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奠基人刘海粟美术教育思想初探——中国近现代设计教育先行者研究系列

    张玮吴卫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奠基人刘海粟的美术教育思想,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文章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根据刘海粟的个人经历和相关论著,分析刘海粟美术教育思想,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与时俱进、勇开新风、宣传美育""表达个性、传达生命、良善人格""立于民族、中西融合、强调交流".刘海粟力争站在时代前沿,努力促成中西艺术的交流和融合,推进了中国美术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成为推动中国艺术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先驱人物.

    刘海粟美术教育思想勇开新风传达生命中西融合

    基于美术馆资源的公共美育研学课程开发

    彭晓雷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强调要充分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育活动,促进美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升国民美育素养.同时随着文旅事业的快速融合,各种各样的研学路线、研学活动迎来了新的热潮.在此背景下,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所开展的美育研学课程成为社会公共美育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阐述了美术馆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分析了目前美术馆美育研学课程开发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基于美术馆资源的公共美育研学课程开发的具体策略,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美术馆资源公共美育研学课程课程开发

    戏曲电影"戏影相生"的创作探索——以京剧电影《廉吏于成龙》为例

    朱梦瑶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戏曲电影在百年发展中,主要形成了戏曲纪录片与戏曲故事片两种传统,由于两种艺术形式的特性,戏曲电影如何处理好戏曲艺术的写意性与电影艺术的写实性之间的关系成为探索的重点,以往的戏曲电影主要通过"以影就戏"和"以戏就影"这两个路径进行创作,进入新时期以后,随着美学风格和技术上的不断革新,戏曲电影也在积极寻求新的路径.郑大圣导演的戏曲电影《廉吏于成龙》就将戏曲的假定性带入影片之中,对戏曲电影的创作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探索,也为戏曲电影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廉吏于成龙戏曲电影假定性虚实结合

    西坪民歌中的红色文化内涵挖掘及传承研究

    蔺丽君柴占红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坪民歌是流传在河南西南部的一种民间歌曲,2008 年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坪民歌内容丰富,分劳动歌、时政歌、情歌、儿歌、历史传说歌等,其中部分民歌蕴含着红色文化元素.从歌词主题划分这些红色民歌主要包含宣传革命、鼓励参军、激发斗志、歌颂恩人等内容,蕴含着西坪人民不畏强暴、追求自由独立的抗争精神;相忍为国、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的感恩精神和红军战士视死如归、以身报国的战斗精神.新时代下,我们需要通过加强创新改革、注重教育传承、加强社会集体传唱、重视媒体传播等方式加强西坪红色民歌文化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坪民歌红色文化文化传承

    "中肯"——赵无极绘画技艺合乎道的理路探赜

    李忆兰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1985年赵无极的中国艺术讲习笔录中,"中肯"是其本人所提及的画作力量得以呈现的关键."中肯"一词既有孔子"修辞立其诚"的态度指向,又有源自《庄子》的直接语源.在"庖丁解牛"这一经典寓言中,"中肯"这一具体操作的背后是"神"之用于事,其核心方法正是"以无厚入有间".赵无极的艺术之路无不体现着对于这一方法的透彻理解,而他本人在 1957年和1977年两次绘画历程的转向,也恰恰相应庖丁解牛"游有余地"和"如土委地"的画道之境.在技与道的相互促成的过程中,起到彻上彻下、贯通内外作用的关键,是"中肯",正是经由这一理路,才得以理解赵无极绘画技艺能够"合乎道"的隐微所在.

    赵无极中肯庖丁解牛

    流动的文化记忆——基于蔡国强艺术作品研究

    石钰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蔡国强用中国传统的发明——火药,在国际当代艺术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火药的不可控制性促使他的作品更具原创性与自发性,他的灵感来源于他的记忆.将个人记忆、历史记忆融于作品之中,具有文化指代性的象征符码与文化记忆进行对照,形成对话交流的空间,对蔡国强的艺术认识以文化记忆为角度,对文化记忆进行再认识.

    文化记忆蔡国强当代艺术

    出土简牍墨迹《苍颉篇》之"书学"研究述评

    闫镇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苍颉篇》是目前现存最早、最系统的小学字书类法帖,由秦李斯所作.它上承《史籀篇》,下启《急就篇》,兼具名物、识字、习书、明德多重功能,可谓字学之渊薮,经学之津梁.汉时多有训纂续编之作,自宋亡佚后,至清朝辑佚之风又盛.1914年,罗振玉、王国维首次将斯坦因所获、沙畹整理苍颉简图录出版并作考释,其后《苍颉篇》简牍墨迹相继出土,学术视野也逐渐由地上典籍文献转向地下简帛墨迹研究.但由于新出土简牍文字古奥难解、材料散乱失次,目前学术界对《苍颉篇》的整理和研究仍有阙遗.2015年以后,北大汉简、悬泉汉简、新见汉牍本及乌程汉简《苍颉篇》图录资料进一步整理出版和丰富.文章在对13个版本《苍颉篇》图录资料分类梳理基础上,结合历史典籍及最新研究成果,旨在厘清《苍颉篇》书体特征、小学与书学的原生关系等问题,从而对周秦两汉蒙学教育制度、书学教育史以及学吏制度研究有所裨益,对当代书教观念和方式亦有启示指导意义.

    简牍墨迹苍颉篇书学研究述评

    圆满合一:弘一法师绝笔《悲欣交集》中的生与死

    王之璇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近现代知名的一代高僧——弘一法师在诸多文化艺术领域都曾开风气之先,是二十世纪我国一位全能艺术大师.书迹《悲欣交集》是其晚年圆寂之前的绝笔墨宝,析其理,四字和盘托出悲悯众生沉沦生死之苦,欣喜自己往生离苦得乐的心境,"悲"众生迷,"欣"己已悟,"悲欣交集"即生命本身,交集指代了生与死之间的思想冲突,死亡与彼岸之间的融合关系.悲欣本有二元之别,交集之际便融为一体,圆满合一.四字告别绝笔,蕴含了撼人心灵的深刻力量,也是弘一法师一生修行的真实写照.

    弘一法师书法悲欣交集生与死

    梅洛-庞蒂身体理论视域下的绘画美学——以塞尚为例

    程思洋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对身体和知觉的关注体现了他对传统哲学的反思.他的身体现象学美学强调知觉经验对于人的重要性.梅洛-庞蒂通过研究身体与绘画的关系,说明人与世界的关系是感性的而非传统美学所认为的理性关系.他注意到身体在绘画中的作用,认为身体是联系意识和自在物质之间的一个媒介,并且只有在与自然的交流接触中,我们才能切实把握身体.

    梅洛-庞蒂身体绘画

    乔治·格罗斯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孙延鸽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乔治·格罗斯(George Grosz)1893 年出生于德国柏林,他是魏玛德国时期柏林达达的著名艺术家,以描绘1920年代柏林生活的讽刺漫画而闻名.20 世纪 30 年代左右,他的作品受到国内进步知识分子的关注,对当时的漫画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从 1929 年鲁迅校勘出版的《小彼得》出发,讨论格罗斯作品在中国的传播过程.通过梳理格罗斯作品的来源,本文揭示了日本作为中介的作用以及与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关系,并且发现在格罗斯作品的接受过程中存在无产阶级漫画和肉感、怪异、无内容漫画两种接受倾向的摇摆.

    乔治·格罗斯讽刺漫画鲁迅无产阶级文艺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