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廉政教育的历史名人故居活化传承研究——以大冶柯瑾廉政教育纪念馆为例

    李敏王祖君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廉政教育的历史名人故居活化传承研究研究以柯瑾故居为例,探讨了如何将廉政教育与名人故居的文化遗产相结合,创建廉政文化教育路径.该研究强调了保持建筑原始历史面貌、推广地域文化、融合廉政教育现代价值以及保护展览结构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地方独特的廉政文化要素,采用空间叙事学和体验式展示理念,利用模块化展览技术和艺术化设计,提出了名人故居纪念馆的新型活化传承模式,旨在传承和弘扬历史名人的廉政思想和品格,并为同类改造工作提供参考.

    廉政教育历史名人故居大冶柯瑾廉政教育纪念馆活化传承

    早期中国长柄香炉造型来源及设计创意研究

    杨海霞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熏香风俗由来已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演化出众多不同造型、不同使用方式的熏香用具.长柄香炉是中国古代熏香用具中,出现历史较早,使用较广泛,制作较精美,延续时间较长的一类.文章通过对实物与图像资料的对比,分析了长柄香炉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样貌以及可能的联系,并进一步分析了早期中国长柄香炉设计的本土设计创意来源.

    早期中国长柄香炉造型来源设计创意

    大运河(苏州段)城市遗产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以十二处试点历史建筑为例

    许雯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遗产不仅是宝贵的历史记忆,更是当下存量城市空间更新与发展的优质资源.大运河(苏州段)沿线分布着大量有特色和价值的城市遗产,本文以大运河(苏州段)十二处试点历史保护建筑为例,对沿岸的城市遗产及其历史文脉、空间形态、所在环境进行系统研究,从整体架构及具体风貌控制两个层级探寻保护与更新设计的途径,丰富运河学的研究内容.

    城市遗产历史建筑城市更新

    浙江城隍庙的美学意蕴探析

    吴穹璐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其美学意蕴复杂且独特.城隍信仰作为古代民俗信仰之一,其建筑的发展伴随着中国城池的历史发展,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当中不断形成了广泛的文化意义和深刻的美学内涵.本文将从建筑的空间布局、装饰、文化等方面对浙江城隍庙建筑的美学意蕴进行阐述,城隍庙所蕴涵的审美形态有古典建筑的形式美、传统装饰的艺术美、城隍信仰的文化美、循序渐进的意境美等.

    浙江城隍庙建筑美学美学意蕴

    数字语境下殷墟博物馆品牌设计策略与应用实践

    贾婷婷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赋予了博物馆产业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博物馆的品牌塑造成为展示其独特文化的重要手段,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传播传统文化、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而现下的博物馆品牌设计过于传统,需要从视觉层面建立大众和博物馆之间更深层的文化交流,创造出满足时代需求的数字身份,从而提升对博物馆品牌价值的认同.本文通过分析博物馆品牌数字化发展相关理论,对博物馆品牌设计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以殷墟博物馆为研究对象,从品牌价值的三个层面提出设计策略和实践方案,为殷墟博物馆的品牌创新做出尝试.旨在为博物馆品牌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参考的逻辑,以期推动博物馆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博物馆品牌数字化殷墟博物馆品牌设计策略

    理性与秩序:穆勒·布罗克曼的设计风格探究

    苏丰胡婷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约瑟夫·穆勒-布罗克曼概括总结的网格系统性原则是现代平面设计领域的基础理论.体系化的网格系统旨在同时把握图形、文字与排版的有序进行,对多媒介的"信息共享"环境下厘清信息层级和建构页面秩序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我们正处于"信息过剩"时代,平面设计市场普遍存在风格千篇一律、设计浮于表面等问题,缺乏对于理性和逻辑的思考.文章将研究视角聚焦于布罗克曼的设计风格,并通过分析战后布罗克曼的典型设计案例,对其作品的风格特点进行深入阐述,以期在经典设计范式的观照下唤起人们对于摆脱视觉风格同质化、提升信息传达理性体验等议题的思考.

    约瑟夫·穆勒-布罗克曼瑞士平面设计风格网格系统

    基于五感设计理念的疗愈产品设计策略研究

    龚珂涵吴琼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五感设计理念在疗愈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和创新发展.以五感设计理念为基本理论依据,通过分析疗愈产品的发展现状,针对用户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需求,结合系统设计的思想构建五感设计流程,归纳出以联觉、多觉叠加、情感记忆为主要方法的疗愈产品设计策略.基于五感设计理念的疗愈产品能够给用户带来深层次的体验感受,通过多种感官的联动实现更加高效的治愈功能,同时促进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

    五感设计疗愈产品用户需求设计策略

    移动应用促进用户可持续行为研究:以支付宝为例

    王文萌洪思彧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移动应用用户的可持续行为对促进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利用移动应用构建创新型可持续发展助推机制已成为一种趋势.而在众多此类移动应用中,鲜有能够让用户长期乐于使用的.文章以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移动应用支付宝为案例,研究其促进用户可持续性行为和增强用户粘性的方式,以及用户粘性对增强用户可持续性行为保持的作用与影响.文章通过对支付宝用户的调研发现,支付宝的情感设计策略对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和维持可持续行为有促进作用,与用户建立自然的联结感能够有效地增强用户对支付宝的忠诚度.

    移动应用可持续的行为支付宝用户粘性

    千年玩意:当代陶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新生

    段静鹏李庆雪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模作为一种民间风俗艺术形式已经存在了上千年.陶模也称"泥膜",是由泥土造型烧制而成.陶模有着悠久的历史演变,从"磨喝乐"逐步演变成民间器物.文章以民间风俗陶模艺术文化为研究对象,梳理其起源、演化、兴衰和传播的脉络,揭示中华陶模所蕴含的科学和艺术价值,并揭示其在传统文化中民间审美与教化的位置.陶模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民俗文化.应当传承和发扬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创新,让陶模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泥塑陶模传承创新

    相州盘扣活化推广的审美趋势探究

    梁田赵欣王正泽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州盘扣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精神,是优秀的传统文化符号.本文围绕相州盘扣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进行阐述,深入分析盘扣艺术的美学特征并就其推广中的审美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应研究,探讨其推广意义和价值,对于促进相州盘扣乃至于我国传统文化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州盘扣推广美学特征审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