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村经济与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村经济与科技
农村经济与科技

李浩

月刊

1007-7103

ncjjy@163.com;nejjykj@126.com

0710-3529741

441021

湖北省襄阳市襄城檀溪路18号

农村经济与科技/Journal Rural Economy and Science-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类科技刊物,宣传农村政策、交流工作经验、推广先进技术、传递致富信息、表达基层生产,积极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主要栏目:农村论坛、专家访谈、政策法规、经营管理、作物栽培、蔬菜栽培、水产养殖、特种养殖、加工贮藏等20多个栏目。读者对象:从事农村工作的各级党政领导和干部职工、农业科技工作者、农业大专院校师生、科技专业及广大农民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王彩峰
    1-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农户的积极参与.学术界有关农户入社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从最初的户主特质、资源禀赋、生产经营特征、产业特征逐步扩展到认知态度与评价、周边合作社发展、周边其他涉农经营主体发展、区域社会资本等方面;研究方法也从定性分析演变为二元Logistic模型为主.但是仍存在指标选择依赖个人经验、指标间存在多重共线性、调研区域同质性高、样本区分度不足、具体作用机理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后续应在考虑因素间多重共线性的前提下,考虑因素间交互作用,优化指标体系设计;同时,有必要将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政府政策、社会网络、乡村治理、新农村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物流体系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引入指标体系进行区域间对比分析.

    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意愿影响因素

    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服务"三农"事业发展——以浙江万里学院为例

    许颖祝旭飞
    4-6,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为探索解决"三农"问题而倡导的一项工作机制.浙江科技特派员制度由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形成在全国深有影响的"浙江模式".为了进一步提升科技特派员科技强农、人才兴农的作用,以浙江万里学院为例,分析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的基本情况,研究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拓宽服务领域、打造品牌典范、完善制度建设 4 个方面提出优化措施,全面提升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力度,为乡村振兴赋能添智.

    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制度创新"三农"

    经济新常态下农村经济发展转型策略

    钟炎君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新常态下,农村经济发展转型面临着金融体制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失衡或者单一化、机械化水平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财政金融改革、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升机械化水平,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转型,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新常态农村经济发展转型问题策略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张謇企业家精神实践路径

    杨帆
    11-1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謇以农工商一体化发展构建实业救国理想蓝图,并付诸实践,创造"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典范.在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接续推进共同富裕,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发之际,应发挥张謇企业家精神,通过农工商一体化、三产融合、村企共建,打造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村企共建新范式.

    乡村振兴张謇村企共建

    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安全: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

    王朗李焕娇
    15-17,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新质生产力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其推广和应用过程中还面临着技术推广难、政策支持不足、农民素质低、市场波动大等困境.鉴于此,应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完善政策支持,提升农民素质,完善农业产业链,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潜力.

    新质生产力粮食安全技术创新实现路径

    基于"过程-格局"的耕地保护成效评价——以平凉市崆峒区为例

    景生鹏陈亚伟于飞韩丽丽...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升耕地保护质量和效力,为地方耕地保护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选取平凉市崆峒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单一地类变化动态度、相对变化率以及景观生态格局指数等方法,分析了 2010-2022 年崆峒区耕地数量动态变化过程以及耕地空间格局变化情况.分析认为:近13年来崆峒区内耕地数量快速减少,但整体相对变化率不大;耕地空间格局变化更加集中合理,耕地图斑破碎程度降低,但区域内耕地利用优势度、聚集度降低,耕地周边土地利用类型更加复杂多样.研究结果表明,崆峒区耕地保护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上还存在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处置以及耕地综合整治力度不够,耕地保护政策不够细化、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

    耕地动态变化格局变化崆峒区

    中国农业贸易隐含碳的测度与分析

    刘浩然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气候环境日趋恶劣,国家间贸易隐含碳研究成为热点话题.为研究我国农业贸易碳排放现状,通过构建环境投入产出模型,采用EORA数据库测算 2001-2021 年中国农业贸易出口隐含碳排放量以及净碳排放量.研究发现,中国农业贸易出口隐含碳排放大体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净碳排放量也大体呈现先上升后回落的趋势,但中国隐含碳净出口地位并未发生改变.基于研究结果,针对农业碳减排决策提出建议.

    农业隐含碳净碳排放量投入产出

    种业科技创新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

    侯娜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应对全球人口增长和资源紧张对现代农业带来的挑战,并把握其蕴含的机遇,种业科技创新被视为农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种业科技创新通过培育高产、抗逆、优质的作物新品种,优化种植结构,推动农业产业链升级,进而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通过加强种业科技研发投入、完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机制等策略,加速种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种业科技创新农业

    新质生产力赋能民族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

    宋潘婷王桃金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要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但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面临基础设施不完善、特色产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脆弱、传统民族文化传承困难等问题.想要破解困境,核心在新质生产力.通过对民族地区发展实际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新质生产力与民族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因此,必须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民族地区乡村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开发利用;加强民族文化转化发展,重视文化旅游开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以此赋能民族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新质生产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制度路径

    方芳沙雨晨田晓雅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当前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分析了造成城乡发展差异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分析认为,制度障碍是造成城乡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要素流动不通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分析指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离不开制度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构建政府与市场的互动机制,实施制度联动改革,优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打破以人为核心的要素流动制度壁垒;重点通过户籍、土地、财政金融和集体产权等政策工具优化组合与集成创新,为促进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与平等交换提供制度保障.

    城乡融合制度保障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