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役物载道——晚明文人长物审美思想的形成及其多重向度

    李庚明李响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物"本意为身外之物,至明代引申为雅致入品的闲适玩好之事,晚明文人阶层对于此道之痴迷与研究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空前,"长物"审美思想依托于物质,令审美对象与日常生活、审美追求与人性欲望趋于融汇.研究以扎根理论为基础,采用三层级编码方法,厘清并定义了晚明长物美学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多重向度."役物载道"是以"长物"为审美对象,由具体引发抽象,由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认知的思想活动,是从审美思想的角度校准人"存在"的向度,包含人与自我关系的精神世界、人与他人关系的社会领域以及人与天地(自然)关系的天人之际.

    役物载道长物审美思想天人之际

    伽达默尔诠释学中的"理解"

    刘尚超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伽达默尔继承前人优秀的诠释学理论并形成了自己的哲学诠释学看法,他不仅提出"理解是被理解东西的存在"这一重要观点,而且在阐释理解内涵和发生过程以及其作用上具有深刻的认识.他通过把哲学诠释学体系化以此揭示了科学之外的种种经验方式的合理性和真理性.

    伽达默尔理解诠释学语言存在

    智能时代的批判性思考——论索菲安·奥德里的人工智能美学

    李艳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拿大艺术家和学者索菲安·奥德里从计算机程序设计、当代艺术与美学等多维学科实践出发,提出机器学习的实验性质更接近于艺术探索,而不是脆弱的符号AI逻辑,构建起人工智能时代独特的美学思考与批判性维度,他的"自适应美学"和"元艺术家功能"等概念对我们反思后人类美学具有启发价值.

    索菲安·奥德里人工智能美学批判性思考

    金谷与兰亭:两晋山水空间审美的两种范式

    陈雅妮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水"一词在六朝山水研究中兼具诗学与美学意义,两晋山水诗虽然尚未形成体制,但诗中的山水书写已初具空间审美规模,在玄学的背景下,其空间审美在有无、内外、远近等理论范畴中呈现一些区别,金谷诗和兰亭诗集中地表现了这些区别,在两晋山水中具有空间审美的范式意义.以金谷诗为代表的山水空间,倡导诗情,注重对"有"的物质把握,空间转向由内而外,由个体汇入群体,以获得物性的空间体验;以兰亭诗为代表的山水空间,追求神理,重视"无"的精神体验,合外入内,借外界重构内心,以获取灵性的空间感知.深入剖析山水空间的审美范式,有助于承接六朝山水文学的发展脉络,也便于进一步把握两晋玄学理论在文学实践中的创作情况.

    两晋文学山水诗空间审美金谷诗兰亭诗玄学思想

    《资本论》1863-1865年手稿中"劳动能力的现实抽象"问题——兼谈科学的劳动异化理论视域下的"对异化的美学扬弃"

    翟亦飞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资本论》1863-1865 年手稿中,从工艺学的视角出发,马克思深刻透视了一种在物质生产的实践构序转换中发生的劳动能力的现实抽象(劳动能力的片面化).基于这一透视,索恩-雷特尔所界划的外在于物质生产实践的现实抽象运动的片面性得以暴露,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绝对基础、劳动对资本实际上的从属背后的秘密在马克思《资本论》雏形中的"科学的劳动异化理论"之中得以充分显现.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马克思所指认的劳动能力的片面化问题进一步引申,个体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针对复杂工艺的整体把握与实现能力的丧失问题渐渐浮出水面,对于"对异化的美学扬弃"的询唤及其可能性路径的探索成为全球资本主义条件下克服异化、解放劳动的重要衍生活动.

    现实抽象劳动异化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析《沧浪诗话》之"别材""别趣"说

    刘培宇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别材""别趣"说的提出不仅为诗歌创作指明了方向,同时还蕴含着诗学的审美特征.但是关于"别材"与"别趣"的内涵学界众说纷纭,不同的内涵对于把握严羽的论诗主张有着差异.因此,文章对"别材"与"别趣"的内涵从严羽对江西诗派的批评和"兴趣"说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从而确立了"别材"之"材"是指"材料",而"别趣"之"趣"是指"特殊的艺术旨趣和趣味"的内涵.基于两者的内涵,从"气象"和"活句"两个方面对"别材"与"别趣"说中的"吟咏情性"和"含蓄隽永"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明确"别材"与"别趣"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别材别趣沧浪诗话

    习近平文艺思想指导下"乡愁美学"的建构

    李创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同志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是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最为重要的理论来源.他尤其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中华传统美学精神的继承.他对城镇化建设中"乡愁"的强调,启发了我们对"乡愁美学"的建构,"乡愁美学"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立足于中国当下文化语境及中华美学传统,具有深刻的中西方哲学内涵,可以改变当代美学西方话语的主导下中国传统文论失语的现状,"日常生活审美化""人诗意地栖居"等命题也将有所依托.

    马克思主义乡愁美学

    "后理论"视域下的阅读研究——以卡宁汉的《理论之后的阅读》为中心

    汤雯静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理论"的爆炸式增长对于文学理论造成了较大冲击.在"理论"的声音之下,文本性从文本走向世界被推而广之,而文学文本的作者却面临被驱逐、意义面临荒芜的境地,阅读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后理论"对此开启了反思,其代表人物卡宁汉以人类在文本中的回归试图挽救这一局面,肯定作者以及读者的个体化感受经验来重新构建文本的地位,卡宁汉所提出的"接触性阅读"便是在"后理论"视域下对于阅读的再研究.

    后理论阅读研究接触性阅读卡宁汉

    可以变现的爱情:媒介变革视域下CP粉对文娱消费的影响研究

    李欣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女性为主体的CP粉丝群体借消费主义之东风,在媒介赋权的庇佑下,成为网络文艺生态产业链中不可忽视的力量.CP文化借助网络媒介,在媒介消费奇观化的生产模式下,CP粉们凝视爱情、生产爱情、消费爱情.从网络虚拟社区到现实生活,他们实现了个体身份认同、集体组织认同与互动仪式链的建构,在各种文化实践中完成了虚拟身份的现实确认,构建了一个女性凝视下的纯爱桃花源.CP粉们消费狂欢的背后是一种对性别叙事的投射,及其引发的话语权博弈.因此,应对媒介在其间产生的正面或负面效应保持清醒的认识.

    粉丝经济同人文化媒介镜像消费爱情

    基于POI的郑州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和利用效率分析

    蒋冰嘉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速度快、差异大、高龄化趋势凸显等特征,给城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和社会福利保障带来新的挑战.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口占比攀升,城乡养老差距大,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省会,人口排名省内第一.基于POI的郑州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和利用效率分析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市为研究范围,充分利用城市养老服务设施的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并发挥其准确性高、可用于空间分析等特征,对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此外,结合各区老年人口数,从供需是否匹配的角度分析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水平和养老需求,从而获得其利用效率以及供给平衡度,并基于上述两个指标,建立分类标准对各区进行分类.从而为郑州市各区养老功能服务设施配置布局和优化提供对策.

    POI数据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利用效率供给平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