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煤炭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煤炭科技
江苏省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煤炭学会 中国矿业大学
煤炭科技

江苏省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煤炭学会 中国矿业大学

朱亚平

季刊

1008-3731

0516-85320590

221006

江苏省徐州市淮海西路235号

煤炭科技/Journal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Magazine
查看更多>>《煤炭科技》杂志创刊于1980年,为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技期刊,季刊,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8-3731,国内统一刊号 CN 32-1491/TD,邮发代号 28-175,现由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省煤炭学会、中国矿业大学共同主办。期刊内容以煤炭行业先进实用技术为主,包括理论探索和科学研究。《煤炭科技》杂志自创刊以来,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现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文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期煤矿机械化与智能化发展现状及协同路径探讨

    时宝韩浩亮庞博包若羽...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矿机械化与智能化的协同发展是推进煤炭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深层次变革的重要方式.为了深入探讨我国煤矿机械化与智能化的协同发展路径,阐述了我国煤矿机械化与智能化发展现状,分析了煤矿机械化与智能化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地区机械化程度发展不均衡、智能化开采受复杂地质条件制约等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煤矿机械化与智能化协同推进路径.

    煤矿机械化煤矿智能化发展现状协同路径

    集中荷载作用下复合顶板工作面围岩失稳机理与控制

    张学亮
    7-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煤层逐层下行开采方式,在煤层距离较近或下煤层顶板为复合顶板时,上煤层遗留的煤柱集中载荷会对下煤层工作面顶板控制造成重大影响.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测试及验证,得出了集中荷载作用下复合顶板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认为采空区下方工作面存在大小周期来压现象,而煤柱下方区域压力普遍偏低,来压特征不明显.进一步分析认为,松散复合顶板围岩控制的核心在于控制顶板的早期离层和变形,支架对该类直接顶的给定变形压力应远大于其完整状态.提出了集中载荷作用下复合顶板工作面支护强度确定方法和针对煤柱应力影响区的浅孔注浆等围岩控制技术,为集中载荷作用下复合顶板工作面围岩控制提供了依据.

    集中载荷复合顶板围岩控制片帮冒顶支护强度

    我国近年来煤矿瓦斯防治发展动态图谱分析

    叶青马磊王健朱兵兵...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掌握我国煤矿瓦斯防治发展动态,以2000年以来CNKI收录的2 397篇文献为依据,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可视化图谱,对煤矿瓦斯防治领域的文献发文量、期刊分布、研究人员、研究机构、关键词和突现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煤矿瓦斯防治文献发文量分为快速增长期(2000-2011年)与平稳波动期(2012-2023年);发文最多的期刊多为经济与管理科学类、矿业工程类、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类等期刊;文献合作网络由2个主要合作群和系列作者构成;研究力量集中在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河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和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瓦斯防治成为研究热点,形成了以瓦斯含量、保护层、综合防治等为代表的关键词聚类;从研究前沿来看,关于煤矿瓦斯的赋存规律、涌出机理、事故原因、智能化预警及防治技术、抽采、综合利用等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也将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煤矿瓦斯防治发展动态CiteSpace图谱可视化分析

    井下巷道喷浆过程产尘的运移及分布特性

    宋小林李世航
    19-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矿井下全气动喷浆技术的喷射过程涉及浆体基料、喷雾作用与周围空气等,是典型的气、液、固三相流.基于CFD-DPM方法,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模拟气相和水相,采用拉格朗日模型追踪喷浆过程产生的粉尘,研究了多种工况喷雾作用下粉尘的扩散过程,分析了粉尘运移及分布特性,获得了喷雾角度与流量对粉尘分布的影响规律.喷射角度的变化对粉尘扩散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中下部区域,控制喷雾流量可有效降低区域粉尘,为合理降尘、提高喷射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持.

    喷射过程粉尘扩散气固液三相流CFD-DPM方法

    层次分析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在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张公简康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能会带来各种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是评价矿山开采利用影响状况的有效手段.以青海某矿区为例,以层次分析—模糊数学法为基础,选取了 7个指标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要素进行了权重分配,再结合模糊数学法计算出的隶属度矩阵,搭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整体较好.该方法与较为成熟的层次分析—GIS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能够实现对实际情况吻合的精准评价.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GIS

    开滦矿区开平向斜南东翼深部12煤厚度预测

    张辉葛瑶
    31-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滦矿区浅部煤炭资源消耗殆尽,但深部仍蕴藏较丰富的煤炭资源,是煤矿挖潜的重要场所.为了研究开平向斜南东翼区域12煤厚度,基于浅部资源特性与煤层厚度变化,筛选得到三次多项式数学预测模型,对深部12煤厚度进行预测,并估算了深部总资源量,可为今后开发决策提供基础资料.

    12煤数学模型深部资源开平向斜

    终采线里侧覆岩离层注浆工作面分区划分与应用

    巩建雨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覆岩离层减沉注浆期间,在设计的浆液参数下,为了精准实时判断注浆成果是否满足主关键层不破断、地表被保护建(构)筑物Ⅰ级保护标准等级规定,基于岩石移动角、"砌体梁"力学模型、关键层及覆岩离层注浆分带理论,以被保护建(构)筑物的受护边界为起点,沿工作面走向,按逆向回采方向,将终采线里侧注浆充填区域对应的地表进行了四级分区,依次为控制区、预警区、过渡区和下沉区.将沉降观测获取的数据绘制成滑移与下沉变形曲线,与四级分区组合成下沉分析图,该图可直观分析注浆成果和间接推断主关键层破断、破裂,下沉扰度变形、完整等的实际赋存状态,进而达到实时指导覆岩离层注浆的目的,对同类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控制区预警区过渡区下沉区下沉分析图

    厚煤层综放沿空留巷底鼓发生机理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胡晓晗刘尚明解小光孙艳清...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厚煤层综放沿空留巷时常出现底鼓的问题,以古城煤矿N2301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巷道底鼓发生机理及其控制技术进行研究.现场调研发现,巷道呈现出明显的挤压流动性底鼓特征,构建深部高应力巷道底鼓力学模型,结合理论分析底鼓发生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应力集中程度越高,巷道底板破坏深度越大.根据现场情况提出采用注浆加固的方法治理底鼓,运用COMSOL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不同注浆参数条件下底板浆液压力分布范围,确定了 N2301巷道的注浆压力3 MPa、注浆时间6 min和注浆锚索间排距1 000 mm x 1 000 mm.工程应用表明,巷道最大底鼓量为15 mm,围岩深部6 m处最大离层值为23 mm.优化后的注浆参数在古城煤矿N2301巷超前支护中进行了工程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研究成果对类似条件下巷道底鼓治理和注浆参数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底鼓沿空留巷厚煤层注浆加固COMSOL数值模拟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微山县地面沉降监测与分析

    王鹏张超田雪江赵月...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为研究区,基于小基线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对12景Sentinel-1A数据进行时序处理,获取微山县境内局部区域2022年11月2日—2023年3月14日的地面沉降监测情况.结果显示,研究区出现多处不均匀沉降,其中有3处区域累计沉降量达83 mm.利用SBAS-InSAR技术可有效监测资源开采诱发的地面沉降,为地面沉降监测治理提供基础数据.

    地面沉降累计形变量,监测治理

    无极绳绞车变频调速控制策略研究与实现

    刘东平
    55-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极绳绞车因其运载量大、可无转载连续运输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井下运输,但控制系统存在启停冲击大、调速不平滑等缺陷.针对上述问题,对无极绳绞车调速级控制方式进行研究,提出了 一种采用内环PID控制、外环模糊控制的变频调速控制策略,并对相应控制系统进行设计.系统采用PLC+变频器的调速控制方案,可实现对绞车的自动启停及自适应调速控制,基于模糊PID的控制策略可进一步提高系统控制精度及响应速度,有效提高绞车运行效率.

    煤矿无极绳绞车PLC变频调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