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毛泽东思想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毛泽东思想研究
毛泽东思想研究

杨先农

双月刊

1001-8999

028-87014462

610072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一环路西一段155号

毛泽东思想研究/Journal Mao Zedong Thought Stud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理论性学术类期刊。发表毛泽东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军事、文艺、教育、党建思想的论文,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毛泽东诗词中的斗争精神及当代价值

    黄睿群胡倩熙
    8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斗争是贯穿毛泽东诗词的主旋律,由此展现出来的浓厚的斗争精神是其鲜明的底色.毛泽东诗词中的斗争精神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胸怀天下、无私无畏的奋斗精神;二是一往无前、乐观浪漫的革命精神;三是人定胜天、蔑视一切的挑战精神;四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创造精神.毛泽东诗词中的斗争精神对当下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有着宝贵的价值,有助于推进党内的反腐败斗争,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为积极应对国际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强大动力.

    毛泽东诗词斗争精神伟大斗争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调查研究方法考论

    黄雪丽辛依谡
    98-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外针对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而写的,是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篇光辉文献.深入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毛泽东的调研过程、调研方法、调研技巧,对于当前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工作仍然具有超越时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在党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始终要积极践行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问题,解决问题;贯彻群众路线,了解民意,反映民生;加强作风建设,严明纪律,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方法.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问题导向群众路线作风建设

    毛泽东历史人物评价标准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贡献

    李杨黄学渊
    108-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经历了 一个从传统史学研究者到接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转变.延安时期毛泽东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日趋成熟,能够科学地运用唯物史观并结合中国问题来分析历史人物,以此达到推动中国革命进程的目的.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关于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发展与创新,不仅对毛泽东史学思想,更对毛泽东思想,甚至对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体系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毛泽东的影响下,20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快速发展,构建出以人民群众为历史主体的体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

    毛泽东唯物史观历史人物评价马克思主义史学

    毛泽东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探索及其现实启示——基于《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文本分析

    朱红英袁强
    119-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自我革命是一个意义深远的实践过程与理论课题,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余年沧桑仍风华正茂的制胜法宝.《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坚持思想上自我革命的经典著作,文章展现了以清扫错误思想、纠正不良作风、培育党群关系、塑造铁的纪律为指向的自我革命探索实践.毛泽东在文中所倡导的发挥调查研究实效、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捍卫人民利益至上、加强党内法规建设的思想可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探寻自我革命的科学路径提供参照蓝本.

    毛泽东自我革命《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现实启示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的构建及其当代启示

    郭国祥李清阳
    128-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形象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外在呈现,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总体认知与价值判断.为了赢得广泛的政治认同和支持,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非常重视自身的形象建设,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塑造了先进纯洁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追求真理的政党形象;与劳动人民打成一片,代表劳工利益的政党形象;以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使命,积极救国救民的政党形象;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特质,富有斗争精神的政党形象;与共产国际积极沟通,开放包容的政党形象.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构建的探索,对新时代加强党的形象建设具有重要启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贯彻勇于自我革命的核心要求,淬炼开放包容的精神特质,加强政党形象宣传.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党的建设

    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国共产党人引领先进道德的历程及启示

    邹贵波
    137-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国共产党人对先进道德的引领伴随着"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历史演进而展现出强大的精神凝聚力和道德引领力,彰显了党坚守为民情怀、构筑道德家园、顺应历史潮流的道德自觉与道德自信.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引领具有真理领航与扎根传统相统一的演化赓续、人民至上与精神主动相融合的道德品格、守正创新与制度保障相链接的双轮驱动等践行特质,迸发出深厚的道德伟力和道德动力.展望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先进道德的引领应实现汲取文化精粹与推动转化发展相统一、赓续精神血脉与昂扬先进道德相统一、胸怀道德责任与深蕴世界情怀相统一,为人民提供独具民族性、富有生命力、蕴含真理性、彰显时代性的精神食粮,从而以坚毅的道德勇气、崇高的道德责任、卓绝的道德智慧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人先进道德道德引领道德建设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建设的逻辑理路及成效

    邵红蕊任慧英
    147-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形象是中国共产党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给党内外成员留下的综合感知和整体印象.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拓展政党形象建设路径,以党报党刊的宣传报道为主力,以模范党员的典型示范为重点,以革命文艺中的宣传教育为重要渠道,以纪念活动中的宣传教育为辅助,多渠道、立体化地塑造良好的政党形象,开创了生动的"延安叙事"模式,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遵循这一逻辑理路,中国共产党构建起以爱国、民主、亲民、革命为标志的政党形象,并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确立了在复杂政治文化场域中的政党权威和文化领导权.

    政党形象建设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

    "毛泽东思想与'两个结合'"理论研讨会暨四川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2023年年会综述

    常馨予罗娇
    封2页

    投稿须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