经".西藏也存在蓝纸和蓝黑纸,可追溯到吐蕃时期.伊斯兰世界有一部"蓝色《古兰经》",约9世纪前后之物.如何理解这一跨文化现象?汉字文化圈内、唐和吐蕃,以及佛教与伊斯兰世界之间,在靛蓝底金银字问题上是否存在着联系和共通性?

    靛蓝底碧纸绀纸金银书媒材

    制度、图像、装饰:宋代御仙花带具研究

    孙兵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御仙花带是北宋时期冠服等级制度建设中的重要创设.两宋时期,冠服制度在变化,带具纹饰也发生变动,宋人对于带具的认知也在发生变化.以郭知章墓为代表的宋墓出土多条相关带具,通过宋墓出土带具纹饰的细读,追索纹饰渊源,及发展演变历程,发现御仙花纹可能是在制度创建者要求下,工匠通过改造已有的图像元素所进行的创造;随着荔枝图像及相关装饰的流行,使得宋人产生图像误读,直接造成宋人文献记载中对于对御仙花带具名称的分歧.

    冠服制度御仙花纹荔枝图像纹饰改造

    多情倘向图中唤——从《小青小影》题咏看晚清吴中文人对才女冯小青之观看

    万新华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京博物院藏胡骏声《小青小影》是应汪锡珪之邀而作,以身形、神情、动作、服饰等诸元素,将晚明才女冯小青塑造得楚楚可怜.在十余年间,汪锡珪邀题请画咏,留下了传一则、诗九首、词六阕,为小青的悲凄人生做出委婉生动的见证.这些有别于前代文人意趣的题咏,或欣赏,或感叹,或同情,或惋惜,激起了关于女性画像文本不同面向的文化思考,然更多展现了社会文化学范畴内的修辞心理和情感认同,形成了道光、咸丰年间吴中文人阅读、观看小青故事的接受方式.

    《小青小影》冯小青汪锡珪题咏形塑观看接受

    陈洪绶的选择与超越——重读《观画图》

    杨东谕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人雅集题材中的观画图在晚明逐渐增多.观画图由所观之画的不同可分为三类,即观名作、观风格与观"白卷",而陈洪绶的《观画图》则是"观自画".本文通过对陈洪绶的绘画观念、观的主题、版画与文人画等的考察与比较,发现其创作中存在着"自观"的习惯与对物及物我关系的探讨,从本质上对传统中国画的时空观作出突破性重构,呈现出图像叙事、早期现代性与元绘画的一些特征.

    观画图陈洪绶晚明文人画

    欧阳修书法鉴藏活动与宋代尚意书风的观念史还原

    王东民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欧阳修的书法鉴藏活动是宋代尚意书风观念史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仕宦洛阳时期,官洛文人的书画鉴藏深刻影响了欧阳修的书法鉴藏兴趣.欧阳修官洛时已形成明确的铷止"的仕隐观念,将书法视为归隐、致仕后最为理想的"寓心之物".限于经济条件,欧阳修通过集录金石拓本的途径建构了大规模的古代书法鉴藏.在长期的藏品建构及题跋品赏中,欧阳修发展出"学书为乐""自适自足"书法观念,为尚意书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欧阳修书法鉴藏尚意书风观念史金石集录

    美国博物馆收藏所见齐白石的交游及国际传播

    杨晓能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19世纪末期以来,美国的艺术博物馆和藏家着重收藏中国古代书画,尤其是争相追寻宋元遗作,很少触及中国近现代作品,这个现象到20世纪末期才有所改观.不过有几家以中国古画收藏著称的美国主流博物馆,却一反常态,历经数十年的积累,收藏了较多而且比较重要的齐白石作品.这些收藏门类齐全、流传有序,体现了美国收藏齐白石书画的水准,遗憾的是大多尚未正式出版,缺乏研究.本文首次完整和深入地梳理这些齐白石收藏及来龙去脉,探讨相关馆藏的特色和发展历程,分析齐白石交游及国际传播的途径,有助于推动中国艺术海外传播的研究.

    交游国际传播美国博物馆齐白石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