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绘画教学中的运用

    张航琪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绘画课程对于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加强高职绘画教学的教育质量就成了当前高校绘画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关键.从当前课程教学实际来看,项目教学法具有目的性强、周期短和理论实践结合紧密的优势特点,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开展绘画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式加强项目教学法与高职绘画教学的融合,从而使学生能够在绘画教学中通过项目教学法真正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绘画水平.基于此,就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绘画教学中的优势特点、实施过程以及运用策略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高职教学方法项目教学绘画课程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美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策分析

    张悦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形势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在新形势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结合实践调查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以此来满足教育目标和学生成长的具体要求.为了让课程效果更加突出,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显著提升,高职院校积极开展美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工作,高职美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得以全面实施.立足教学实践对当前美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进行分析,总结可以推广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为实践教学提供更加有效的助力.

    新形势高职院校美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宋代绘画与杭式极简生活美学的关联性研究

    孙晓晴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宋代绘画艺术与杭式生活美学存在着对简约、平衡、自然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共同追求.可以说,宋代绘画艺术不仅为杭式生活美学提供了审美范本,也为其提供了艺术表现的手段和精神内涵,是杭式诗意生活的体现和真实记录.从宋代绘画艺术中的价值内涵和美学表达展开,探析其与杭式极简生活美学的关联性,从中得到助益现代审美发展的启示.

    宋代绘画极简美学杭式生活价值内涵

    朱耷绘画美学对水墨动画角色塑造的启发

    王海婷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水墨动画角色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审美趣味,但其视觉表现焦点仍局限于统一的黑白配色和传统笔墨风格,制约了水墨动画的创作深度.国画与动画的结合应当超越现有形式,动画创作有必要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卓越艺术风格和美学思想,为水墨动画注入新活力.朱耷以其超然的艺术视角在中国画家中脱颖而出,将其绘画美学与水墨动画角色设计相结合,可为水墨动画角色的视觉形象设计提供有益的启示.通过分析朱耷绘画作品的美学特征,探讨将其风格融入动画创作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以突破当今水墨动画角色塑造的局限,期望能够为水墨动画角色的塑造提供新的路径.

    民族化朱耷绘画美学水墨动画动画角色

    中国水印木刻的"韵味"营造

    俞依依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印木刻是我国独特的印刷方法和艺术形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木板为载体,通过水墨印刷的方式,用以复制水墨画、彩墨画、绢画等手迹艺术品,也用于创作体现自身特点的艺术作品,具有中国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和艺术品味.这种特有的"韵味"使水印木刻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誉为"再创造的艺术".在当代,水印木刻仍然受到许多艺术家的青睐,并且在"韵味"的表达上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旨在探讨中国水印木刻的"韵味"表达,从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以及个人艺术创作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揭示水印木刻在中国的独特"韵味"及其历史与文化价值.

    水印木刻韵味印痕

    中国版画艺术实践与地域文化融合研究

    胡姝馨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地域文化与中国版画艺术的融合现象,分析不同地域文化如何影响版画艺术的创作风格、技法以及主题表达.通过深入研究中国各地域文化的特色,结合版画艺术的历史发展,揭示地域文化在版画艺术中的独特作用和价值.

    地域文化版画艺术创作风格主题表达

    套色木刻版画印刷顺序对色彩呈现的影响

    陈浩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套色木刻版画印刷顺序对画面色彩呈现的影响进行探讨,通过实践与对比分析,发现印刷次序对色彩效果具有显著影响,进而塑造出独特的视觉体验.揭示色彩混合与色彩层次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增强画面的色彩深度和丰富性.合理的色彩混合能提升色彩层次感,而精心的色彩层次设计能优化色彩混合效果,以更准确地传达创作者的情感与意图.因此,在套色木刻版画创作中,对印刷顺序的考量与调整至关重要,有利于确保作品以最佳色彩状态呈现给观众.

    套色木刻版画印刷顺序色彩混合色彩层次

    岜字山摩崖题壁书法遗迹探析

    张子玉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广西崇左岜字山摩崖题壁书法遗迹进行实地考察,并翻阅各类文献,对比其他类型的书法作品,岜字山摩崖题壁书法在形式和内涵上具备较强的独特性.探讨岜字山摩崖题壁书法与美学特征,阐述其在古代书法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重点评估岜字山摩崖题壁书法的研究价值.

    岜字山摩崖题壁书法遗迹

    知觉平衡理论下看书法结体的疏密原则——以王羲之《丧乱帖》为例

    李冬淑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邓石如之观点"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与六朝书法疏密处理原则暗合,可视为中国书法艺术疏密处理之标准.以中国文化思想看此疏密标准,可见其受太极二元对立统一思想的影响,由阴阳运动变化孕育生命;以西方视知觉理论观之,则疏密对比是为知觉平衡稳定性而存在,疏密对比越强烈,其稳定性越强.

    书法结体疏密关系知觉平衡

    以《李璧墓志》探析魏碑书法艺术特征

    赵晓雨冀晓丹夏颖媛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书法史上是极为重要的时期.其中,魏碑是碑学理论的重要支撑,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国书法的美学体系.魏碑书法各具特色,或朴拙险峻,或舒畅流丽.《张猛龙碑》《郑文公碑》《元桢墓志》等,都是魏碑中的经典碑帖,而《李璧墓志》的出土更是给研究魏碑书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取法视角,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刻.通过与同时期的碑刻对比,研究《李璧墓志》的整体风格特征,并对《李璧墓志》的用笔、结体、章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感受魏碑书法在艺术特征上的独特美感.

    李璧墓志魏碑书法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