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蔡道基

双月刊

1673-4831

ere@vip.163.com;bjb@nies.org

025-85287052;85287053;85287036

210042

南京市蒋王庙街8号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原《农村生态环境》)系环境保护部主管、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5年,主要报道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动态与方向、理论与方法、科研成果与进展。是中文核心期刊(GCJ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CA、CABI、BA、BP、BD、UPD、GeoBase、ZR、EM、Scopus、AGRIS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一般人群尿镉含量时空分布特征

    杨雅迪顾毅徐彦森尧一骏...
    1269-1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镉(Cd)是对人体具有毒害作用的重金属元素,而尿镉是评估镉暴露风险的重要指标。为全面了解我国人群的镉暴露情况,研究基于1980-2022年发表的234篇相关文献资料,综合分析了中国普通人群尿镉浓度的整体状况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我国一般人群尿镉含量平均值为1。30 µg·g-1(以尿肌酐计,下同)。不同年龄人群尿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儿童(≤14岁)的平均尿镉水平为0。72 μg·g-1,低于青少年及成人(>14岁)的1。44 μg·g-1;女性尿镉水平(1。34 μg·g-1)略高于男性(1。21 μg·g-1);吸烟人群尿镉水平(1。24 μg·g-1)略高于非吸烟人群(0。97 μg·g-1)。我国一般人群尿镉水平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时间维度上,尿镉水平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女性和男性的尿镉含量先升高后下降,非吸烟人群尿镉含量下降速率远高于吸烟人群。不同地区人群尿镉含量主要呈现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湖南、辽宁等部分地区的尿镉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升高趋势,而江苏、广西等地则有所降低。研究结果强调了加强对高尿镉地区的环境监测、实施土壤修复和绿色农业策略以及提升公众对镉污染认知与防护意识的重要性,为制定有效的镉污染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尿镉镉暴露健康风险

    农田氮磷流失与沟渠输移转化过程及影响因素

    张旭琳张梓涵尹高飞李彤阳...
    1278-1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氮磷的不合理施用易导致农田氮磷盈余,过剩的氮磷随着径流流失,经过沟渠、河流输移进入受纳水体,进而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农田氮磷向沟渠的流失和在沟渠中的输移转化过程是农田氮磷向地表水体输移的关键过程。该研究通过文献调研,从农田氮磷向沟渠的流失过程及其影响、氮磷在沟渠中的输移过程及影响因素和沟渠中氮磷去除评估方法3个方面综述了农田氮磷向地表水体输移过程的主要研究进展。当前有关农田氮磷在沟渠中的输移评估大多是从水文、温度、光照和河流形态等角度出发,而对生物因素在沟渠氮磷输移中的影响尚未充分考虑,且有关生物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沟渠去除效果上,关于生物因素对沟渠氮磷衰减的影响机制以及流域尺度沟渠生物状况时空特征的研究较少,未来应采用综合评估方法定量评估生物状况在沟渠输移过程中的作用。该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农田面源污染形成过程的认识,为农田面源污染负荷核算和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沟渠输移关键过程影响因素评估方法

    基于服务簇的沱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演变

    张天翼潘洪义姚材仪程建兄...
    1287-1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簇的时空格局以及簇内生态系统服务动态权衡/协同关系对管理和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重要意义。基于InVEST模型、土壤流失方程等方法估算2010、2015、2020年3期沱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并使用K-means聚类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以服务簇视角衡量服务簇内部主要生态系统服务间动态权衡/协同关系,讨论权衡/协同关系及服务簇的时空变化规律,针对不同簇模式提出相应的分区管控建议。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沱江流域各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格局稳定,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各异。生境质量、产水、固碳服务总量上升,粮食生产、水土保持服务总量下降。固碳、水土保持以及生境质量服务高值区表现为在北部及中北部集中分布,产水服务量由南向北减小,粮食生产服务高值区主要集中于流域中北部和南部耕地区,文化娱乐服务高值区呈现出显著的城市及城市间网络状连接趋势。(2)根据聚类结果将流域划分为5种生态系统服务簇,各簇存在时空异质性。粮食生产簇占比为72。9%,以粮食生产、产水服务为主;生态保育簇占比为15。2%,以生境质量、固碳服务为主;文化娱乐簇占比为6。9%,以文化娱乐服务为主;多功能耦合簇占比为4。4%,以生境质量、固碳、水土保持服务为主;水土保持簇占比为0。5%,以水土保持服务为主。(3)宏观而言,沱江流域整体权衡关系多于协同关系,服务簇内部各服务协同关系多于权衡关系,应因地制宜采取管控措施。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簇内部各服务权衡/协同关系存在相似与差异性,不同服务簇内各相同服务组合的权衡/协同关系强弱不同,服务簇内部各服务协同关系多于权衡关系,流域整体权衡关系多于协同关系。研究成果可为沱江流域区域未来生态系统管理与优化、生态文明建设及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簇权衡与协同InVEST模型聚类分析沱江流域时空动态

    生产风险感知、经营规模与农用化学药品替代:来自肉鸡养殖户的经验证据

    李灵芝陈梅英陈强
    1301-1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用化学药品的过量或不合理使用对农村环境、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造成了广泛的负面影响,推进农用化学药品减量化是当务之急。该研究以肉鸡养殖业兽用抗菌药使用为例,基于2018-2019年475个契约养殖户的调查数据,创新性地从要素替代视角系统探讨了具有损害控制作用的兽用抗菌药与其替代要素酸化剂之间的替代关系,以及生产风险感知和养殖规模对替代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1)总体来看,抗菌药与其替代要素之间存在替代关系;(2)农户的生产风险感知越高,抗菌药与其替代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越弱;(3)养殖规模在生产风险感知和要素替代关系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即养殖规模的扩大削弱了生产风险感知对要素替代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帮助农户完善生产风险防范措施,降低农户的生产风险感知,加大对替代要素及其替代效应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的技术认知水平,并鼓励规模经营。

    农业减量化农业绿色发展要素替代食品安全

    绿肥种植密度对咖啡幼龄园杂草群落及咖啡生长的影响

    付兴飞李贵平李亚男黄家雄...
    1310-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肥种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杂草控制技术,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绿肥硬皮豆不同种植密度对咖啡幼龄园杂草群落和咖啡生长的影响。绿肥种植5月后,对5种硬皮豆种植密度[S0、S1、S2、S3、S4分别为0、0。5、1。0、1。5、2。0 kg·(667 m2)-1]的杂草群落和咖啡生长情况开展调查。结果表明,随着硬皮豆种植密度的增加,优势杂草香附子重要值显著降低,杂草群落及优势杂草香附子的高度、密度、盖度及生物量均低于对照S0。随着硬皮豆种植密度增加,杂草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先降低后增加,Simpson优势度指数逐渐降低,Pielou均匀度指数逐渐增加。硬皮豆种植处理下杂草群落高度、密度、盖度及生物量的响应比均显著低于对照S0,硬皮豆种植显著降低了 Simpson优势度指数的响应比,显著提高了 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响应比。功能群分类中禾本科的重要值表现为S2和S3处理显著高于对照S0,其余功能群的重要值差异不显著。杂草功能群分类的重要值与群落多样性指数间相关性不显著。硬皮豆种植后咖啡植株的株高、冠幅、地径、叶长、叶宽、一级分枝对数、最长一级分枝长、最长一级分枝节间数及叶片厚度均高于对照S0,其中叶宽差异达显著水平。整体上,硬皮豆种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咖啡植株生长,对杂草群落及优势杂草香附子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显著降低了杂草群落优势度,短期内对杂草群落丰富度及多样性无影响。咖啡幼龄园种植硬皮豆建议采用种植密度1。0 kg·(667 m2),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绿肥种植密度杂草群落功能群咖啡生长咖啡幼龄园

    坡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特征的影响

    彭晓滢郭赓蒯杰苏心...
    1319-1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的杉木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坡位(上坡、中坡、下坡)0~20和>20~40 cm土层有机碳(SOC)、高锰酸钾氧化碳(POX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坡位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有显著影响(P<0。05),总体上呈下坡>中坡>上坡的变化趋势。SOC、POXC和MBC具有表聚特征。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有效营养元素与SOC、POXC和MB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H值与DOC含量呈正相关。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全氮和pH值是影响不同坡位土壤有机碳组分差异性的关键因子。坡位显著影响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分布,上坡的土壤碳活跃程度较大,更容易分解和流失;下坡的土壤有机碳库更稳定,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和营养元素的积累。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土壤退化林地有机碳库的重建和杉木人工林的合理恢复提供参考。

    杉木人工林坡位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

    录用定稿网络首发启事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编辑部
    1327页

    典型城市车用尿素质量状况评估及监管建议

    朱利军崔阳阳易华炜王春雨...
    1328-1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柴油车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系统还原剂,车用尿素溶液质量是柴油车NOx达标排放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和评估典型城市车用尿素溶液质量状况,研究选取了 45个销售端车用尿素溶液和50个使用端车用尿素溶液样品,按照标准方法检测分析样品的尿素含量、密度、折光率、不溶物、缩二脲等19项指标,建立车用尿素溶液质量评价方法并对样品质量情况进行评估,提出相关监管保障建议。结果表明:(1)当前车用尿素溶液中尚存在一定的超标情况(不合格率为15%),其中销售端和使用端不合格率分别为2%和26%,需要重点关注使用端质量状况,表明当前市场尚存在一定量的以次充好或不达标的产品,部分车主未在规范的销售点购买或低价购置了不合格产品,或在加注使用环节混入杂质导致超标。(2)超标指标主要集中在缩二脲、不溶物和尿素含量,不合格样品分别有8、6和4个,这些指标会直接或间接影响SCR系统的NOx的转化效率。(3)建立质量评价方法,考虑了超标情况以及不超标情况下结果接近最优值情况,重点评价尿素含量、密度、折光率、缩二脲、不溶物、钙、钠这7项尿素质量指标,其加权得分分别为83、91、84、66、84、97、97,密度以及钙、钠指标为优秀等级,尿素含量、折光率、不溶物为良好等级,缩二脲为合格等级,缩二脲整体质量相对较差。(4)后续监管中,一方面要确保生产销售端质量达标,加强抽检抽测力度,严厉打击超标行为;另一方面,使用端的车主或企业应选择正规的销售单位或供应商,检查产品相关证明文件,管理部门可根据使用端不合格情况进行跟踪、追溯生产销售源头。

    车用尿素质量评估监管建议柴油车典型城市

    敬告读者·作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编辑部
    1336页

    一年施与两年连施生物炭对稻田土壤磷素稳定性及有效性的影响

    高博涵马长林王艳玲
    1337-1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酸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水稻盆栽试验,分析了在不施加生物炭(CK)、只施加一年生物炭(B1)和连续两年施加生物炭(B2)处理下,不同生育期稻田土壤全磷(TP)、活性磷(PSOL、PM3)、中稳态磷(PiOH、PoOH、PHel)、高稳态磷(PCL、POCL)含量及占比的动态变化差异,讨论了稻田土壤遗存磷指数(LGC)、磷饱和度(DPS)、磷吸附容量(SOR)对生物炭添加施用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与CK相比,B1处理的土壤活性磷含量在分蘖期显著降低、成熟期显著增加,中稳态磷含量在分蘖期显著增加,高稳态磷含量各时期均无显著变化。B2 土壤活性磷含量在抽穗期和成熟期均显著增加,中稳态磷含量在分蘖期和成熟期显著增加,高稳态磷含量无显著变化,但占比在抽穗期与成熟期分别显著降低18。8%和27。8%。B1和B2处理LGC和DPS均显著增加,且B1处理土壤SOR在抽穗期显著增加。因此,生物炭添加显著增加了稻田土壤活性磷和中稳态磷的含量与占比,降低了植物利用率较低的高稳态磷的占比,说明生物炭施加增加了稻田土壤遗存磷和生物有效磷含量。研究结果明确了稻秆生物炭施用后稻田土壤磷的稳定性及有效性的变化特征,为稻田土壤磷素管理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生物炭稻田土壤磷组分磷流失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