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云南昭通龙氏祠堂门饰研究

    高田田王琛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龙氏家祠分为家宅与祠堂,两座建筑群均始建于1933年,是民国时期云南省省长云龙为祭祖所建.龙氏祠堂建筑群整体为清官式建筑风格,园林式建筑是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载体.基于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方法,对祠堂入口东西大门的装饰进行分层研究.阐述建筑装饰纹样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与关联象征,探索地域性宗祠特征与文化内涵,使宗祠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与更新,也为国家研究宗祠建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研究资料.

    图像学云南昭通龙氏家祠门饰

    琉球工艺之花——红型的工艺创新与艺术特色

    赵晶晶盛羽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琉球王室仿效中国建立衣冠制度,命令宫廷画师与工匠共同绘染王室服装.在双方的努力下,型版印花工艺与手绘被创新性地结合起来,并突破了困扰自身发展的工艺局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红型工艺.由于红型是由宫廷画师参与创作的,其作品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与艺术特色.20 世纪初,红型因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了众多日本本土艺术家的青睐,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从而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

    琉球红型传统工艺型绘染

    龙门石窟与自然观意境诞生之关系

    王炎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南朝以宗炳、王微为代表的第一个自然观美术理论高峰到五代北宋自然观美术实践的第二个高峰,存在一段长达六百余年的时间.这一时段宗教艺术作为主流,蕴涵着北魏"汉化"和唐代"世俗化"以及北宋意境方向转变的重要线索.这些重要线索最为重要的物化形式在龙门石窟同时汇集,其背后的美学思想变化直接影响着唐宋自然意境方向书画艺术的诞生.

    龙门石窟自然意境汉化世俗化

    庆阳县群众雕塑创作研究——以雕塑艺人何占鳌为例

    曹潇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庆阳县开展的群众雕塑运动成为雕塑门类群众普及化的成功典范.笔者爬梳庆阳县图像文献视野下的有关资料,对此县群众雕塑作品进行题材分类,并对作品的塑造手法、艺术语言等展开讨论.同时结合时代特征来解析庆阳县群众雕塑盛起的形成原因,将当地雕塑艺人何占鳌作为切片观察分析对象,由此展望在时代语境转换中,此阶段群众雕塑创作模式的示范意义以及当代借鉴意义.

    群众雕塑作品特性现实主义当代启示

    基于含蓄美学特征的白酒包装设计研究

    程凯悦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含蓄美是包装上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而白酒包装作为酒的重要构成部分,承担着传递产品信息、构建品牌形象的重任,是具有代表性的物质文化的载体,其造型和色彩更加彰显了美学特征.目前,我国白酒包装设计存在着过度重视产品产权、包装手法粗放、本土化不足、包装设计不具有代表性、缺乏美感等问题.为了突破这一困境,立足白酒包装含蓄美的表现手法,文章从结构、色彩、笔韵、纹饰、内涵多角度解析,并对应地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提炼跨界元素,让艺术、感官、言语符号化,推动中国白酒包装设计产品更具民族风貌,提高国际竞争力.

    白酒包装设计含蓄美学视觉符号

    新材料和新技术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张晋恺覃会优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材料和新技术为设计师提供更多的设计选择,带来更多创新设计的可能性,也为书籍装帧设计提供更多元的呈现.本文对生物基材料和可变色材料两种新材料的特性进行分析,从书籍呈现技术和烫金技术两个方面论述新技术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旨在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书籍体验,为书籍装帧设计者提供更多的思路,为书籍装帧设计行业注入新的动力.

    新材料新技术书籍装帧设计书籍呈现AR/VR书籍

    寻根情感驱动下中原姓氏文化品牌设计策略研究

    王菁王琳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原姓氏文化作为具有显著传承性的历史文化符号,有着极高的认同度和感召力,对于当前精神文化需求增强社会背景下的人民群众有独特的吸引力.文章以寻根情感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寻根情感驱动机制,精准定位,采用叙事化情感体验设计手法,打造更加生动、更具有亲和力的文化品牌,提高中原姓氏文化认知度,为中原姓氏文化发展提供创新路径.

    中原姓氏文化寻根情感文化品牌

    "数商兴农"背景下的农副产品包装设计研究

    任欣悦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数商兴农"背景下,提出更适合线上销售模式的农副产品包装设计策略,以便达到提高农副产品销量、促进地域经济发展的设计目的.文章利用互联网的交互特性介入包装设计,结合相关理论,从年轻化、情感化、社交化三个原则进行分析,打造更适合青年消费群体的农副产品包装,并通过设计赋能,提升农副产品产品附加价值,提升乡村农副产品的吸引力,用设计力量助力乡村发展.基于电商平台的农副产品包装设计改造是个长期的工程,需要企业和设计师系统地沟通与分析,还需要市场的检验与品牌的反思改进,将更年轻化、情感化、社交化的元素引入包装设计中,在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的同时使包装设计更有趣、更符合当下的消费群体与销售渠道.

    数商兴农乡村振兴包装设计农副产品

    厝顶有戏出——闽南传统建筑剪瓷雕的装饰艺术与文化意蕴

    黄肖静蓝达文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剪瓷雕也称嵌瓷、剪黏,是一种传统建筑装饰工艺,流行于福建、广东潮汕地区、台湾和越南等地区,属瓷片拼贴的一种.这种以胎薄质脆的彩瓷器或残损价廉的瓷器作为装饰材料,主要用于寺庙宫观等建筑物,其主要位置包括建筑物的屋脊、照壁、檐角、门窗框、墙面和门窗楣等部位,以增添建筑物的美观.剪瓷雕的构图、造型、色彩都有其独特的装饰特色,其题材来源与文化意涵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闽南文化剪瓷雕装饰艺术文化意蕴

    湖北宜昌山地型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策略研究——以刘家大堰社区为例

    白萌萌付军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城市的发展策略已经由增量时代模式转变为存量和减量时代模式,对于山地城市中的老旧山地社区,更新、激活存量空间是确保城市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山地城市遗留了众多高密度且环境恶劣的老旧社区,面临旧城更新存量空间的现实问题.本文以湖北宜昌刘家大堰社区为研究实例,探究山地型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改造策略.首先探究刘家大堰社区在公共空间、交通系统、绿化景观空间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公共空间的完善优化、交通道路的构建优化、立体空间的复合设计、碎片空间的整合再生、绿化景观品质的提升和基础设施的健全改进的更新策略,以期实现山地型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景观的提升.

    微更新山地型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