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解构爱德华·霍珀绘画中的形与空间

    王浩宇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爱德华·霍珀(Edward Hopper,1882-1967年)被《纽约时报》赞誉为"杰出的美国风情画家,也是专画孤独寂寞的画家".然而他一再对此表示否认,且越来越讨厌这样的标签.他认为美国风情是一个美国画家与生俱来的风格特点,不必要去格外寻求它;至于孤独寂寞只是一种表现方式而已,并不是真正的主题.然而这种表达方式成为其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霍珀在创作时十分关注形状、色彩、空间的运用.解构霍珀画面的空间形状,从透视角度探究空间的延伸和视角,从空间分割角度寻找不同空间的关系及对画面表达的作用.借助抽象思维分析霍珀的作品是如何传递孤独情绪的.爱德华·霍珀以写实的绘画手法在画面中沉静地铺展开生活的失落与孤独,画作中人物的姿态、建筑的位置以及几何形的布局,都凝结着艺术家的深思和考量.

    透视视角分析空间形状距离

    表现主义绘画中的情感隐喻——以埃贡·席勒作品为例

    闵佳欣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表现主义主要强调艺术家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表现主义不应该只注重表象和漫无目的的东西,也不应该只考虑视觉形象和色彩等形式因素,而应重视精神层面对心灵产生影响的因素.表现主义的三大要素是高度重视艺术家的内在情感,表现形式的夸张、变形甚至是怪异的艺术效果以及艺术家在创作中发泄心中的郁结、抨击社会的丑陋.埃贡·席勒的表现主义作品风格十分突出,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当时人们的心理和情感.以埃贡·席勒的作品为例,分析表现主义如何通过个性化的作品反映艺术家的内在情感和社会真实.

    表现主义情感隐喻精神层面埃贡·席勒

    中国山水画教学中湿地水墨表现方法研究

    张建国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源于生活,源于自然.中国山水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水墨画善于表现意象和意境,给人水墨交融、酣畅淋漓的视觉感受.大庆油田广袤的土地上有众多湖泊和大片湿地,可在山水画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水墨画的形式描绘大庆湿地的美,系统地研究湿地的水墨画表现技法,对湿地水墨表现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让人们感受到大庆湿地的大美.

    传统水墨大庆湿地水墨技法山水画

    四川传统文化在高校版画教学与创作中的应用——以绵竹木版年画为例

    盛海波吴萍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四川传统文化中绵竹木版年画为例,探讨四川传统文化在艺术高校版画教学与创作中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对绵竹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技法特点和题材特点的分析,结合艺术高校版画教学的特点和目标,提出在版画教学与创作中应用绵竹木版年画的具体方法.研究表明,绵竹木版年画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可以为艺术高校版画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创作灵感,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四川传统文化.

    四川传统文化版画教学绵竹木版年画

    高师院校中国人物画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

    谭媛元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下的新模式——教育4.0,融合了"互联网+""智能+"技术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教学信息的主要载体从传统媒介过渡到互联网与智能终端,教学方式呈现线上、线下、混合式等多样化模式.通过对高等师范院校中国人物画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的研究,探索新时期教学新模式与新理念,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教学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四维能力人才,促进"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的四位一体"大美育"实施体系的建设.

    四位一体混合式教学中国人物画课程高师院校教育4.0

    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教学现状及发展建议

    张瀚文徐薇娜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化的发展,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逐渐得到重视.概述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和其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意义,阐明民间美术教学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发展历程,通过调查和研究,详细阐述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教学现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系列建议,以提高民间美术教学的实际效果,充分发挥民间美术教学的价值,促进高校美术教育发展.

    民间美术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现状发展建议

    剖情析采:论学生书法美育体验中的情感转向

    魏鹏举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教育场域的书法美育而言,审美与技术谁先谁后的讨论是施教者发问的口吻,皆着眼于书法学科化教研.对于学生而言,在书法美育体验行动中,获得什么样的情感唤起、情感推动力、情感转向则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回答题中之义.以剖情析采为前提,弥补技能导向教学存在的不足,引导学生在书法美育体验中,强化认知、情感、行为内循环,并通过教师话语体系创新达到情感认同,从而有意愿从事书法美的传承与创造.

    情感转向书法美育传播质效

    论书画家风格的形成

    韩一哲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格是衡量书画家创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其形成受多方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书画家人格、勤奋、选择等作者主体方面的因素,时代、地域等客体方面的因素,书画家的文化知识与生活积累、继承与创新等主、客体结合的因素.

    书画家风格人格时代地域创新

    汉画像石博古画的创作方法及艺术特点

    马圣翔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画像石是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传统艺术形式.它反映了当时生活状态、物质条件和社会形态,具有博大雄浑的艺术特征,形式多彩,内容丰富.而拓片作为传统纸本制作工艺,既没有画像石沉重、难以携带的缺点,又因其独特的制作方法使画像石的纹饰及图案得以完美呈现.汉画像石博古画作品,结合了书画与画像石拓片,使人们在观看新型艺术形式的同时更加体会到汉画像石拓片的魅力.探索汉画像石拓片在博古画中的应用,对当代绘画艺术的艺术语言、艺术形式等方面都有启示.研究汉画像石博古画的创新创作方法和艺术特点,旨在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为当代的绘画创作提供一条创新思路,以达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繁荣当代艺术产业的目的.

    汉画像石拓片博古画

    海洋文化视角下的广西京族渔民题材绘画研究

    刘培培郭刚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全国各地的传统文化逐渐得到重视和保护.广西京族渔民题材绘画作为一种民族艺术表现形式,表现了京族渔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海洋文化符号.从海洋文化视角出发,探讨广西京族渔民题材绘画作品中海洋文化符号的运用及其意义.分析广西京族渔民题材绘画特征,随后重点分析海洋文化符号在这些作品中的运用,探究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和象征意义,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深入阐述,为进一步探索广西京族渔民题材绘画作品的文化内涵提供借鉴和启示.

    海洋文化京族渔民题材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