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农村财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农村财经
当代农村财经

权光男

月刊

1007-3604

nc3832@163.com

010-68551981

100820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当代农村财经/Journal Contemporary Rural Finance and Eeonomic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王宝慧
    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选取2010-2022年全国30个省份为样本,从创新生产力、绿色生产力以及数字生产力三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探究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各省市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发展并不均衡,差距较大;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新质生产力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农村劳动力新质生产力影响效应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村共同富裕的逻辑机理与实现路径

    王源杨海丽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代表着科学技术最精华的结晶,是实现以高质量发展推进我国农村共同富裕的时代新要求。本文首先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的梳理,对新质生产力理论形成脉络、三大核心内涵以及基本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与阐述。其次,文章立足于农村发展新阶段,从新质生产力促进农村增产增收与缩小农户收入差距两方面,分析了新质生产力赋能农村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最后,基于新质生产力赋能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文章从培养"新质"生产者、提升"新质"生产工具、建设现代农业市场、推动数实深度融合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五方面给出了新质生产力赋能农村共同富裕的具体实现路径。

    新质生产力农村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收入差距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挑战及路径探讨

    于歌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科技创新驱动下的先驱力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中崭露头角。在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仍面临农民对新质生产力的认知和理解不足、农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尚不完善、农业产业化与规模化水平有待提升及农村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等问题与挑战。为此,本文提出强化农业创新与改革的"双轮驱动"、推进"数农融合"、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培育高素质人才队伍等实践进路,以解决存在的问题挑战,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新质生产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路径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堵点与路径

    赫英强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为指导。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对于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着眼于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通过深入阐释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与科研条件,梳理新质生产力在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堵点卡点,从推进要素兴农、强化科技支撑、夯实人才基础、贴合产业走向等维度提出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路径。

    新质生产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现代化农业强国

    数字经济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双向赋能的论证——基于31省(市)时空交互视角的实证研究

    玉素甫·阿布来提郭静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中央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数字经济与乡村全面振兴的融合发展研究刻不容缓。本文以我国31省(市)为研究主体构建2010年-2022年的数字经济与乡村全面振兴的面板数据,运用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联立方程模型探究数字经济与乡村全面振兴的耦合协调类型、时序演变趋势以及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与乡村全面振兴的空间交互效应。研究结论表明:在研究区域内数字经济与乡村全面振兴存在双向赋能关系;在研究区域的邻接区域内数字经济发展单向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发展;乡村全面振兴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与提升未出现正向促进作用,即未实现双向赋能。文章在根据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并综合考虑现实情况为数字经济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双向赋能提出四条政策性建议。

    数字经济乡村全面振兴修正耦合协调空间交互效应

    数字普惠金融、负债结构与农村家庭消费研究

    李任平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2018年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横截面数据,从微观视角实证评估了二元负债结构在数字金融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中所起到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改善农村家庭的负债结构促进家庭消费。政府应着力提升农村地区信息化水平,推进农村地区金融知识普及,增强农村居民创收、增收能力。

    数字普惠金融农村居民负债结构家庭消费

    数字经济驱动农户韧性能力提升的理论逻辑与优化路径

    张金肖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以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利用数字经济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驱动农户韧性能力提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数字经济成为驱动农户韧性能力提升的新动能和新引擎,其作用机制在于可以利用数字经济发展不断提升农户的经济韧性能力、社会韧性能力和文化韧性能力,进而提升农户的整体韧性能力。但是,当前农户数字素养整体偏低,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导致惠民服务水平不高,加上农村数字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成为农户数字能力发展和韧性能力提升的桎梏。为了解决当前面临的诸多现实困境,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驱动农户韧性能力提升的积极作用,需要不断提升农户的数字素养和技能,打造农村数字人才队伍,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来夯实农村数字基础环境,最后要优化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农村数字风险防控。

    数字经济韧性能力韧性农户农户增收

    数字技术促进农业韧性的路径研究

    曹亚如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是社会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然而,当前气候变化加剧与农业经济风险的交叠出现,使得农业抗风险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字技术则以其跨时空的资源整合能力为农业韧性的发展提供了不同路径的多种现实支撑。因此研究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韧性的路径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数字技术农业韧性数字鸿沟线上人才引进

    农地信托化趋势下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优化研究

    管延芳张紫雯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地信托化是新一轮土地制度变革的必然趋势,在推进过程中会改变农村居民收入结构。本文提出农村居民收入的"四元结构",从理论上分析农地信托化对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影响机理,基于2000年至2021年数据,运用对比分析方法,从实际出发分析农村居民收入规模变化和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变化,得出结论:优化农村居民收入结构才能提高农民收入的韧性,随着农地信托化的发展,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得到优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进一步优化。最后,提出优化建议:破除路径依赖,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打破小农意识,重建土地情结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注重农民文化素质教育,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实现农村社会保障全覆盖,提高社保缴费灵活性。

    土地信托化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土地流转

    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刘玲玲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青年人才思想活跃,充满活力,是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以山西省为例,目前青年人才主要通过返乡创业、服务基层、参与志愿实践活动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但仍面临动力不足、发展空间受限、培养体系不健全等诸多现实困境。因此,需要强化舆论引导来提升青年群体思想认识;优化扶持政策来为青年人才工作生活创设良好环境;健全培养体系来不断提高青年人才参与度,从而引导更多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

    青年人才乡村振兴参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