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林校生

季刊

2095-3682

0593-2821287

352100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ingde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学术刊物。贯彻“双百”方针,促进本校的教学、科研,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发现、培养人才,交流学术信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推进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实践指引

    韩露易燦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文化发展一般规律基于中国特殊国情的具体表达,是新时代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与网络文化建设具有内在联系,二者构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互动,并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文化思想凝心铸魂地奠定了网络文化建设的政治基调、明晰了网络文化建设的内在机理、回答了网络文化建设的时代之问.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网络文化建设要以加强党的领导为前提,筑牢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以构建文化数字化表达方式为途径,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以提升国家网络文化软实力为津梁,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以为"第二个结合"增加活力为通路,促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履行新的文化使命,奋力以新气象、新作为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习近平文化思想网络文化建设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守法激励理论研究

    黄文伟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守法激励理论针对法治运行诸环节中影响群众守法的利益因素,围绕法律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党内法规等法治建设要素,全面引入激励群众遇事找法、办事循法的创新举措,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的原因之一.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守法激励理论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有必要将其贯穿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各领域、各环节,更为精细和深入地探讨守法激励理论在法治中国建设实践的应用.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全民守法和守法激励理论及其实践为基点,拓展基于守法视角的法学理论研究,是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重要抓手,与社会主义内在价值追求高度关联,有助于我国赢得世界范围的法治话语权.

    习近平法治思想守法激励法治中国建设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关于经济发展战略的探索研究

    张美君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围绕摆脱贫困的发展目标,对宁德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与新时代以来的经济发展战略有一脉相承之处.制定和落实经济发展战略,要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培育精神动力,增强自信,敢于自立自强;要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立场,提高党的领导力,密切联系群众,做到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坚持因地制宜的科学方法,立足本地实际,彰显特色,做强优势;要尊重商品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坚持统筹协调的工作方法,突出重点,围绕中心,各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发展合力.

    习近平经济思想经济发展战略闽东实践因地制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宁德市

    "三进下党"的生成逻辑、哲学意蕴和当代价值

    周维功文嫡谢雨霏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是习近平同志第一次到下党乡调研35周年和给下党乡亲们回信5周年.习近平同志"三进下党"是践诺之行、救灾之行、牵挂之行的逻辑生成,具有深厚的哲学意蕴."三进下党"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和赤子情怀,展现了党员干部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蕴含着激发"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新时代"三进下党"的深化实践,具有弘扬闽东之光、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续写宁德市和福建省新篇章的当代价值.

    "三进下党"人民至上群众路线滴水穿石闽东精神

    人民至上:"四下基层"的根本价值取向

    郭斌慧苏天恩黄玉桃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下基层"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的理论总结,而且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群众路线的创新方法论."四下基层"的形成脉络、理论基础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四下基层"在工作方法、行动方式、载体渠道、空间维度等方面进行的创新,实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向工作实际的高效转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四下基层"在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彰显了其独特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伟力.

    四下基层人民至上价值取向理论坐标

    青年毛泽东阶级概念的演进——兼论其对"第二个结合"的方法论意义

    张春雪姚季冬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时期主要在传统"等级"意义上使用"阶级"概念,强调的是同质的人类中社会群体以"压迫—被压迫"的方式被划分不同的等级.1920年之后,青年毛泽东从"生产—消费"的角度着眼,以"剥削"为中介,将人类划为"生产者—消费者"两大异质群体,并强调"阶级意识"的重要性.1924年冬天以后,青年毛泽东以调查研究作为阶级分析的基础,确立了划分阶级的实然标准和应然标准,这意味着他的"阶级"概念已经走向成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核心,以调查研究为关键,三者有机结合,是青年毛泽东创造性地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阶级概念的重要方法,这对实现"第二个结合"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青年毛泽东阶级概念演进过程"两个结合""第二个结合"

    金融赋能"经济大合唱"的宁德经验与启示

    黄陈国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也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金融行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了金融的地位、作用、任务,为做好金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创新实践,为宁德奏响"经济大合唱"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富矿",成为指引宁德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先导.文中重点阐发宁德在贯彻重要思想,推进金融行业助力宁德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以及启示,旨在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完成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金融赋能经济大合唱宁德实践

    闽东畲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思考

    任艳锦王育红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闽东畲族民俗文化种类繁多、形式独特、内涵丰富,涵盖了语言、服饰、饮食、节庆、婚俗等多个方面,不仅体现了畲族文化的独特性,也是中华民俗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课题组通过多次深入闽东畲族居住区相关村落开展对畲族歌舞、文化服饰、节俗等为代表的闽东畲族民俗文化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和综合分析,并重点指出当前闽东畲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保护和传承闽东畲族民俗文化的对策建议.

    闽东畲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

    破产程序中无争议债权确认裁定的司法效力——以债权人的权利救济为视角

    王才伟张宸睿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破产程序中无争议债权确认裁定的效力属性,决定了法院审查债权的方式和程度,也决定了程序保障的标准以及当事人参与该程序的方式.然而,司法实践对于破产程序中无争议债权确认裁定的司法效力观点不一,由此带来无争议债权裁定确认后权利人异议救济的不足.因此,应首先明确破产程序中无争议债权确认是一种非讼程序,进而明确其仅具有形式确定力而非既判力,但仍应受到一事不再理效力的拘束.由此推出,无争议债权裁定确认后,债权人的权利救济途径应变更为非讼裁判.

    破产程序无争议债权确认裁定

    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审视

    庄欣娜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有其现实价值,能够带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我国不得不面对数字基础设施欠缺、产业研发数字能力较低、新质人才队伍尚未成型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也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此,必须发挥新质生产力的效能,通过完善数字乡村产业建设政策体系,筑牢数字基础设施保障、提高产业各环节数字化程度,扩大优质数字产品供应、提升多主体数字技能,创建新质人才队伍等措施解决问题,以期更好地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

    新质生产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