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富春山居图》的美学思想与艺术价值

    杨刚徐辉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富春山居图》为"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所画,被誉为"画中之兰亭",是中国美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巨作之一、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黄公望运用精湛的绘画技巧以及细致入微的描绘,使得《富春山居图》具有天人合一、逍遥之美、以心为美的美学思想与较高的艺术价值.对《富春山居图》的美学思想与艺术价值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利于更好地领略和感受《富春山居图》这一巨作.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美学思想艺术价值

    明代仕女画图像研究

    桑雨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画家高崇瑞在《松下清斋集》中写道:"极天下名山胜水,奇花异鸟,惟美人一身可以兼之,虽使荆关泼墨,崔艾挥毫,不若士女之集大成也."仕女画作为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几经沉浮.至明中后期,仕女画又一度振兴,重新获得在绘画题材中的重要地位,并开始被文人画家接受.明代的仕女画风格多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视角、意识形态和文化内涵,同时还映射了画家本人的思想情感.以明代仕女画图像研究为重点,探讨其图像所反映的社会风气与文化内涵.

    仕女画明代仕女题材图像研究

    文征明作品中雅集题材图像研究

    申可凡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创作图式,雅集题材体现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江南文人高雅闲适与审美意趣的风貌.它不仅能记录和追忆文人诗文对赋、茶宴活动,也是绘画记录的重要传统文化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气息,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文征明是明代典型的文人代表,是明代众多雅集活动的组织者和中心人物.文征明作品中的雅集题材绘画在创作内容上,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追求及生活态度.以文征明美术作品中雅集题材绘画为切入点,探究其图像背后所蕴含的中国文人的生活情怀.

    文征明雅集题材图像分析

    徐渭写意花鸟画中的美学思想

    赵杨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国画的重要分支,写意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态和审美观念.明代著名书画家徐渭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美学思想,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他的写意花鸟画尤为引人注目,不仅技法高超,更是对明清以后众多书画名家和书画理论家,如八大山人、石涛等,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从徐渭的绘画作品着手探讨,对其艺术创作中的美学观念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探讨写意花鸟画的美学意蕴.

    美学徐渭舍形悦影写意花鸟画

    "以笔挥墨,聚气凝骨"——论潘天寿花鸟画中的"气"

    张宇航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潘天寿是近现代杰出的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以大写意花鸟山水名世,画风苍古高华、大气磅礴.他主张花鸟画创作时"气要盛,势要旺",力求在画面上形成蓬勃灵动的生机和节奏韵味,达到中国绘画特有的生动性.通过深度分析解读,发现潘天寿花鸟画中的"气"源于传统,并在继承的基础上演进、变革、创作和突破,其中的"叛逆之气""聚气凝骨"等在其花鸟画作中得到充分体现,由此形成潘天寿特有的绘画理念和艺术风格.潘天寿借古开今,丰富和发展了民族传统,对现代画坛影响深远.

    潘天寿花鸟画"气"

    论常玉绘画构图

    郭朗宋丽荣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常玉,以其融合中西方艺术精髓的独特风格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他的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运用西方艺术手法,呈现出古朴典雅与清新幽静、神秘深邃并存的审美风貌.通过对常玉作品的赏析,重点探讨其画作中构图的特点并得出启示.常玉的作品以简约的线条和块面表达主题,充分体现了艺术家对形式的提炼和概括能力.他巧妙地运用对称和统一原则,使画面达到平衡和谐的效果.这种对称与平衡的构图方式,使作品更具视觉吸引力.此外,常玉的作品融入了中国传统图式,但他并非简单地复制传统元素,而是在保持传统意境的基础上,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力和意义.这种传统图式与其意境的结合,使作品既饱含文化底蕴,又具有现代审美价值.常玉的艺术成就和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为我们理解艺术与人生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他的作品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在精神层面上给予人们深刻的触动.常玉的艺术生涯和作品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的宝贵财富.

    常玉绘画构图

    蒋兆和的水墨人物画语言研究

    李亚格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蒋兆和是20世纪卓越的人物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在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学习并吸收了西画严谨、准确的比例结构和透视关系,将西方造型观念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相融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中西绘画相互融合且相互借鉴的水墨人物画语言.在蒋兆和的艺术生命中,始终有一根红线贯穿其间,那就是关注民生.他的画作以其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厚的艺术功底表现了20世纪中国人民命运的变化,引领了现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转型,为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蒋兆和水墨人物画中西融合笔墨造型

    赵无极"笔势"文化性溯源

    于宝月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赵无极光色变幻的笔墨印迹,及其传统意象的独特韵律,追溯赵无极作品背后美学内核的嬗变过程及在东方传统文化框架下如何生发"中式"的笔触概念.赵无极在20世纪50年代绘画风格激烈变化时期的作品,产生具有西方三维空间和中国"书画同体"的实践性美学特征,原因在于西方现代艺术的呈现和中国传统视觉符号下的笔墨语言的运用.前者是其对绘画处理方式的兼用和借鉴,后者作为其艺术风格发展的土壤及其内心的向外延展,呈现出赵无极作品中更为具体、形象的风格特点和绘画语言,亦为当下艺术家提供重要启示意义.

    赵无极绘画笔势美学传统文化

    当代工笔人物画中女性形象新面貌——以庄道静绘画作品为例

    师莉华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社会主流意识逐渐向国际化、都市化倾斜,艺术领域也不再局限于传统题材与传统技法,在绘画作品中广泛出现了现代化题材.当代绘画作品中大量都市女性题材的出现反映出当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有助于创作者们以全新的视角去探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女性形象的新面貌,在画面形式语言的探索中呈现出新意境.以庄道静绘画作品为例,探究当代工笔人物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新面貌.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的呈现反映出特定时代的审美理想与时代特征,以都市女性题材为背景创作的艺术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更能引起当代大众的共鸣,有助于在新的艺术潮流里重新审视大众内在的审美心理.

    当代工笔人物画女性形象庄道静

    新印象派在色彩上的共性与差异性——以乔治·修拉、保罗·西涅克为例

    孙婉婷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印象主义,又称点彩派,是印象派之后出现的美术流派.其代表性的点彩技法是结合光学原理使色彩在人的视网膜上混合的一种艺术手法,使画面颜色更加饱满、和谐、多样.以新印象派画家乔治·修拉和保罗·西涅克的代表作品为例,对比分析二者色彩运用的共性与差异性,并探究二者对于色彩分离理论的不同表现方式.

    新印象派色彩点彩共性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