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村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

郭晓鸣

月刊

1003-7470

ncjj5784@sina.com ncjj5784@126.com

028-87013295

610072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西一段155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内

农村经济/Journal Rural Econom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注重理论创新,突出现实研究,注重以专业和专家的眼光评析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讨农村改革实践的经验和方法,从全新和全面的角度展示改革开放后广大农村的崭新面貌。《农村经济》2004年全新扩版,通过调整内容、提升质量,全力打造农村经济理论和改革研究的一流期刊。国际标准大16开本和96页的篇幅,将使《农村经济》成为国内容量最大的农村经济类专业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治理的界面生成与功能偏离

    陈成
    10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鉴界面治理理论,结合乡村治理资源类型,生成"人力-物质-规则"界面治理分析框架.通过对四川省乡村治理案例的分析发现,人力、物质、规则三个界面均存在功能偏离,由此,围绕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探索如何扭转界面功能偏离的困境.就内部结构而言,从治理规则、组织架构、领导班子建设以及技术应用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改革;就外部环境而言,从经济与文化两大关键维度的视角,对乡村治理界面进行深度优化.采用一系列综合性的策略和措施旨在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助推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等宏观社会目标的实现,同时也确保治理过程在效率、公平和合法性等自身目标上的达成.

    乡村治理界面生成功能偏离

    用水协会对农户节水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

    王太祥刘枢灵周应恒
    112-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水协会是农村灌溉治理的重要主体,厘清用水协会对农户节水生产行为的影响效应和驱动机制对于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实现基层用水自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疆455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测算了用水协会对农户节水生产行为的促进效应,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影响机制和农户特征分化下的效应差异.研究发现:(1)农户参加用水协会行为受其年龄、家庭成员是否接受过培训和家到县政府距离等因素的共同影响.(2)在解决了样本自选择和内生性问题后,加入用水协会农户的节水生产行为采纳数量平均提升了 11.8%.(3)用水协会通过提高农户的节水价值认知等路径促进其实施节水生产行为.(4)加入用水协会能够更好地促进低户主年龄农户、大经营规模种植户和接受过培训的农户实施节水生产行为.因此,政府应大力发展用水合作组织,加强对用水协会功能建设的指导,建立健全节水奖励机制,激发农户加入用水协会的意愿,激励更多农户实施节水生产行为.

    用水协会节水生产行为节水价值认知倾向得分匹配

    脱贫家庭贫困脆弱性测度及影响因素——基于重庆市6970户脱贫家庭的调查实证

    李伶俐彭政钦万妍辰
    12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贫困脆弱性的生成机理,采用2021年重庆市32个区(县)283个村6970份脱贫家庭调查数据,使用改进的VEP模型测度脱贫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并运用Logit模型实证检验脱贫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脱贫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取决于家庭福利水平以及在对未知风险反应的状态下风险冲击与风险抵御、冲击恢复的相互作用关系,家庭福利水平越高,风险冲击力越弱,风险反应力、风险抵御力和冲击恢复力越强,家庭贫困脆弱性越低.样本脱贫家庭贫困脆弱性水平均值为0.2967,脆弱性脱贫家庭占比为51.88%,其中HV型脆弱性脱贫家庭占比为99.45%.家庭特征和户主特征不同的脱贫家庭表现出的贫困脆弱性存在明显差异.相较于风险抵御力和冲击恢复力,风险冲击力和风险反应力对脱贫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更大.脱贫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受脱贫年份、干部带动能力、政策普及情况、产业帮扶情况、小额信贷支持和入股分红带动等因素的影响,且该效果在样本区分是否有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带动后存在差异.

    脱贫家庭贫困脆弱性可持续发展

    乡城学生流动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研究

    王若男
    13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明乡城学生流动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有助于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本文基于CFPS三期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乡城学生流动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是乡城学生流动对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二是乡城学生流动对不同个体、不同家庭和不同地区中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对家庭劳动主要承担者、缺乏城市房产家庭和实施随迁子女就学机制改革地区的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三是乡城学生流动改变了非农就业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地点偏好,家庭中发生乡城学生流动的非农就业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选择距离较远的就业地点.基于此,提出放松落户及招生政策吸引劳动力回流、完善农村陪读家长就业扶持政策等建议.

    乡城学生流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农村经济》杂志来稿须知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