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煤炭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煤炭科技
江苏省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煤炭学会 中国矿业大学
煤炭科技

江苏省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煤炭学会 中国矿业大学

朱亚平

季刊

1008-3731

0516-85320590

221006

江苏省徐州市淮海西路235号

煤炭科技/Journal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Magazine
查看更多>>《煤炭科技》杂志创刊于1980年,为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技期刊,季刊,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8-3731,国内统一刊号 CN 32-1491/TD,邮发代号 28-175,现由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省煤炭学会、中国矿业大学共同主办。期刊内容以煤炭行业先进实用技术为主,包括理论探索和科学研究。《煤炭科技》杂志自创刊以来,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现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文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倾斜软煤层综放工作面初次"见方"回风巷矿压显现研究

    张嘉岿李铁彭湃雷鸣...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孟家窑煤业于11501工作面开展倾斜软煤层赋存条件下留设15 m区段煤柱试验,自工作面初次"见方"后,该工作面回风巷超前工作面一定范围内变形异常,且时常伴有异响.针对这一问题,以11501工作面初次"见方"期间工况为研究背景,采用3DEC数值模拟软件建立11501工作面回采数值模型,分析了11501回风巷在工作面初次"见方"前后的矿压显现规律,从矿压角度解释了工作面初次"见方"期间回风巷内异响来源.结果表明,11501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50~70 m,在来压期间回风巷下帮、顶部、上帮变形速率明显加快,并且出现非均匀变形;工作面"见方"期间,受采动影响采空区已破断直接顶再次破裂是回风巷异响的主要原因,受其影响11501回风巷出现下帮顶角下沉、下帮外鼓变形、托盘内陷于煤体、钢带崩断等现象.针对该问题,提出了11501回风巷非均化补强支护措施,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研究成果为11501工作面后续回采工作中维护回风巷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为相似倾斜软煤层赋存条件矿井提供借鉴.

    倾斜软煤层区段煤柱回风巷"见方"期间非均匀变形

    采空区垮落煤岩体净化效能时空演化规律研究——以凌志达煤矿为例

    杨鹏飞刘锞锐王档良王允卿...
    9-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空区地下水库的建设对矿井水资源的利用意义重大.随着矿井水通过垮落煤岩体,水中悬浮物会产生迁移与沉积的现象,从而影响采空区垮落煤岩体的净化效能,进而影响采空区地下水库的净水能力和使用年限.采用考虑源汇项的水动力弥散方程作为描述悬浮物在采空区垮落煤岩体中迁移与沉积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了悬浮物浓度随采空区内流程长度的变化规律,预计了凌志达煤矿采空区地下水库的使用年限,并分析了滞留因子对采空区地下水库使用年限的影响,可为评估采空区地下水库使用年限提供理论依据.

    采空区水净化垮落煤岩体净化效能时空演化

    条带膏体充填开采方案设计与研究

    张睿张瑞龙郎鹏程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矿呆滞资源的回收尤其是建(构)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的压覆煤炭资源和边角煤的解放与再回收,成为我国煤矿开采亟待解决的难题,具有支撑柱不易风化、压缩率小、充填成本较低、适用条件广、采出率高的条带膏体充填开采技术,正日益凸显其在回收"三下"呆滞资源的技术与经济优势.针对条带充填开采设计过程中面临膏体充填方法的选择、条带充填开采顶板稳定性设计、充填开采工艺设计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将条带膏体充填与综采膏体充填作对比,突出条带充填开采的工作面布置灵活等特点;采用极限强度理论、固支梁理论、比涅乌斯基公式结合赫斯特里测试验与现场强度转换原理等理论计算与分析方法,对条带开采尺寸、条带支撑强度、充填体设计强度等充填开采相关参数设计提供解法.根据现场生产经验,对条带可采工艺、条带支护、条带端头隔离等工艺流程给出解答,为条带膏体充填方案设计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压覆煤炭条带膏体充填端头隔离开采方案

    低位综放工作面提高顶煤回采率的放煤方式优化

    邢萌王鹏宇
    21-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古城煤矿低位综放工作面顶煤回采率低的问题,以S1306低位综放工作面为背景,分析了现有放煤方式.首先,通过建立不同放煤方式与放煤口长度的PFC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放煤口长度以及相同放煤口长度、不同放煤方式下顶煤回采率;其次,提出了双口间隔动态放煤方式,对比分析了单口顺序放煤、双口顺序放煤以及双口间隔动态放煤的顶煤回采率;最后,研究了不同采放比对3种放煤方式顶煤回采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低位综放工作面顶煤回采率随着放煤口长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放煤口长度一定时,单口顺序放煤顶煤回采率大于双口顺序放煤的顶煤回采率;双口间隔动态放煤顶煤回采率相较于单口顺序放煤提高了约8.44%,放煤时间节省了46%,且放煤均衡性优于单口顺序放煤与双口顺序放煤;双口间隔动态放煤和单口顺序放煤的顶煤回采率均随着采放比的增大而增大,当采放比小于1:1时,双口间隔动态放煤顶煤回采率大于单口顺序放煤方式,当采放比大于1∶1时,两者之间差距明显减小,但双口间隔动态放煤的时间大大缩短.因此,双口间隔动态放煤方式结合了低位综放工作面条件下单口放煤方式顶煤回采率高和双口放煤方式放煤时间短的优势.

    低位综放工作面放煤方式顶煤回采率放煤时间数值模拟

    深部开采超宽工作面覆岩运移破断规律研究

    张乐强王伟刘晓彤冯昌如...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高家堡煤矿4号煤层赋存条件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4号煤上覆岩层中关键层位置进行了判别,明确了加长工作面的来压步距,研究了工作面长度分别为120、140、150、180、200、260 m条件下的覆岩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工作面上覆岩层中包含6层关键层,且距4号煤上108 m处的复合岩层为主关键层,基本顶为包含粗粒砂岩、泥岩、中粒砂岩和粉砂岩在内的复合岩层1且为亚关键层,当工作面进行开采后,关键层以下所有亚关键层均发生破断.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所得的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均在为50 m左右,周期来压步距均在20~25 m,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不同工作面长度的覆岩运移分布状态基本相同,且随着工作面长度的增加,采空区中部位移变化量最大,由7.72 m增加到7.81 m,而工作面两端覆岩运移量变化并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矿井接续工作面面长设计布置提供有效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生产指导意义.

    导水裂隙带覆岩断裂覆岩运移破断综放开采

    不同水体积比超高水材料充填开采煤柱稳定性研究

    郭立张东张振
    33-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矿超高水材料充填开采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充填工作面煤柱稳定性条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超高水充填条件下煤柱在不同水体积比条件下的煤柱内部应力情况、变形破坏特征及塑性区发育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在理想条件下,为保证煤柱的稳定性,充填体对煤柱的侧向压力至少为2.5 MPa;当超高水材料水体积比低于95%时,煤柱内部应力集中较小,煤柱顶板位移较小,边缘仅出现塑性区,无破裂区,能够维持煤柱稳定性;当超高水材料水体积比超过95%时,充填体仍能较有效保护煤柱,但煤柱内部应力集聚较大,顶板位移增大,煤柱弹性核区减小,煤柱稳定性变差.

    充填开采水体积比煤柱稳定性

    综放工作面架间溜煤板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韩瑞峰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铺龙湾煤业回采方法为放顶煤开采,在工作面正常生产期间,移架后产生大量架间浮煤,主要是由支架架间间隙掉落下煤块形成的浮煤.针对此问题,研制出一种能将支架架间间隙掉落下的煤通过U型溜煤板进行收集、最后溜入刮板输送机的装置.实际生产应用表明,95%的架间煤通过该装置落入了刮板输送机内,且不影响机组的割煤,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轻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架间浮煤溜煤装置

    大倾角煤层采煤方法与设备选型研究

    张潭曹亮
    41-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倾角煤层的开采一直是煤矿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严重影响煤矿的产煤效率和效益.从大倾角煤层的地质构造、采煤方法、设备选型、风险预控等方面开展研究,设计并制定了系统性的技术规范和施工方案,提高了大倾角煤层的开采效率,保障了工作面的安全接续生产.以张双楼煤矿大倾角煤层12901工作面为例,通过揭示大倾角煤层开采矿压显现规律,根据煤层厚度、地质特征和现有开采方法的技术特点,确定了合理的采煤方法和设备,表明了研究方案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大倾角煤层地质构造采煤方法设备选型风险预控

    桑树坪矿南回风大巷破碎围岩水害治理技术分析

    王名贺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桑树坪矿南回风大巷通尺490~512 m段巷道受B1背斜的影响,围岩破碎,顶板及帮部淋水量最大达到15 m3/h,巷道变形严重,严重威胁南回风大巷的正常使用.通过注浆加固,该段巷道的淋水量减小到0.2m3/h,巷道几乎趋于稳定,说明注浆加固巷道围岩破碎带和封堵导水裂隙具有明显的效果,为巷道穿过破碎带区域的防治水指明了方向.

    背斜破碎带注浆加固防治水

    特厚煤层综放面超前支护液压支架设计及应用

    郭鹏飞周钰博李江波宋永明...
    50-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降低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巷道超前段单体柱支护风险,简化支护工艺,提高作业效率,基于不连沟煤矿特厚煤层地质赋存与综放开采工艺特点,开展了特厚综放工作面巷道超前支护液压支架选型设计,并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应用ZQL2 ×6500/27/50D型端头超前液压支架过程中,巷道超前段顶板最大下沉量为127 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466 mm,工作面液压支架最大工作阻力为46 MPa,巷道超前段顶板和两帮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为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超前液压支架支护技术提供参考.

    特厚煤层超前支护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