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村·农业·农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村·农业·农民
农村·农业·农民

杨秋意

月刊

1003-6261

hexiesannong@126.com

0371-86612752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政一街5号

农村·农业·农民/Journal Countryside Agriculture FarmersCHSSCD
查看更多>>《农村农业农民》杂志全国公开发行,创刊22年来,以权威的时事政策解读、准确的新闻深度报道、海量的致富信息发布而深受读者好评,改版后的杂志依托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栏目、新华社新华网等多家权威媒体及其强大新闻资源,发行量超过300,000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姜长云
    4-6页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

    祝卫东
    7-9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

    楚向红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和提出,为做好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三重维度出发,对习近平文化思想进行深入理解和科学阐释,对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

    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的路径优化——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为例

    琚亚兵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牧民党员是党在农业战线上的坚强柱石.针对当前昌吉州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和面临的困境,要不断完善教育培训管理机制,激发党员内在动力,创新培训形式,以提升农牧民党员的思想认识和实践本领,推动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提质增效,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昌吉州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赵宝国杨晗露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共同富裕目标下,数字技术已成为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重构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升级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环保化转型,降低文化交流的时空隔阂,带动农业产业多元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但在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乡村地区数字技术人才较为匮乏、数字技术支撑环境不够理想、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应注重数字技术人才的引导和培养,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多元保障,提升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的衔接水平,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

    品牌农业视角下产业兴旺的路径改进——以江西省为例

    聂园英吴昌华麻福芳江福...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江西省为例,分析品牌农业发展与推进产业兴旺的做法和成效,明确品牌农业与产业兴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品牌和产业不同发展时期的重点任务,进而提出品牌农业视角下实现产业兴旺的具体路径改进建议.

    品牌产业兴旺路径

    海岛型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策略——以海南省为例

    耿佳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国内游客的热门选择.海南岛以其独特的热带气候、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以及独特的乡村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以海南省为例分析海岛型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服务设施建设情况,从乡村旅游资源规划的科学性、乡村旅游管理人才的专业性、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技术先进性等方面探索存在问题和对策,为推动海岛型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提供参考.

    海岛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海南省可持续发展

    论农民集体的主体性

    汪永杰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将农民集体确定为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在可预见的将来,农民集体是不是法律关系的主体,即农民集体是否具备主体性很大可能成为学界讨论的焦点.目前,学界关于农民集体的主体性存在肯定说、否定说以及折中说三种观点,否定说和折中说基于历史分析认为,农民集体的主体性在人民公社解体后便已消散.但从农民集体的理论起源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来看,农民集体始终具有主体性.为了进一步肯定农民集体的主体性,还需要厘清农民集体与各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基于国家与国家机关的关系得出的一体多面关系不仅能够再次肯定农民集体的主体性,还有助于理解各村级组织的性质与职能划分,为各村级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形成合力提供理论支持.

    农民集体主体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一体多面

    资产为本视角下的乡村治理现代化——以四川省T县P村为例

    罗甲东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治理始终贯穿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必须抓住乡村振兴机遇,辩证分析自身优劣.资产为本理论与传统的治理模式相比,具有应用广泛、易于掌握和简便易行的特点,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挖掘乡村实现良治善治的可能性.基于资产为本的理论视角,剖析四川省T县P村在政治资产、物质资产、社会资产、人文资产上的分配与使用,总结归纳党建引领、新质生产力、自治主体等方面对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作用.

    资产为本乡村治理现代化乡村振兴

    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探索——以甘肃省陇南市为例

    李娜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新时期,如何在农村物质文明大幅提升的同时,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重大.针对陇南市近阶段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进一步强化农村思政工作,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深化乡风文明培育,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厚植精神文明建设根基,增添精神文明建设新活力,更好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精神文明乡村振兴建设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