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可再生能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可再生能源
辽宁省能源研究所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 中国生物质能技术开发中心 辽宁省太阳能学会
可再生能源

辽宁省能源研究所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 中国生物质能技术开发中心 辽宁省太阳能学会

张大雷

月刊

1671-5292

kzsny2007@163.com

0417-2832895;2835349

115003

辽宁省营口市西市区银泉街65号

可再生能源/Journal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发布国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针、政策、报导该领域科研成果和应用技术,普及可再生能源知识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催化重整棕榈壳热解挥发分制备单环芳香化合物

    刘说安杨寇巍张莹莹...
    427-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微波辅助加热方式下,分别以半焦(Char)和活性炭(AC)为催化剂,对棕榈壳(PKS)热解挥发分进行催化重整,分析了不同催化剂对产物分布的影响,同时对反应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Char和AC的作用下,生物油产率减小,气体产物产率增加;与Char相比,AC具有显著的促使生物油向气体转化的催化活性,同时对单环芳香化合物(尤其苯酚)的形成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当AC作为催化剂时,单环芳香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为84。25%;Char和AC催化剂主要促使了脱甲氧基、脱烃基等反应的发生。

    生物质热解催化重整炭基催化剂微波辅助加热单环芳香化合物

    绿氢-绿氨工艺流程的多稳态模拟和动态响应

    李默郭永坚董晓莹
    43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氢-绿氨工艺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得到的氢气为原料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其具有受天气条件影响、负荷波动大、工段间耦合性强的特点。为研究绿氢-绿氨工艺流程中发输变电、电解水制氢、储氢、电化学储能、合成氨等工段之间的系统集成和协同调度方案,利用新一代流程模拟软件AVEVA Process Simulation建立了稳态-动态双模式通用型绿氢-绿氨全流程工艺模型,并通过多稳态模拟的手段分析了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合理设计和调度储氢和储能单元不仅可以显著稳定化工生产、合理消纳可再生电力,还能稳定网电补充,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可再生能源绿氢绿氨合成氨流程模拟动态响应

    焦油组分重整过程中关键反应的机理研究

    杜文亚于震宇郭锐孙超...
    440-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对焦油重整过程中主要发生的C-C键裂解反应、CH4 重整反应和水煤气转化反应的机理和能量变化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C-C键裂解反应中,C3H8 首先吸附于催化剂表面形成吸附态C3H8*,进一步裂解生成CH3*和CH2CH3*,裂解反应放热,但是反应能垒较大,较难进行;在CH4 重整反应中,CH4*发生顺序脱氢反应生成CH3*,CH2*,CH*,相比于继续脱氢,CH*更倾向于与OH*发生重整反应生成CHO*,CHO*脱氢生成CO*,各步骤产生的H*结合生成H2*,CH2*裂解生成CH*的反应为CH4 重整反应的限速步骤;在水煤气转化反应中,H2O*分解后生成的OH*更倾向于与CO*结合生成COOH*,而不是直接与H*生成H2*,COOH*脱去H,生成COO*,该反应为限速步骤。

    焦油重整密度泛函理论基元反应

    柠檬酸络合溶解铁粉绿色合成费托催化剂

    范宇健韦龙猛梁正古桔文...
    448-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柠檬酸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的生物质有机酸之一,应用十分广泛。文章以还原铁粉为铁源,柠檬酸为多齿络合剂和碳源,采用氨水强化柠檬酸络合溶解能力的策略,使其能较快溶解铁粉形成均相的溶胶-凝胶络合物,再经过原位炭化直接获得碳包覆核壳型铁基费托催化剂。在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反应性能测试中,使用柠檬酸直接溶解铁粉制备得到的催化剂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CO转化率达到 99。2%,C5+烃类选择性为53%,经过 168 h的稳定性测试后,CO转化率仍稳定保持在 97。3%以上。柠檬酸络合法可以避免硝酸铁等铁盐的使用,以及铁盐还原过程中易爆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具有更加绿色安全的特点,该合成方法为催化剂的绿色安全生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柠檬酸费托催化剂生物质衍生物络合溶解

    应用PSO-RBF神经网络预测太阳能PV/T系统的热、电性能

    何迪王聪聪陈红兵孙俊辉...
    455-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预测太阳能光伏光热(Solar Photovoltaic/Thermal,PV/T)系统的热、电性能,文章利用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算法优化了RBF(Radial Basis Function)神经网络,并基于此方法建立了太阳能PV/T系统性能的仿真预测模型,与基于未优化RBF神经网络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搭建了太阳能PV/T实验平台,通过云平台采集实验数据用于上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使用PSO算法优化后的RBF神经网络模型相较于未优化模型预测精度提高了 20%,预测稳定性提高了 30%,拟合优度R值有所提升。基于PSO-RBF神经网络建立的预测模型可精确预测太阳能PV/T系统的热、电性能。

    PV/TRBF神经网络PSO算法模拟预测

    基于聚光集热和脉动风压的定日镜群模拟研究

    廖钦沛马小晶程泽宁吐松江·卡日...
    464-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阳辐射量和风荷载会直接影响光热电站的持续发电量。文章根据新疆哈密地区中电淖毛湖光热电站的实际环境情况,建立定日镜群的三维数值模型,对不同季节太阳辐射和迎风仰角下镜群的受热情况及流场特性开展数值模拟,分析获得风在不同入射角下镜面耀斑分布情况和脉动风压系数。结果表明:模拟所得镜群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与相关研究结果较为吻合,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不同季节下耀斑的分布规律较为相似,主要取决于太阳方向角的变化;随着风入射角的增大,镜群的尾流区域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由于定日镜镜群中的尾流可有效抑制风压,结合镜群的排布方式保证内部的稳定性,其中,正五边形定日镜的中心处保持较低的脉动风压,极大提高了镜面受力均衡性。

    定日镜脉动风压系数太阳辐射数值模拟

    基于TOPSIS-GRNN的机理-数据混合驱动光伏电站功率预测

    柳想陈春玲王慧陈浩楠...
    471-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光伏功率预测精度比较低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TOPSIS-GRNN的机理-数据混合驱动光伏电站功率预测模型。首先,对多个气象指标和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选取了相关度较高的气象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因子,利用TOPSIS算法选择出最优相似日;然后,将光伏电站输出功率理论值和气象数据建立GRNN预测模型;最后,结合DKASC网站上的历史气象数据和功率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试验并验证。试验结果得出功率预测精度RMSE平均值为 0。826 9 kW,MAPE平均值为 3。45%,MAE平均值为0。0195 kW。该预测方法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单一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光伏功率预测TOPSIS法最佳相似日GRNN

    大兆瓦风力发电机组运行载荷与地震激励共同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析

    刘嘉琳史久畅张林中韩新月...
    479-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电机组在其全寿命服役期间持续受到风作用的同时会不可避免地遭受地震作用。文章以某大兆瓦风电机组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在正常运行、停机时发生地震和运行时发生地震情况下的结构变形和力学响应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风电机组变形随着塔筒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仅在地震作用下的水平位移明显小于风电机组运行状态;风电机组水平位移随着地震水平的增大而增大,且变形形态不变,越靠近塔顶,变形越明显;风电机组运行载荷对结构变形响应的影响明显大于小震和中震作用;此外,运行载荷和地震共同作用下的风电机组变形响应明显大于两种荷载单独作用下的变形响应的简单叠加,在风电机组的结构设计中,需考虑运行状态和地震激励的耦合作用;塔顶处应力响应最大,在设计中应对其截面进行重点验算。

    风力发电机组运行载荷地震作用变形响应力学响应

    基于DBN的风电机组变桨系统可靠性动态评估

    冯红岩朱海娜邱美艳冯玉龙...
    486-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风电机组变桨系统的潜在风险进行可靠的动态预测,针对变桨系统部件种类多、系统复杂、故障特征提取困难的问题,文章首先对变桨系统故障点和故障传递过程进行归纳分析,建立故障树;然后将其转化为融合Leaky Noisy-Or节点的动态贝叶斯网络(DBN),保证了模型精度并具备了动态预测能力;最后采用 5折交叉验证的方式对模型进行寻优并验证。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对变桨系统进行风险预测、故障致因分析、风险动态演化过程分析方面准确率较高,可指导变桨系统进行预防性维护,在保证风电机组整体安全方面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变桨系统动态贝叶斯网络交叉验证可靠性评估

    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分数阶终端滑模电液变桨控制方法

    王慧郭燕冰卢胜东赵国超...
    493-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风电机组电液变桨系统的控制性能,文章提出了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分数阶终端滑模控制方法。建立风电机组电液变桨系统数学模型,利用滑模状态扰动观测器(SMSPO)对变桨系统参数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扰动进行实时补偿。采用分数阶微积分理论设计终端滑模控制器的滑模面,在保证有限时间收敛的同时,改善了滑模控制自身抖动。利用Simulink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增强了变桨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削弱了系统的抖动,提高了桨距角的跟踪精度和变桨系统的稳定性。

    风电机组变桨系统分数阶微积分理论滑模控制扰动观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