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村·农业·农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村·农业·农民
农村·农业·农民

杨秋意

月刊

1003-6261

hexiesannong@126.com

0371-86612752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政一街5号

农村·农业·农民/Journal Countryside Agriculture FarmersCHSSCD
查看更多>>《农村农业农民》杂志全国公开发行,创刊22年来,以权威的时事政策解读、准确的新闻深度报道、海量的致富信息发布而深受读者好评,改版后的杂志依托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栏目、新华社新华网等多家权威媒体及其强大新闻资源,发行量超过300,000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三治融合"推进林州市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对策研究

    纪向正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环节,自古以来便承载着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任.近年来,林州市大力推进"三治融合",逐步完善乡村善治新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对新的挑战,大力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补强治理能力,加强法治教育、保障乡村善治,以乡风建设为引领、创建良好德治氛围,着力构建"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治理治理体系林州市

    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驱动逻辑与实践路径

    黄千千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塑造文明共享的新型城乡关系,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这一融合过程必然要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融合的发展之路.对比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精神供给与精神需求等的不同,分析当前城乡融合发展趋势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困境,提出要强化思想价值引领为全体城乡居民立根塑魂,畅通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要素流动,拓展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载体和创新阵地,完善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期提高全社会文明建设水平,为国家发展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城乡融合精神文明建设现实困境实现路径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引领文化振兴

    马禄浩王浩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是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维一体的全面振兴,其中文化振兴担负着为农村精神文明培根铸魂的重任.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引领文化振兴的关键,是建设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领导核心.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文化人才队伍、文化建设本领、文化共建环境存在一些短板,不利于实现文化振兴.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以加强文化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文化振兴治理能力、优化文化振兴政治生态为突破口寻找出路,推动乡村文化焕发新气象,从而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文化振兴

    平原农区生态振兴的实践探索

    杨红朝赵意焕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生态治理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乡村生态振兴,而且深刻影响美丽中国建设全局.平原农区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生态振兴机制问题尤其需要得到关注.面对平原农区生态振兴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实现科学物质变换所必需的条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以系统、整体的观点来组织生产生活,振兴生态.基于豫东睢县对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实践探索,在优化平原农区生态振兴路径策略上,需要进一步优化乡村规划,发挥村集体的组织管理职能,发挥乡镇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发挥县级政府的统筹布局职能.

    平原农区生态振兴田间管理集体经济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目标下农村职业教育赋能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赵宝国高祥禄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农村培养现代化产业人才的重任,是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乡村产业要振兴、农村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必经之路.当前,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矛盾日益凸显,传统思想束缚仍然存在,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有限、办学方向与社会需求错位、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难度较大,这些因素使农村职业教育的成果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因此,解决人口因素问题、改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创新培养模式是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农村职业教育农村经济共同富裕有效路径

    涉农高校农商融合课程思政建设策略——以信阳农林学院为例

    吴爽刘磊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育学生的"三农"情怀,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做好农商融合课程的思政建设是应时应势应需之举.目前,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教育理念有偏差、深度不够、激励机制欠缺、实践路径不明确等客观挑战,需从统筹谋划、资源融合、专师引领、实践落地等角度进行探索,建设有格局、有内涵、有保障、有方法的课程思政,收到全过程、全课程、全方位的育人效果.

    涉农高校农商融合课程思政

    炎炎夏日长 何以消烦暑——古人是如何度夏的?

    韵晓雁
    55-57页

    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探索——以四川省泸州市为例

    王春燕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省泸州市拥有多处革命遗址,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通过实地考察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系统梳理泸州市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建设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红色文化在泸州市乡村振兴中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面临资源整合不足、开发利用不够深入等问题.基于此,需要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提升红色旅游品质,推动红色文化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

    泸州红色文化乡村振兴路径

    乡村文化礼堂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纾困之策——以浙江省文化礼堂为例

    郑心玥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文化礼堂蓬勃发展对于传承优秀乡土文明、营造和谐善治风尚具有重要价值,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浙江省乡村文化礼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内容单一、人才紧缺、管理松散、经费有限等现实困境.走好乡村文化礼堂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丰富活动内容,创新表达形式;吸纳优质人才,打造专业团队;完善管理制度,实施激励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加强资金管理.

    文化礼堂价值意蕴现实困境纾困之策

    詹楼葡萄

    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