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美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美术
中国美术

杨会来

双月刊

1003-045X

meishuzhiyou@sina.com

010-65591404

100735

北京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2号

中国美术/Journal Art in China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主办,全国29家美术出版社联合协办的国家艺术类核心期刊,经历了筚路蓝缕的20年,已经发展为集学术、审美、信息、实用于一体的综合类美术刊物,既保持了对美术出版界动态一贯的关注,又涵盖了当代美术界热点、学术动态、艺术家及作品介绍、展览信息等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蓄势:宗其香的早期笔墨实践与对现实主义题材的探索

    陈卫国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正面临着内忧外患.中国画坛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事件与社会风潮密切相关,许多画家在这一时期聚集重庆.这一时期是他们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美术史的变革时期.宗其香作为其中的一员,对中国画进行了改革.他融合中西,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表达方式.他在重庆时深受徐悲鸿的影响,创作了一批现实主义题材的画作,同时也用独特的笔墨描绘了嘉陵江之夜的奇幻景色,在夜景中找到了艺术创作的突破口.这个阶段可被视为宗其香艺术人生的"蓄势"时期.这一时期,聚集在重庆的众多画家亦在各种思想的相互交融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并由此构筑出中国近代美术史的一个重要篇章.

    宗其香中国画现实主义写实主义徐悲鸿

    党晴梵的交游与书学研究

    高子庭
    82-87页

    数字化时代高校中国画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牛文娟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对中国画专业而言,如何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机制,成为高校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数字化时代的相关语境,旨在探讨高校中国画教学的改革路径及实践意义,以期在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艺术类人才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数字化时代中国画教学改革数字素养

    数字时代下的动态插画探究

    孙浩章杨寒翟佩龙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迅猛发展,动态插画在各类数字平台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旨在探讨动态插画在数字时代的演化及其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厘清动态插画在数字时代的发展轨迹,特别是如何通过技术进步来扩展创意边界和提升视觉表达的力度.通过案例分析,本文揭示了动态插画在广告、网页设计、虚拟现实等多个领域的创新应用,展现了其在现代视觉传达中的核心作用.

    插画动态插画人工智能数字时代

    元宇宙视野下的博物馆数字文创

    赵希岗钱康怡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宇宙作为一种利用新技术手段链接与创造事物的媒介,正逐渐对社会各行各业产生影响.博物馆文创是博物馆将文化资源转换为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的某种产品或服务.目前,与元宇宙相关的技术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元宇宙的概念具有先进性和开创性,其未来的发展将会为大众带来更加多元及突破传统的体验.本文旨在通过解读元宇宙的发展现状,探讨当前博物馆文创的创新性探索与发展路径.

    元宇宙文创产业博物馆数字文创

    壁垒、迁移与内化——"美术史"课程于高职院校美术教学实践中的三个发展阶段

    宋自腾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学生对美术史、艺术理论等课程普遍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对美术史等课程的定位不准确.这些课程往往以科普的形式存在,难以直接指导学生的艺术创作.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对美术史课程的研发还不全面,传统教学过于侧重让学生记忆知识点,而忽略了让学生了解美术学科的本体特征.事实上,美术史课程在高职院校美术专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应当贯穿高职院校艺术教学活动的始终.笔者针对近年来高职院校美术史课程的发展情况,将其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美术史教学职业教育艺术设计课程开发

    浅议美术作品的著作权问题——以故宫博物院为例

    武景杉
    105-110页

    新剪纸艺术在高校通识美育中的应用研究

    赵希岗吴沂钱康怡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识美育是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模式相结合.为高校学生开设能够传播中华美学思想、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通识美育课程,是新时代交给我们的新课题.本文介绍了现代剪纸艺术研究院开发的"新剪纸通识美育"课程.其作为通识美育课程进入高校,使学生通过学习唯美、时尚且兼具童趣的新剪纸艺术来提升自身的艺术品格,提升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借此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教学目标.

    传统文化新剪纸艺术通识美育美育

    巴中传统扇滤农具谷风车的造物智慧

    李明周阿迪
    114-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聚焦中国西南地区常用的农具——谷风车,以巴中谷风车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结构与使用方式.同时,通过田野考察,从设计学角度解析扇轴、风箱、漏斗和漏口四部分的样式、功能及操作方式.巴中谷风车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人体操作的适宜尺度和力度,设计方式体现了"因材施用""因用制形""因人度力""借力打力"等原则,是以榫卯设计为主要特点的传统农具.总体而言,研究谷风车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国农耕文化的物质遗产.

    谷风车扇滤农具传统造物设计研究农具遗产

    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建——苗族传统服饰的技术发展

    张嫣邹游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苗族传统服饰的技术形式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大规模机械化复制生产的出现,在解放个体劳动力的同时,也造成了人文精神的缺失.本文从品质标准的弱化、审美品格的丢失和市场消费的易主三个方面,阐述代际传承过程中引发的苗族传统服饰人文精神缺失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继承服饰制作中手作精制的礼仪、提升对苗族文化的认同感两个方面着手,尝试在现有技术形式的助推之下,重建苗族传统服饰中的人文精神,使其在当下的文化场域内获得给养,找到持续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苗族传统服饰技术形式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