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免疫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免疫学杂志
免疫学杂志

吴玉章

月刊

1000-8861

myxzz@tmmu.edu.cn

023-68752237

400038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

免疫学杂志/Journal Immunological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免疫学会和第三军医大学主办,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自1985年创刊以来,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AJ)收录。适合各级医务人员、医学生、免疫学工作者和相关学科的人员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JCHAIN在乳腺癌远处转移中的预后价值

    刘洁方跃华陈勇王媛媛...
    481-488,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JCHAIN在乳腺癌(breast cancer,BC)远处转移(distant metastasis,DM)中的预后价值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 ①TCGA数据库下BC转录组测序数据,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结合临床数据进一步筛选与肿瘤发生和转移相关的基因;②单因素Cox分析发现10个关键基因与OS显著相关,多因素Cox分析筛选出4个显著相关基因;③结合8种免疫浸润细胞亚型的分析算法,研究JCHAIN表达水平与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细胞的亚型和各细胞成分占比的相关性;④利用抗癌药物敏感性基因组学(GDSC)数据库对不同JCHAIN表达水平的BC患者进行化疗药物敏感性分析;⑤通过双萤光素酶报告系统探究JCHAIN在发生DM的BC中低表达的可能机制。结果 ①根据筛选出的关键基因,成功构建了预后模型,并发现随着模型风险值的增加,JCHAIN、TUBA3D基因表达呈现下调趋势,而SPDYC、CRISP3基因表达上调;②发生DM的BC患者JCHAIN基因表达<未发生DM<正常组织;③临床结局中死亡组的JCHAIN表达量低于生存组,且随着疾病(分期)的进展或恶性程度的加深,JCHAIN的表达基本呈下降的趋势;④JCHAIN高表达组各免疫细胞数量普遍高于低表达组,如,在有预测B细胞和T细胞(CD4+/CD8+)表达的6种算法中,均为JCHAIN高表达组高于低表达组;⑤基于GDSC数据库,JCHAIN表达水平可预测化疗药物敏感性,表达水平与药物敏感性呈正相关;⑥转录因子TWIST1(TW)重组质粒参与的实验组萤光素检测值低于TW重组质粒未参与的对照组。结论 ①确定JCHAIN、TUBA3D为BC的保护因素,而SPDYC、CRISP3为危险因素;②JCHAIN水平降低可能促进BC发生DM;③JCHAIN高表达可能促进各种免疫细胞浸润;④BC患者JCHAIN高表达对治疗药物敏感性高于低表达组;⑤转录因子TW可结合JCHAIN启动子序列,并呈负向调控。

    乳腺癌JCHAIN远处转移预后价值生物信息学

    多肽SJMHE1通过调节miR-21和miR-17的表达对哮喘小鼠发挥治疗作用

    郑玉丁超陈龙徐国新...
    489-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吸虫来源的多肽SJMHE1对哮喘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微小RNA-21(miR-21)和微小RNA-17(miR-17)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所有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哮喘/PBS组、哮喘/SJMHE1组。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小鼠均使用卵清蛋白(OVA)诱导哮喘模型。小鼠肺部组织HE染色评估气道炎症。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分类和计数,ELISA测定血清特异性IgE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Th1、Th2、Th17、Treg细胞亚群的分布。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小鼠肺中Th相关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及miR-21和miR-17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STAT3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小鼠气道炎症增加,BALF中炎性细胞数增加(P<0。001),血清IgE表达水平升高(P<0。001),Th1、Treg细胞的比例、相关转录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下降,Th2、Th17细胞比例及相关转录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升高(P<0。05),miR-21和miR-17表达升高(P<0。001),p-STAT3表达升高,PTEN表达降低;与哮喘/PBS组相比,哮喘/SJMHE1组小鼠上述指标的表达发生逆转。结论 多肽SJMHE1可能通过miR-21、miR-17调节哮喘小鼠Th1/Th2/Th17/Treg细胞平衡发挥治疗作用。

    SJMHE1哮喘微小RNAT辅助细胞p-STAT3PTEN

    过表达HMBOX1介导NF-κB/CCL2信号通路抑制COPD诱导的肺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和活化

    谢述杨芳英黄健刘艳丰...
    496-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大鼠模型并探讨过表达HMBOX1是否通过调节NF-κB/CCL2信号通路抑制COPD诱导的肺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和活化。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慢性阻塞性肺病组(COPD组)、慢性阻塞性肺病+过表达对照组(COPD+ov-NC组)和慢性阻塞性肺病+过表达HMBOX1组(COPD+ov-HMBOX1组),每组10只。采用持续香烟熏香加间断气管内注射脂多糖的方法 建立COPD模型,并通过气管内滴注给予过表达HMBOX1腺病毒。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组织HMBOX1、p-NF-κB和NF-κB蛋白表达;RT-qPCR用于检测大鼠肺组织HMBOX1和CCL2 mRNA表达;HE染色用于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采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和BALF中TNF-α、MIP-2、IL-1β和IL-10水平;免疫荧光用于检测大鼠肺组织CD11b+F4/80+细胞比例;流式细胞术用于检测大鼠肺组织F4/80+MHC II+细胞和F4/80+CD80+细胞比例。结果 Control组大鼠肺泡结构完整,未见炎性细胞浸润;COPD组和COPD+ov-NC组大鼠肺组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肺泡结构损伤;COPD+ov-HMBOX1组大鼠肺组织浸润的炎性细胞较少,肺泡结构损伤改善。与Control组相比,COPD组和COPD+ov-NC组大鼠肺组织中HMBOX1 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血清和BALF中IL-10水平显著降低,血清和BALF中TNF-α、MIP-2和IL-1β水平、肺组织中CD11b+F4/80+细胞、F4/80+MHC Ⅱ+细胞和F4/80+CD80+细胞比例以及肺组织中p-NF-κB蛋白和CCL2 mRNA表达显著升高;与COPD组和COPD+ov-NC组相比,COPD+ov-HMBOX1组大鼠肺组织中HMBOX1 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血清和BALF中IL-10水平显著升高,血清和BALF中TNF-α、MIP-2和IL-1β水平、肺组织中CD11b+F4/80+细胞、F4/80+MHC Ⅱ+细胞和F4/80+CD80+细胞比例以及肺组织中p-NF-κB蛋白和CCL2 mRNA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过表达HMBOX1改善COPD诱导的气道炎症和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CCL2信号通路激活介导的肺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和异常激活有关。

    慢性阻塞性肺病HMBOX1巨噬细胞浸润巨噬细胞活化NF-κB/CCL2信号通路

    脱氢表雄酮通过抑制巨噬细胞戊糖磷酸途径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

    陈宏王素平王佳薇申子刚...
    503-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对糖尿病小鼠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采用背部全层皮肤切创建立创面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普通创面模型组(NW)、糖尿病创面模型组(DW)和脱氢表雄酮干预组(DHEA),创面拍照并计算创面愈合率,RT-PCR检测创面组织和创面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检测创面巨噬细胞Dicer1和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PPP)相关因子表达,提取创面巨噬细胞并与凋亡Jurkat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的吞噬率。结果 与NW组相比,DHEA组的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和创面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创面巨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的吞噬率无差异(P>0。05);与DW组相比,DHEA组创面愈合加快,创面组织和创面巨噬细胞TNF-α、IL-6、IL-1β mRNA表达降低,IL-10、TGF-β mRNA表达增加,创面巨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的吞噬率升高(P<0。01);与NW组相比,DW组创面巨噬细胞Dicer1 mRNA表达降低,PPP相关因子G6pdx、Taldo1、Pfkl、H6pd、Pgd、Aldoc1、Tkt mRNA表达增加(P<0。01);与DW组相比,DHEA组创面巨噬细胞Dicer1 mRNA表达无差异(P>0。05),PPP相关因子G6pdx、Taldo1、Pfkl、H6pd、Pgd、Aldoc1、Tkt mRNA表达减少(P<0。01)。结论 DHEA通过抑制巨噬细胞PPP,增强其吞噬功能,促进其分泌抗炎因子,抑制其分泌促炎因子,减轻创面炎症,进而加快糖尿病创面愈合。

    脱氢表雄酮糖尿病创面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炎症反应

    槲皮素通过抑制HMGB1/TLR4信号通路减轻急性支气管炎大鼠炎症反应

    梅豆田辉
    509-513,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槲皮素(QUE)对急性支气管炎(AB)大鼠炎症反应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Toll样受体4(HMGB1/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构建AB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AB组、槲皮素低、高剂量组(QUE-L、QUE-H组)、槲皮素高剂量+HMGB1重组蛋白组(QUE-H+r-HMGB1组),另取剩余正常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瑞氏染色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沉淀物中炎性细胞数目;ELISA检测BALF中炎症因子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BALF中CD4+T、CD8+T及CD4+T/CD8+T值;HE染色观察支气管组织及肺组织病理形态;Western blot检测HMGB1/TLR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AB组较Control组支气管管腔内分泌物增多,管腔狭窄,管壁炎细胞浸润明显,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变性,平滑肌层增厚明显,肺泡壁增厚,肺泡间隔增宽,炎性细胞浸润明显,NEU、EOS、LYM数目和TNF-α、IL-6、CD4+T、CD4+T/CD8+T水平及HMGB1、TLR4、p-NF-κB p65/NF-κB p65表达升高,IL-10、CD8+T水平降低(P<0。05);QUE-L、QUE-H组较AB组支气管管腔内分泌物减少,管壁相对完整,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变性轻微,平滑肌增厚情况、肺泡壁增厚情况、肺泡间隔增宽情况、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减轻,NEU、EOS、LYM数目和TNF-α、IL-6、CD4+T、CD4+T/CD8+T水平及HMGB1、TLR4、p-NF-κB p65/NF-κB p65表达降低,IL-10、CD8+T水平升高(P<0。05);QUE-H+r-HMGB1组较QUE-H组支气管和肺组织病理损伤加重,NEU、EOS、LYM数目和TNF-α、IL-6、CD4+T、CD4+T/CD8+T水平及HMGB1、TLR4、p-NF-κB p65/NF-κB p65表达升高,IL-10、CD8+T水平降低(P<0。05)。结论 槲皮素可减轻AB大鼠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与抑制HMGB/TLR4信号通路相关。

    槲皮素高迁移率族蛋白B1/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急性支气管炎炎症反应

    黄芩苷通过抑制SDF-1/CXCR4信号通路改善痤疮大鼠皮肤炎性损伤

    安永峰袁龙时晋丽
    514-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黄芩苷(baicalin,BA)调节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4(SDF-1/CXCR4)信号通路对痤疮大鼠皮肤炎性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痤疮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BA低、中、高剂量组(BA-L、BA-M、BA-H组,灌胃25、50、100 mg·kg-1·d-1 BA)和联合组(100 mg·kg-1·d-1 BA灌胃+SDF-1α重组蛋白腹腔注射7 µg·kg-1·d-1)。观察大鼠耳廓皮肤组织表观变化并测定耳廓厚度;HE和Masson染色观察耳廓皮肤组织病理变化和纤维化情况;ELISA检测血清中IL-1β、IL-6、IL-8和TNF-α水平;免疫荧光检测耳廓皮肤组织NLRP3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耳廓皮肤组织SDF-1和CXCR4蛋白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大鼠耳廓红肿、丘疹和毛细血管扩张明显,耳廓角质层增厚、炎症细胞浸润和皮脂腺增大、毛囊皮脂腺过度角化,耳廓皮肤组织厚度、纤维化面积、羟脯氨酸含量、IL-1β、IL-6、IL-8和TNF-α水平、NLRP3阳性表达率及SDF-1和CXCR4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Model组相比,BA-L组、BA-M组和BA-H组大鼠耳廓红肿、丘疹和毛细血管扩张程度减轻,耳廓组织角化和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皮脂腺变小,耳廓皮肤组织厚度、纤维化面积和羟脯氨酸含量、IL-1β、IL-6、IL-8和TNF-α水平、NLRP3阳性表达率及SDF-1和CXCR4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SDF-1α重组蛋白逆转了BA-H对上述指标的影响(P<0。05)。结论 BA可能通过抑制SDF-1/CXCR4信号通路改善痤疮大鼠皮肤炎性损伤。

    黄芩苷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4信号通路痤疮皮肤炎性损伤

    石墨烯远红外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顺铂化疗免疫损伤的修复作用

    汪晨范永超穆祥赵子涵...
    520-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石墨烯远红外对顺铂化疗后的Lewis肺癌荷瘤小鼠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建立Lewis肺癌荷瘤小鼠免疫损伤模型,将小鼠分为模型对照组(CTL)、单独化疗组(DDP)、石墨烯低功率组(G-Low,30℃)、石墨烯高功率组(G-High,35℃)。检测小鼠的肿瘤体积增殖率、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NK细胞杀伤活性、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及CD4+T/CD8+T的比值。结果 与CTL组相比,DDP组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明显降低(P<0。01);与DDP组相比,G-Low组小鼠肿瘤抑制率显著提升(P<0。05),G-High组小鼠肿瘤抑制率极显著提高(P<0。01)。G-High组小鼠胸腺指数、白细胞数量、外周血CD4+T/CD8+T比值、脾脏NK细胞的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DDP组(P<0。05)。结论 石墨烯远红外对顺铂化疗造成的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免疫损伤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且能显著抑制瘤体的生长。

    石墨烯荷瘤小鼠抑瘤率免疫抑制免疫修复

    负性免疫分子Siglec-9在肺结核中的变化特点

    何月月朱玥洁殷郑伟史娟...
    526-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初步了解新型负性分子Siglec-9在肺结核中的变化特点和作用。方法 利用R语言对GSE83456芯片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纳入确诊肺结核(PTB)患者48例,健康对照组46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iglec-9 mRNA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iglec-9+CD4+T细胞比例;采用CBA法检测TNF-α、IL-6、IFN-γ、IL-4水平;分析Siglec-9+CD4+T细胞比例与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相关性。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iglec-9在PTB患者中明显升高(P<0。001),与TNF-α/NF-κB、IL-6/JAK/STATA3、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实验结果 显示Siglec-9+CD4+T细胞比例在PTB患者中明显升高(P<0。001)且与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均呈负相关。结论 在PTB患者中,Siglec-9 mRNA和Siglec-9+CD4+T细胞水平升高,可能介导对CD4+T细胞的抑制作用,参与PTB的发生和发展。

    Siglec-9肺结核CD4+T细胞生物信息学负性免疫调控

    去泛素化酶USP14通过稳定β-catenin蛋白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上皮间充质转化

    张易欣刘平王菊荣李美艳...
    53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去泛素化酶USP14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生物学功能和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C组织和癌旁健康组织中USP14和β-catenin的表达;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和蛋白质免疫沉淀的方法,在EC来源的HEA-1C和Ishikawa细胞系中探讨USP14对β-catenin蛋白质稳定性和泛素化调节的作用;通过细胞增殖试验(CCK-8)验证USP14和β-catenin对EC细胞增殖的作用;通过质粒转染验证USP14对β-catenin的调节作用;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验证USP14和β-catenin对EC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的调控。结果 USP14和β-catenin在E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健康组织,USP14与β-catenin在EC细胞系中存在相互作用,USP14通过其去泛素化活性维持β-catenin的蛋白稳定性,用USP14特异性抑制剂处理后能够增强β-catenin的泛素化水平和下调β-catenin表达。用USP14特异性抑制剂能抑制EC细胞增殖和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并且过表达β-catenin能逆转USP14抑制剂导致的EC细胞生长抑制和EMT抑制。结论 USP14在EC细胞中通过调节β-catenin的泛素化水平维持其蛋白稳定性,其对细胞增殖和EMT的调控需要β-catenin参与。

    子宫内膜癌上皮间充质转化去泛素化活性蛋白稳定性

    孟鲁司特联合沙丁胺醇对支气管哮喘患儿CysLTs、EOS、eotaxin、CD5L及ET-1的影响

    蒋颖苏聃
    539-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应用孟鲁司特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后其免疫功能、肺功能及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CD5抗原样蛋白(CD5L)、内皮素-1(ET-1)及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南京市第一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16例作为研究组,随机分为沙丁胺醇组和联合组,每组58例患儿,另外按照1∶1比例选取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11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沙丁胺醇组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联合组在此础上给予孟鲁司特咀嚼片,疗程均为2周。比较健康对照组和研究组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水平,对比沙丁胺醇组和联合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免疫功能、肺功能指标及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研究组全血CD4+、CD4+/CD8+、血清CD5L低于对照组(均P<0。05),全血CD8+、EOS、血清CysLTs、eotaxin、ET-1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治疗2周后的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肺部哮鸣音时间短于沙丁胺醇组(均P<0。05)。治疗2周后较治疗前,2组全血CD4+、CD4+/CD8+、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血清CD5L水平升高,联合组高于沙丁胺醇组(均P<0。05);2组全血CD8+、EOS、血清CysLTs、eotaxin、ET-1水平降低,联合组低于沙丁胺醇组(均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应用孟鲁司特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后其血清CysLTs、eotaxin、ET-1及全血EOS水平降低,血清CD5L水平升高,炎症明显减轻,免疫及肺功能明显改善。

    支气管哮喘孟鲁司特沙丁胺醇半胱氨酰白三烯CD5抗原样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