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城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城市
美与时代·城市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ysdscb@snina.com

0371-65511020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城市/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我刊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美学、美育研究,普及美学知识,倡导按美的规律创造美、欣赏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总体规划环评方法及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李春阳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贯彻我国极力推行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促进我国社会持续发展,给予大众安全、稳定、和谐的城市生活空间,从分析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入手,立足实际,探究城市总体规划环评及城市环境保护的措施,以期维护我国城市优质环境,为国家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城市总体规划环评环境保护环境治理

    城市高架桥下部空间景观提升方法研究

    王雅张葳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高架桥作为城市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高架桥下部空间作为高架交通设施的附属空间,具有交通空间和公共空间的双重属性,在利用方面虽然面临诸多限制,但同时也具备空间潜力。通过分析城市高架桥下部空间利用存在的问题,探索进一步提升城市高架桥下部空间景观的途径。

    高架桥下部空间复合功能

    城市集市广场的多功能性设计探究

    樊冲张葳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以物易物到货币流通,自古以来买卖的场所从固定区域到沿街设摊,在不停地变化。集市场地由于相对杂乱与无序,与现代城市发展不协调。但为了让流传了千百年的传统生活方式得以保留,同时与城市发展步伐相协调,可以将城市广场与集市结合,使之具有新的集市性质。通过分析城市集市广场的相关概念,探讨城市集市广场的多功能性,提出具体的多功能集市广场设计思路。

    集市广场多功能性城市广场

    历史文化街区在空间活力视角下的重塑与更新——以扬州东关街为例

    孙文青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文化街区是一座城市文化进步的标志,同时延续着一座城市的珍贵文脉。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目前大部分城市重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但部分城市逐渐忽视了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与空间活力的塑造,将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发展旅游业、吸引游客的场所,丢弃了历史街区原本的文化特色,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旅游景区。基于此,以扬州东关街为例,采用实地调研法和问卷调查法分析扬州东关街存在的问题,从历史街区活力更新原则、保护规划等方面提出对扬州东关街重塑与更新的规划思路,探索如何在活力视角下重塑与更新扬州东关街。

    历史文化街区扬州东关街空间活力空间重塑城市更新

    基于存量优化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以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刘国昊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居民需求的变化,城市生活空间和具有传统特色的生活形态也发生变化。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存量经济的重要资源,整合其现有文化资源、协调多元利益冲突、保护其完整性与真实性是城市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为例,研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方法与策略,通过更合理、更创新的方式凸显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底蕴与特色风貌,展现历史文化街区的生命力。

    存量优化历史文化街区徐州户部山

    城市共享街道建设探析——从美国实践案例出发

    宋旸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街道是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当下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逐渐引起城市街道交通拥堵,导致机动车开始占用人行道,城市交通组织出现混乱。但街道作为人们户外活动的重要场所,需要相应的空间。因此1969年荷兰正式提出共享街道的建设,使居住区周边街道的人行道与机动车道共用同一个道路断面,且这一概念在1976年成为荷兰道路建设的导则和规章,共享街道随之在各国展开应用,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建设共享街道。通过对美国共享街道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从共享街道的概念、设计要素及实施等方面出发,提出适合我国的共享街道建设模式,以促进今后共享街道的建设。

    共享街道城市空间街道设计

    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探索

    苏醒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占据着优越地理位置、环境优美的城市公共空间,城市滨水区在展示城市风貌、改善和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社会和大众对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现如今,生态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已然普遍,其在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也是如此,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从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思路。

    生态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滨水区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背景下江西高安范家村改造提升设计

    周琳琳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美丽乡村为背景,挖掘地方旅游资源,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和产业文化,拉动乡村经济发展,是当前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道路之一。以江西省高安市范家村改造提升设计方案为例,积极整合当地可利用的文化资源,通过乡村环境改造设计推动当地支柱产业发展,打造极具乡村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美丽乡村乡村文化环境设计乡村旅游

    三门峡地区下沉式窑洞防洪防涝设计研究

    张超丽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门峡地区下沉式窑洞建筑能够有效避免洪涝灾害造成的破坏。因此,深入研究三门峡地区的下沉式窑洞,从选址因素、构造特色和装饰特色方面分析下沉式窑洞在防洪防涝设计上的特点,总结下沉式窑洞防洪防涝的方法,可以为现代建筑的防洪防涝设计提供一些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理论支持,促进现代建筑防洪防涝设计的发展。

    下沉式窑洞防洪防涝三门峡地区

    从园林兴造专书《园冶》看粤中庭院——以岭南四大名园东莞可园为例

    姜涛陈宇哲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读《园冶》一书,对明代的造园理论与方法实践进行探究,提取其"体宜、尚雅、时尚"的造园理念、实践原则与审美意趣,与粤中庭院所体现的时代性、简洁性与现代性进行对照与印证,以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东莞可园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造园立意、建筑布局、谋篇理景等方面,多角度理解粤中庭园营建之法与造园之道。

    园林兴造《园冶》粤中庭园东莞可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