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符号学双轴理论视域下的品牌联名包装设计策略研究——以"喜笑颜开"为例

    高友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主要以符号学双轴理论为视角,研究联名包装的设计元素,挖掘符号意义生成的逻辑结构,总结品牌联名包装设计所需的有效策略,为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快速建立产品差异化提供有力的指导.品牌联名包装设计中的视觉符号与双轴理论具有互动性,且对品牌认知和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因此需优化设计策略以实现品牌联名包装的有效传达.双轴理论揭示了品牌契合点的内在逻辑,强调品牌共同契合点是品牌联合的基础,联名包装设计中的符号选择、组合和表达方式对品牌联名效应和消费者购买意愿具有显著影响.

    品牌联名符号学双轴理论营销策略品牌价值包装设计

    邢台县英谈村街巷空间景观特质探析与保护研究

    吴赢利郝卫国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谈村作为邢台县历史文化名村,受地方自然地理因素和历史文化因素影响,形成了极具地方色彩的街巷空间景观.本文基于对景观特质形成因素和景观特质辨析方法的梳理,从英谈村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脉络出发,探析了邢台县英谈村街巷空间景观特质,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

    英谈村景观特质街巷空间景观

    TOD模式下地铁站与商业空间的耦合设计探究——以天津地铁3、5号线为例

    李子璇刘婉婷孙奎利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城市的发展使地铁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依托地铁站衍生的商业空间,优化了城市的商业结构,使城市商圈焕发了新的活力.从TOD的视角探究地铁站与商业空间的耦合设计,以提高地铁站域的交通可达性、社会效益,满足用户需求.以天津地铁 3、5 号线为例,调研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地铁站与商业空间的空间结构、交通流线、匹配度等特点,评价了天津地铁站与商业空间的匹配度,提出了基于整体性、步行可达性、多样性和特色性原则的设计策略,旨在构建完整有序、接驳过渡、可识别和多元化的地下商业空间,为我国地铁站空间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TOD模式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天津地铁

    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治理的生态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研究——以章古台沙地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林墨飞关雅文连艺霏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章古台沙地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在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治理"理念的基础上,对章古台沙地国家森林公园进行生态资源优势、旅游发展现状、场地问题和地形地貌分析.针对区域内不同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资源进行分区保护和分类治理,以"修山扩林""调田节水""护草固沙""育林补水""保水治湖"为着力点,从章古台地区独有的沙地景观入手,完善景区规划设计.在美化片区环境、提升景区吸引力的同时,实现整体区域环境保护的综合治理,使章古台沙地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得以有效改善.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晚明莆田岸圃大观考析

    李彬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往文人园林研究常聚焦于江南地理核心区域的典型名园,而对地处"江南"边缘的私家园林关注甚少.通过解读莆田岸圃的《岸圃大观》园图记,完成晚明福建彭汝楠岸圃的相关考析.首先,梳理岸圃的营建历史与《岸圃大观》的组成;其次,分析岸圃的园林空间叙事;最后挖掘出岸圃景象意匠营造特点,为晚明福建私家园林研究提供借鉴.

    岸圃岸圃大观景象意匠

    基于空间计算技术的非遗数字博物馆设计研究

    赵季淳丁峰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遗是中华文脉的精髓底蕴,是维系家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空间计算技术的出现使得文化数字化发展得到进一步拓展,非遗的数字化也是时代趋势.以空间计算技术开展非遗数字博物馆设计研究基于空间计算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数字化的演进历程及技术需求,挖掘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意义,探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非遗数字博物馆的创新设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寻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互洽,为非遗数字博物馆设计提供新思路与范式,为数字化时代非遗的赓续传承提供可行理路.

    空间计算技术非遗数字博物馆数字化设计

    基于"心物交融"谈数字艺术的沉浸体验

    黄晓峰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心物交融"为出发点,挖掘数字时代背景下沉浸式体验开发与用户沉浸体验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适合用户深层级沉浸的设计建议.基于数字时代的艺术创作和技术手段,通过案例分析法,深入挖掘数字艺术设计为用户带来深层级沉浸体验的特征.数字艺术作品与用户情感关系尤为重要,作品的内容开发多个细节均能影响用户的沉浸体验效果,包括但不限于感官交互和情感体验等.数字艺术设计作品所呈现的内容,与观者之间应具有文化认知、事物共情的共性.通过技术手段的巧妙运用调动用户的感官交互成为一项重要任务,由此使得用户能够获得"心物交融"的沉浸状态.

    心物交融深层级沉浸数字艺术设计

    应用AI绘画辅助插画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曹娜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AI飞速发展所导致插画行业的变革正在萌芽,AI绘画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AI绘画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AI绘画的原理,结合AI绘画工具辅助插画设计的前期和中期阶段的实际案例,探讨AI辅助插画设计实践探索的可能性,旨在探索如何利用AI技术提高插画设计的效率和质量,以期为插画从业人员提供新的思路.

    AI绘画插画设计AI绘画工具

    数字记忆:大湾区"海丝"遗存数字保护和传播研究

    关晓辉林子灏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记忆是指借助数字技术对文化信息进行采集、组织和存储,并在网络空间进行展示和传播的应用方式.在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大趋势下,建构粤港澳大湾区"海丝"遗存的数字记忆可以说是一条可行性路径.它使文化遗产的记忆资源长期保存、在线展示、共建共享,使文化遗产本身"可及性"得以实现,值得我们进行探索和应用.

    数字记忆粤港澳大湾区"海丝"遗存数字保护和传播

    "文化育人"视角下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研究

    刘克涛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图书馆进行文创产品开发是职能范围的拓展,在传递阅读精神、宣传图书馆文化、增强师生认同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开发文创产品如何体现其育人功能,介绍了一些高校进行文创产品开发的突出案例,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文创产品开发时应注重文化性与实用性的统一、针对不同人群需求进行开发、与专业力量展开合作等建议,以期能够为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工作提供参考.

    文化育人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