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下旬刊)
美与时代(下旬刊)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下旬刊)/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创刊25年来,坚守美学园地,为国内唯一的综合性审美学术刊物,美学、艺术领域重要期刊。以美学、美育、文学艺术研究为主要内容,设立美学学人、美学论坛、审美随笔、审美视点、绘画美学、音乐美学、文学与传播、美育园地等栏目。所发论文全部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发布,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及编入专题索引。是美学家、美学研究者、文艺工作者、师生发表成果、交流学术的共同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族团结"主题在漓江画派创作实践中的表达与呈现

    张海彬冉芳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广西作为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被誉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漓江画派是一支形成于广西,活跃于当代中国画坛的重要美术创作力量.纵观漓江画派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实践,"民族团结"始终是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民族团结史与美术史在此交汇.漓江画派中一代又一代的画家把握时代脉搏,坚持守正创新,用艺术创作建构起一部党领导下广西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图像史,兼具艺术性、普适性和文献性.解析漓江画派"民族团结"主题创作的艺术特色和民族基因,为创新广西"民族团结"的话语体系和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动力.

    漓江画派民族团结主题创作图像记史文献性

    浅论北宋欧阳修书论中的书法娱乐功能

    李朝阳孔慧婷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书法艺术作为中华传统艺术的典型代表,不仅具有"经世致用"的实用功能,更具有抒情、娱乐等审美功能.书法的娱乐功能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自娱",即书者能够在书法创作过程中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二是"娱人",即观者通过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从中获得相对独立性的美感,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共鸣.欧阳修在推动"尚意"书风发展的过程中又提出了诸多关于书法娱乐功能的书法理论.以"学书为乐""学书消日""寓心消日"为代表的个性化观点,一改唐人"阐《典》、《坟》之大猷、成国家之盛业者,莫近平书"的功利至上论,打破了晋唐以来书法中和平正、重视形式统一和谐的"尽善尽美"的审美思想,使书法进一步摆脱和淡化了儒家宜扬的济世功能,从而走向了偏向于审美娱乐、抒发性灵的艺术化道路.

    欧阳修书论学书为乐娱乐功能

    白羽平的高原赞歌

    唐豪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画虽从西方传入中国,但在中国艺术家们的不断努力下,油画逐渐具有了中国的地域特色,每个地域的画家所呈现出的风格都截然不同,油画的本土化已成为一种现象并逐渐受到行业内外的关注与重视.其间,一些中国油画家们开始从本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将其视作油画在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白羽平的绘画之路同很多中国画家相似,从学习西方的模仿,到外在形式的改造,再到本土文化的结合,不断地进行自我革新.白羽平借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深入生活的过程当中形成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中国人有着深深的乡土情节,白羽平以家乡作为创作母题,将其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如同美国画家安德鲁·怀斯一样,一辈子都在画自己的家乡.对于白羽平来说,家乡有太多美好的东西值得被表现,这种对民族文化与传统的回归,为白羽平的艺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中国油画本土化写意性传统文化

    对肖像雕塑的再认识

    孙月锋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物肖像雕塑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每一历史时期东西方都产生了不同艺术风格的肖像雕塑作品.在当代中国,肖像雕塑艺术在为人民服务的召唤下,对于塑造当代中国人民的形象、对于讲好中国故事、对于塑造具有中国美学精神的艺术形象,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肖像雕塑基本形美学精神

    从"辞赋"到"诗赋"——论曹丕与刘勰对王粲评价的转变及原因

    蒋乐璇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曹丕的《典论·论文》与刘勰的《文心雕龙》中都涉及到对王粲的评价,曹丕所评"辞赋"到刘勰所评"诗赋"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他们二人评价标准体系的不同.曹丕将文气与作者的才性紧密联系,作者先天禀赋的差异造成了所擅文体的不同.人的先天禀赋有限,因而无法抵达文的通才之境.但到了刘勰的"养气说",文气则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和改变,养气是自然表达,王粲的诗与赋都是自然表达的范例.从"辞赋"到"诗赋",一字之差蕴含着曹丕与刘勰二人对王粲创作文体鉴赏的差异,背后隐含着二人文学鉴赏观念的变化.

    曹丕刘勰王粲文气才性养气

    在赋体流变中讲解欧阳修《秋声赋》

    王建生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欧阳修《秋声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也是最能代表"六一风神"的作品.如何在前贤基础上更好地讲授名家名篇,是古代文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从唐宋《秋声赋》同题写作概况、欧阳修《秋声赋》的回归与突破、文赋典范等方面讲述赋体的流变及特点,希望能将贯通的文学史观念运用到文学作品的阅读研习中,最终将文学史的脉络规律与文学名篇有效融通.

    赋体流变秋声赋欧阳修李德裕

    浅析黄少崇散文集《在母语中死去》的审美特征

    陆艳清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少崇的《在母语中死去》是一部彰显美学特质的散文集.其写作是作者对地域文化与民族土壤的一种重新审视,是一次可贵的"文学寻根".黄少崇超越了一般乡土经验的表层抒写,开掘出一个深沉、丰厚、广阔的审美意蕴空间,呈现出壮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在文学审美上体现出"思理为妙""为情造文"和"巧运辞章"等特征.

    黄少崇在母语中死去思理为妙为情造文巧运辞章

    仪式、宗教、记忆——从麦家的《汉泉耶稣》到《人生海海》

    刘青青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被视为麦家转型之作的小说《人生海海》,自出版以来就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该小说来自作家本身的文学资源,是他向纯文学靠拢的标志.而麦家写于2009年的短篇小说《汉泉耶稣》却少有人提及.两篇小说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延续性,都刻画了大量的仪式及其背后的文化,这种充斥着民间信仰和宗教信仰的文化场域构成了主人公的成长环境和童年记忆.从小说《汉泉耶稣》到《人生海海》,不仅能看到一个作家的写作突破,更能看到麦家被遮蔽的精神记忆和根源性的写作.

    仪式宗教记忆麦家汉泉耶稣人生海海

    论艾青长诗《吴满有》中的四个时刻与两个故事

    陈思宇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艾青以吴满有脱离劳模的四个时刻重新塑造了吴满有的文学形象,并消解了吴满有和普通农民之间的距离和膈膜.长诗既是吴满有的成长史、翻身史,也是"我"身为小知识分子、文艺家对吴满有的接受史、塑造史和改写史.《吴满有》不仅可视为用诗歌写作的成长小说,亦可视为"我"对吴满有的拉康式目光投射.两位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并非平等,而是讲述与被讲述、凝视与被凝视、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吴满有》从抒情到共情的尚未完成揭示出文艺工作者和工农兵之间的关联:工农兵是一个被讲述、被阐释、被建构、被帮助的有待成长的欲望主体;而文艺工作者则是凝视者、故事的讲述者和"成长主人公"的引路人.

    艾青吴满有劳模运动

    论朝鲜朝诗人崔庆昌绝句的"清丽"之美

    张紫玉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崔庆昌是朝鲜朝汉诗创作的代表性诗人,以其诗歌中的宗唐风韵,他与白光勋、李达组成了"三唐诗人"的文学团体,他们的汉诗创作为朝鲜中世纪汉诗诗坛做出了重要贡献.崔庆昌的诗歌风格总体呈现为"清劲、清新、清丽、清切".尤其是他的五七言绝句,有"清丽"之美,"清"表现为一种如水般简约超澹之美;"丽"则形容作品文辞、风格华美.两者看似矛盾,但其作品中的"清丽"却相辅相成,有超然清淡之风而不流于空玄,有华丽艳丽之美而不流于艳俗,以"清"约束"丽",以"丽"充实"清",共同构成了"清丽"之美.

    崔庆昌绝句清丽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