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期刊导航
|
名作欣赏
期刊信息
/
Journal information
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杂志社
主办单位:
名作欣赏杂志社
出版周期:
月刊
国际刊号:
1006-0189
地 址:
太原市府西街12号
名作欣赏
/
Journal Appreciation of Literary Masterpieces
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
文学评论刊物。介绍并帮助读者赏析古今中外名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01 期
02 期
03 期
04 期
05 期
06 期
07 期
08 期
09 期
10 期
11 期
12 期
八十回首,感念不已
刘增人
5-10页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维普
刘增人学术年表
11-17页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维普
《刘增人学术年表》补阙
魏建
18-27页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维普
业师刘增人先生侧影
子张
28-31页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维普
那瘦削而伟岸的身影
代飞飞
32-34页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维普
在言说与不可言说之间——道家阐释传统之源流
李春青
35-46页
查看更多>>
摘要:
中国古代有两大阐释传统,一是儒家代表的阐释传统,以弘扬儒家政教伦理为目标,以章句训诂和义理阐发为基本方法;二是道家代表的阐释传统,以把握自然之道为目标,以体验和领悟为基本方法.儒家阐释传统追求理解和阐释的明晰性,只对可以说清楚的现象感兴趣;道家阐释传统相信真正有意义的东西是无法言说的,是对不可言说之物的言说.魏晋以后,道家阐释传统在诗文评和书论画论中得到充分发展,造就了中国古代具有独特性的审美文化.
关键词:
阐释
阐释传统
道家阐释传统
言意之辨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刘熙载《艺概》对楚汉文学范式的接受研究
陈莉
47-54页
查看更多>>
摘要:
刘熙载《艺概》对楚汉文学范式有着特别的关注,他通过评点的方式揭示了以庄、骚、汉大赋为代表的楚汉文学的基本特征:"凭虚构象"——艺术形象的怪诞、离奇特征;语言的"諔诡"性;行文的跳跃性和变幻交织的铺排式书写风格;繁复、巨丽的艺术效果;超越社会功利目的的艺术旨归.刘熙载还进而梳理了楚汉文学的内在相通性,以及楚汉文学范式对李白、韩愈等后世作家的影响,构建了以梦幻、离奇为特征的非写实文学发展史论,勾勒出一个不同于以儒家"文以载道"为内在逻辑的文学发展史.刘熙载对楚汉文学特征的梳理与其开阔的思想视野和当时神魔小说盛行的文化背景有关,但楚汉文学没有个性鲜明完整的艺术形象,没有线索清楚的故事情节,不同于后世的"神魔"小说.《艺概》对楚汉文学范式内涵及影响关系的梳理体现了清代对荒诞离奇文学范式的接受程度,是文学观念的进步.
关键词:
刘熙载
楚汉文学
范式
梦幻
诡谲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维普
阐释、理解与文本——关于儒学阐释传统
郑伟
55-63页
查看更多>>
摘要:
在中国古代阐释思想史上,理解与阐释的边界相对清晰,它们分属于不同的意义域,也联系着不同的概念群.前者面向文本追求理解的"自得",而自得者总是以"述而不作"的还原者身份自居;而后者指向了阐释的话语实践本质,总是力图将一己自得之见带到公共理解的层次上.如果说西方人通过"理解"将"阐释"封闭在此在的生命世界,进而把文本当成了思想的试验场,则中国人更倾向于通过"阐释"把"理解"导向社会生活的实践领域,并力图把自己的言说建立在可靠的文本基础上.
关键词:
阐释
接受
理解
自得
文本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行者一直醒着——在十月文学院辩说《西游记》
施战军
64-68页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编学相济:从自卑走向自信——赵伯陶先生访谈录(下)
赵伯陶
杨阿敏
69-76页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