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高浩其

季刊

1008-7109

xuebao@nbut.cn

0574-87616041 87616042

315211

宁波市风华路201号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我刊市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发行,组要刊登文史哲法、经济管理、理工研究、工程教育及其他教研论文。目前已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等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具有高柔顺性液态金属桥接铝粉基热界面材料

    庞云嵩李俊鸿杨敏曾小亮...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热界面材料导热系数和柔顺性能在热界面材料中相互制约的问题,通过向聚二甲基硅氧烷/铝体系中引入液态金属,降低球形铝粉之间的接触热阻,提高了聚二甲基硅氧烷/铝的导热性能;同时,避免了高填料含量导致的柔顺性下降问题。制备的聚二甲基硅氧烷/铝/液态金属热界面材料导热系数达到 4。25 W·m-1·K-1,柔顺性能表现优异(断裂伸长率高达 164。9%,杨氏模量仅为 174 kPa),与生物软体组织的力学性能类似。为满足高功率和大尺寸芯片(如CoWoS晶圆级封装)的热界面材料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思路。

    热界面材料聚二甲基硅氧烷液态金属球形铝柔顺性

    三偏磷酸钠改性对油菜籽蛋白结构和功能性的影响

    彭雨轩唐宇航仇丹王亚娟...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三偏磷酸钠(sodium trimetaphosphate,STMP)对植物蛋白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机制,采用油菜籽粕为原料提取了油菜籽分离蛋白(rapeseed protein isolate,RPI),以不同用量的 STMP 对其改性,通过 XPS、31PNMR、FT-IR、DSC,结合P含量、表面疏水性、巯基及二硫键含量变化,表征了改性后油菜籽分离蛋白(modified rapeseed protein isolate,MRPI)的微观结构和功能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样品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以进一步了解RPI结构和理化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STMP与RPI分子中的―OH发生化学结合,与RPI相比MRPI的P含量增加了 1。38 mg/g;同时β-转角和无规卷曲的占比均有所增加。PCA结果表明:RPI的交联程度显著影响其持水持油性、热变性温度和乳化能力,而乳化稳定性则与α-螺旋、β-折叠的比例正相关。此实验结果有助于阐明STMP对植物蛋白功能性的影响机制,为赋予植物蛋白特定的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三偏磷酸钠油菜籽蛋白改性功能性结构

    基于亚10nm环栅碳纳米晶体管的性能研究

    陈露沈林华邓传馨徐力...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减小纳米器件尺寸,以一维环栅碳纳米晶体管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非平衡格林函数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探索在不同栅长和掺杂条件下晶体管的性能特性。研究表明:当电极掺杂浓度为 5×108 m-1 时,通过精确控制掺杂浓度和栅长,可以显著提升亚 10 nm栅碳纳米晶体管的性能。碳纳米管是构建场效应晶体管的理想沟道材料,可以为实现新原理纳米器件的研制和生产提供重要思路。

    碳纳米晶体管二维材料低功耗

    典型混凝土视角下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混凝土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赖书君郭乃胜王晓楠
    2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绿色-可持续发展混凝土研究现状,方便后续研究者设计科学的研究方案,采用文献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相关研究成果,并以再生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和生态混凝土 3 种典型混凝土为载体,对绿色-可持续发展混凝土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和评述。同时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献为依托,从发文量和主题词角度分析了绿色-可持续发展混凝土当前研究的热点。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绿色-可持续发展混凝土研究的方向,即研发智能混凝土、自动修复功能混凝土以及类混凝土新材料。

    绿色-可持续发展混凝土再生高性能类混凝土

    层间堆石放置角度对堆石混凝土抗剪强度影响研究

    乔浩洋刘云柯赵应洪杨韬...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层间堆石对堆石混凝土施工缝抗剪性能的影响机制,开展了在不同堆石放置角度下堆石混凝土试件的直剪实验,分析了施工缝抗剪强度和剪切裂隙的发展规律,并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阐述层间堆石提供的抗剪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堆石混凝土中单个层间堆石的存在可使施工缝的平均抗剪强度较自密实混凝土提高 43。55%。但是随着层间堆石放置角度增大,单个堆石和多个堆石受剪时施工缝的抗剪强度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单个层间堆石 45°放置时,堆石与自密实混凝土的界面过渡区的破坏最为严重,层间堆石的存在对施工缝的抗剪强度增幅效果消失,其抗剪强度低于不含施工缝的自密实混凝土的约 4。57%。据研究结果建议:在分层浇筑时,将层间堆石与施工缝接触的平面垂直于施工缝放置,从而实现堆石材料的更有效受剪。

    堆石混凝土施工缝自密实混凝土抗剪强度

    单元尺寸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Weibull分布研究

    赵应洪任涛陈巧林杨韬...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骨料组成对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Weibull分布的影响,对自密实混凝土的砂子和碎石进行粒径筛选,并通过人工控制材料的均匀程度,浇筑了大量具有不同粒径特征的试件。根据 500 个试件的单轴抗压强度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出Weibull分布中的均质度系数,随后将该系数赋值到数值软件中进行建模分析。通过物理试验发现:随着粒径增加,抗压强度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均质度系数的取值范围为 4。67~7。99。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均质度系数越小,损伤单元数量越多,模型产生较多裂缝,破坏较为碎片化;随着均质度增大,损伤单元变少,应力集中现象减弱,局部损伤和裂缝减少。

    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Weibull分布均质度系数取值范围

    土工格栅返包加固充砂袋围堤的变形力学特性研究

    蒋晨晨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土工格栅加固砂袋围堤的变形力学特性,设计并开展了未使用土工格栅加固(without geogrid reinforcement,NGR)和土工格栅返包加固(geogrid reinforcement,GWR)的模型试验,对比分析围堤中土工合成材料的应变变化;通过拟合试验数据,建立了土工格栅和砂袋应变的理论公式,并构建了土工格栅返包加固砂袋围堤的变形力学模型,推导出围堤沉降、土工格栅应变与应力、砂袋应变与应力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土工格栅返包加固砂袋后,可显著降低砂袋的应力水平,且土工格栅的应力远大于纱布的应力,砂袋荷载主要由土工格栅分担;理论建立的变形力学模型经试验验证,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应用此变形力学模型,不仅能对围堤加固工程进行实时监测,还能提高围堤结构安全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水平。

    充砂袋围堤土工格栅土工布变形分析力学特性

    厚软土层下高层建筑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性能研究

    乔旭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升厚软土层下高层建筑地基的承载力,提出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性能研究。基于地质勘测结果设计长短桩复合地基,分析其承载性状及沉降情况;利用Mohr-Coulomb模型,完成承载性能模拟。实验结果显示:在短桩和长桩桩体的单桩承载载荷最大时,沉降结果均在 5。00 cm左右;楼体层高为 30。00 m时,单位载荷沉降平均值为 0。51 cm。所提方法能够可靠分析厚软土层的高层建筑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性能,为厚软土层的高层建筑长短桩复合地基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厚软土层高层建筑长短桩复合地基土顶应力单桩桩径

    低净空环境下结构转换梁"砂箱"支撑体系与施工关键技术

    刘振翁功伟李超恩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低净空施工环境中大截面现浇结构转换梁支模架底部支撑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承压砂箱支撑体系。通过对比试验以及施工现场堆载预压试验研究了砂类型、压实度和压缩沉降速率等关键控制因素对回填砂箱承载力与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承压砂箱作为结构转换梁的支撑体系具备可行性,砂箱内回填砂宜选用河中砂,控制标准应以压缩沉降速率为主要指标,压实度为辅助指标,具体需通过试验确定。结合工程应用,当承压砂箱满足压缩沉降速率<0。083 mm/h,压实度>96%时,结构转换梁施工质量满足规范验收要求;同时总结了应用过程中的施工关键技术。对未来低净空环境下现浇结构构件底部支撑体系施工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低净空砂箱支撑体系施工技术

    富水砂卵石深基坑承压水预测及突涌评估研究

    赵勇博马永政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富水砂卵石深基坑承压水量测定及抗突涌能力,以福州地铁 2 号线金屿站深基坑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解析和现场降水实验,对基坑抗突涌水参数进行估计,并引入人工智能算法对未能试验测定的部分进行预测;同时,基于预测值、实测值以及理论计算参数,构建多元信息融合突涌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理论解析和降水试验提出的涌水量智能预测方法的计算精度满足要求;多个指标融合评估突涌风险等级为I级,基坑处于安全状态。该方法可以为类似工程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突涌水深基坑智能预测富水砂卵石地层预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