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村·农业·农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村·农业·农民
农村·农业·农民

杨秋意

月刊

1003-6261

hexiesannong@126.com

0371-86612752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政一街5号

农村·农业·农民/Journal Countryside Agriculture FarmersCHSSCD
查看更多>>《农村农业农民》杂志全国公开发行,创刊22年来,以权威的时事政策解读、准确的新闻深度报道、海量的致富信息发布而深受读者好评,改版后的杂志依托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栏目、新华社新华网等多家权威媒体及其强大新闻资源,发行量超过300,000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向赋能:农村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关系探究

    刘桃李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在价值、实践和道路等方面高度契合.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政治、组织和制度保障;乡村振兴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新平台,赋予新角色,提出新要求.农村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之间具有诸多契合点,科学处理二者的关系,可以为农村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提供理论参考.

    农村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契合点双向赋能

    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以河南省驻马店市为例

    刘尚裔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南省驻马店市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是南药北移、北药南栽的过渡地区.其中医药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优良,资源优势明显.驻马店市中医药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还存在宣传力度不够、人才短板突出等问题,制约着其高质量发展.因此,应从提高中药材质量、推动产业集群建设、专注细分领域、打造特色品牌以及内培外引人才等方面多维度发力,助力驻马店市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中国药谷"建设.

    中国药谷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湘西地区农旅融合路径探究——以湖南省花垣县麻栗场镇沙科村为例

    董子涵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旅融合是乡村产业融合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湘西地区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与生态资源,在农旅融合发展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基于此,以湖南省花垣县麻栗场镇沙科村为例,运用民族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考察其农旅融合发展路径,不仅可以在理论上为沙科村农旅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也能够为其他地区农旅融合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乡村振兴沙科村农旅融合

    农业强国背景下有力有效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探索——以辽宁省丹东市为例

    张岩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农业强国建设的"五强"内涵出发,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梳理新时代新征程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方向.基于辽宁省丹东市发展实践,结合宏观数据分析与微观实地调研,从产业结构、土地供给和经营主体 3 个方面研判分析了制约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结合辽宁省丹东市情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两错位、一飞地、一补全"的应对思路.

    农业强国乡村产业振兴方向问题思路

    地理标志农产品促进村民共同富裕的研究——以四川省南充市"充国香桃"为例

    唐敏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我国乡村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民顺利过上小康生活作出了重大贡献.经济欠发达地区可借鉴此经验,将地理标志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作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结合四川省南充市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登记、保护和管理现状,分析概括了地理标志农产品促进农民增收共富的难点和堵点,提出新阶段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建议.

    共同富裕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化

    参与式治理在农村环境整治中的地方实践——以江西省上栗县为例

    白汝冰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参与式治理嵌入农村环境整治项目,不仅能够为项目结构改革带来新的思路和路径,同时也体现出了农村改革中对普通村民的权益保护.对江西省上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案例调查发现,参与式治理对于涉及农村的环境整治项目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改善了项目设计和实际运行中各方的工作结构,而且保证了村民作为受益方能够参与项目过程,最终实现项目综合效益的持续增加.未来对于参与式治理嵌入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关注点,应着重于责任分配问题、村民参与度及惯性问题、项目动态管理问题和产业经营与环境治理的天然矛盾.

    参与式治理农村环境整治管理变革

    农村随迁老人社会融入状况研究——基于叙事分析的视角

    郑明俊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跟随子女一起前往城市定居的农村老年人即随迁老人的人口规模持续扩大,但该群体也遇到了全新的社会融入难题.应用叙事分析法,构建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心理融入的三维分析模型,对农村随迁老人社会融入状况予以深度解析.研究发现,目前随迁老人普遍存在社会文化的融合难、社会交往的参与难、心理融入的归属难等痛点,亟须提高社区的精准服务水平、发挥家庭的情感支撑功能和调动老年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助推这一难题的解决.

    农村随迁老人社会融入叙事分析

    农村贫困边缘户内生韧性的构建机制——以闽西某县为样本

    邓玮王贤达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降低福建省农村贫困边缘户脆弱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以闽西某县为样本对农村贫困边缘户脆弱性与内生韧性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农村贫困边缘户仍面临着多维的脆弱性.因此,未来的防返贫政策应以针对脆弱性的韧性提升为导向,促进其发展韧性、健康韧性与特质韧性等多维韧性增强.尤其是要采取教育宣传、文化引导及专业服务等措施,提升其防返贫的内生韧性.

    乡村振兴贫困边缘户多维韧性

    推动农林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研究

    代莉郭昌明曹倩倩张利军...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想信念教育是培养青年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环节.新时代,推动农林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有利于遵循理想信念形成规律、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基于当下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全新变化、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呈现崭新特征、理想信念教育机制亟待建立的现实境遇,探索以增强价值认同为重要前提、以坚持守正创新为重要动力、以引导实践养成为重要目标的提升路径,成为推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应然选择.

    新时代农林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洪润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人才的发掘与储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一支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专业知识过硬的乡村人才队伍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保障,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乡村人才存在数量较少、年龄偏大、综合素质不够高等问题,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制约我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规划作用,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发展当地支柱产业,构建聚才平台,为乡村留住人才,加快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更好更快实现.

    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