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下旬刊)
美与时代(下旬刊)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下旬刊)/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创刊25年来,坚守美学园地,为国内唯一的综合性审美学术刊物,美学、艺术领域重要期刊。以美学、美育、文学艺术研究为主要内容,设立美学学人、美学论坛、审美随笔、审美视点、绘画美学、音乐美学、文学与传播、美育园地等栏目。所发论文全部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发布,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及编入专题索引。是美学家、美学研究者、文艺工作者、师生发表成果、交流学术的共同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王季迁对吴湖帆书画鉴藏理念的传承与发展

    李淑辉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吴湖帆对王季迁的书画鉴藏理念影响深远.王季迁对吴湖帆书画鉴藏理念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试从两人的文献资料中梳理出他们的交往细节,厘出吴湖帆对王季迁鉴藏的具体影响,进而分析吴湖帆与王季迁在书画鉴藏取向和鉴藏方法上的传承关系:王季迁继承和发展了吴湖帆的"笔墨说"和"神韵说",对于"笔墨"的形态、内容、品质做了详细的说明,将"神韵"落实在字体的结构、笔的排列与其相互间的关系,即一种生命的感觉上.相较于吴湖帆,王季迁的理论和鉴藏实践落在实处,更科学一些,与时代吻合.但从本质上看,吴湖帆的"神韵"说和王季迁的"笔墨"说,都属于笔墨形式分析法.

    王季迁吴湖帆鉴藏笔墨神韵

    梦境文学的审美超越性研究

    吴梦雯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梦是人类的一种日常生理、心理活动,同时也被有意识地运用在文学创作中.20世纪随着现代主义兴起,梦在各类艺术门类中大量出现,并常以变形、怪诞、有意识而引起研究者的关注,自弗洛伊德以来,荣格、阿德勒等都对梦进行过科学研究.梦境文学的审美超越性体现在其对文本自身的超越,主要是创作论的时空超越性和接受论的陌生化效果;其次表现为对审美境界的超越,体现在梦境与现实的三重关系上,反映出超越人生现实的审美境界.

    梦境文学审美超越性

    传统绘画风格动画片在青少年美育教育中传递的文化内涵

    王昊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社会中,动画片潜移默化地对青少年传递着多元的文化内涵,进行着美育的引导.传统绘画风格的动画片一方面在形式上体现了本民族的审美观;另一方面在内涵上传达的并不都是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其中有的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的是对民族文化的演变,也有的是对民族文化的推衍.我们必须看清其中的核心价值观,帮助青少年更加主动地、辨正地观看和理解动画片,由此得到正确的美育教育,树立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动画片传统绘画风格美育

    浅谈儿童诗歌的修辞主观性——以《孩子们的诗》为例

    许亚云黄已玲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但儿童自己创作的诗歌却较少受到关注.儿童诗歌的修辞主观性研究将运用修辞学的相关理论以《孩子们的诗》一书为实例,采用描写、统计与归纳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儿童主体的心理特征和辞格的运用来讨论儿童诗歌的修辞主观性.由于创作主体显著的形象思维特点和认知特征,《孩子们的诗》收录的作品大量运用内视角来叙事抒情,频繁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儿童认知修辞主观性

    美术教育的"西风东渐"——论孙佩苍的美术教育思想

    徐扬孙晓昕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对近代美术发展的研究中,对孙佩苍的关注点主要是其"西画东渐"的传奇藏家的身份,他于20世纪初期将库尔贝、德拉克罗瓦等19-20世纪的西方绘画大师的作品携带回国,在促进西洋美术在中国的传播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引入的西洋之风,并不仅限于他的收藏,还体现在他的美术教育思想中,他对近代东北美术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其美术教育思想对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

    孙佩苍美术教育思想"西风东渐"

    儿童美术中的艺术天性与技能及其对美术教育的启示

    程钰茵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绘画是人类创造精神的表现.儿童最早便是用图像来识别和表现世界的.他们的绘画作品中蕴含着特有的艺术天性与技能,不仅体现出其美术发展特征,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身体、心灵、情感和思想.通过对少儿美术作品的分析与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少儿美术的发展特征及少儿的身心特点,并据此在美术教学中更好地引导他们学习,以助其身心完美成长.

    艺术天性绘画技能美术教育启示

    路遥《人生》地方戏的改编研究——以粤北采茶戏《人生路》与现代雷剧《人生》为例

    史永杰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粤北采茶戏、雷剧都是广东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下的地方戏种,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分别改编路遥小说《人生》为八场粤北采茶戏《人生路》和现代雷剧《人生》.这两个小剧种在戏改中都无限美化巧珍形象,有意放大"痴情女子负心汉"的爱情主题,强化传统戏剧中的道德说教任务.戏改一方面彰显了地方戏本身所隐含的"道德至上"的民间话语立场;另一方面也是面对80年代初的"戏剧危机"无力正面回应变革社会里尖锐矛盾的体现,只得在现实问题上凸显人性的真善美.对人物进行美丑划分,既是回避社会现实,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展现,但这些都不影响改编本对广东省粤北客家地区和雷州地方区域性文化再生产的促进作用.

    人生地方戏改编粤北采茶戏雷剧道德说教

    做客到谁家?——杜琼《友松图》新探

    郭丽冰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画家杜琼的《友松图》作为其为数不多的存世作品和较有代表性的别号图,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少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现通过对《友松图》卷与杜琼文献的重新检视,对《友松图》提出新的看法.对明代杜琼《友松图》的个案研究是通过杜琼文集和《友松图》画面各元素的寓意分析,发现《友松图》描绘的并非如大部分学者而言是杜琼的"东原(园)",而是受画人魏本成的住宅.

    杜琼友松图魏本成东原

    浅谈写实油画人物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陈严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写实油画作为一种传统绘画表现形式,从文艺复兴时期传承至今,在几百年间不断发展壮大.但随着时代变迁,中国写实油画领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世界已步入电子信息时代,摄像机、手机等产品不断革新,有部分群体认为写实油画的发展之路已经不再明朗.写实油画人物作为一种传统绘画题材,近年来更是被一些观者与摄影照片相比较、抨击.写实油画人物作品中的情感表达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写实油画人物这一题材,对一些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剖析,探寻作品内在所呈现的、不可替代的情感表达.

    写实油画人物作品情感表达

    敦煌《菩萨引路图》研究

    曾芳芳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唐五代敦煌出现引路菩萨接引亡者的图像,画面上通常表现引路菩萨肩持引魂幡,手捧香炉,脚踩莲花的形象,具有接引亡魂往生的含义.敦煌《菩萨引路图》研究通过对《菩萨引路图》的画面形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对其中各个元素进行科学的对比分析,并深入研究画面的构成形式等因素,采用图像学和形式分析法来揭示画面的艺术特征及内在含义.

    敦煌菩萨引路图引魂幡香炉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