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ysdmsxk@sian.com

0371-66318929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职工路1号院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Journal Beauty & Tim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随笔几则

    毕学军
    1-5页

    宋代山水画送别情境研究

    黎泳安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9世纪前后,中国山水画中的情境发生了转变.对宋代"行旅图""待渡图"一类的作品进行分析,探析宋代山水画中隐含的送别情境,研究宋代山水画送别情境的形成原因和图式特点.宋代送别情境与诗意相融通,对后来元、明时期发展出新意涵的送别图具有重要意义.

    宋代山水画送别情境待渡图

    从诗意到尚逸——宋元山水画风的嬗变探析

    颜孟卿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南宋与元代富有代表性的画家——马远和倪瓒的具体作品进行研究,分析时代思想因素对绘画的影响.中国山水画在这两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生了全新的风格形式,从刚劲的用笔、幽静的氛围转变为了书法用笔、冷漠孤独的意境,这种变化的产生与朝代更迭导致的思想转变息息相关,是画家对山水精神的进一步探索.

    南宋山水画马远倪瓒

    明代中期绘画风格嬗变考略

    陈希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浙派与吴门为明代早中期先后兴起的画派,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绘画风格与风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梳理两大画派的风格以及兴衰交替的成因,对明代中期绘画风格变迁进行深入研究.

    浙派吴门绘画风格

    清代没骨画风嬗变

    高珂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初六家之一的恽寿平以一己之力,重振没骨画风,他的绘画风格导致没骨画创作主体常州画派的形成.分析清代没骨画的发展,划分出清代没骨画勃兴—式微—复兴的发展之路,可为当代没骨画创作提供一些新思考.

    没骨画恽寿平技法

    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的美学意蕴

    郑圣泉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笔墨语言作为当代中国画独特的视觉表达方式与艺术呈现形态,在中国山水画文化的整体形成演变与历史发展轨迹中,表现出的脉络更为完整明确.山水画作为中国画的一科,是在我国绘画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绘画主流,包含了有关笔墨语言艺术的各种实践操作与技法体系,以及视觉审美艺术规范.山水画笔墨语言结构的历史发展,是与现代山水画创作的整体历史发展阶段同步前进的,而且几乎每一种新笔墨语言风格的发展形成,都与山水历史文化知识长期积累发展有关.起伏而跌宕多姿的山水画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种笔墨结构的长期演变史.基于此,围绕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相关内容展开讨论,概述了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相关内容,论述了笔墨语言在中国山水画中的作用,分析了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的美学特征,研究了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中蕴含的精神.

    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美学意蕴

    当代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现状与思考

    徐展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实主义为20世纪的中国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其在之后的发展中呈现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以徐悲鸿为代表的画家们经过独特的艺术实践和探索,创作出了很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水墨人物画艺术作品,给中国画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在我国文化和艺术多元化发展背景下,当代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也以一种良好状态不断发展.以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特征为切入点,分析当代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概况,并提出当代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艺术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对当代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艺术创作与发展进行相关探索.

    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精神内涵

    海派与后印象派静物画的画面构成共性研究——以任伯年与塞尚为例

    董佩佩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派与后印象派静物画作品构成的共性,主要体现在绘画题材和艺术语言两个层面.对海派写意形态的清供图与西方后印象派的静物画进行对比研究,并从两种艺术流派中挑选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任伯年和塞尚及其作品进行案例分析,主要围绕任伯年、塞尚二人的艺术作品在画面构成上的共性进行探究,探索同一题材在不同艺术语言和物质媒介下的不同风貌,以及交融的更多可能性,但研究的范围又不局限于其个体,而是对两种不同艺术流派甚至是中西艺术的一次比较与探讨.

    海上画派清供图后印象派静物画构成共性

    当代中国水墨艺术的发展——以符号化视角解读

    喻新晶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水墨艺术正在以一种符号化形式进入全球视觉文化学体系,具备较强的开放性.因此,以艺术符号学视角为切入点,对水墨艺术符号化概念进行解析,探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符号表达与水墨艺术中的意象符号之间的共通之处,并对当代水墨艺术的物质性与观念性符号化过程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千禧一代"艺术家在水墨创作中更为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多元化的审美追求.

    水墨艺术艺术符号当代艺术

    当代太行山主题美术的创作特征

    苑振威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行山是美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体现了社会主义美术创作的价值导向,深刻地表达了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近些年,随着太行山主题美术作品在当代中国美术创作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形成了新时代美术创作中特有的"太行风尚"和"太行精神",成为当今非常值得研究的美术现象.因此,从塑造太行山的精神性、多元化语言形式的探索、注重太行山写生实践三个层面研究太行山主题美术创作成就与价值,分析太行山主题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以促进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的突破与变革.

    当代美术太行山主题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