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林校生

季刊

2095-3682

0593-2821287

352100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ingde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学术刊物。贯彻“双百”方针,促进本校的教学、科研,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发现、培养人才,交流学术信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农业技术对外传播的困境与策略——以菌草技术援外项目经验为镜

    张云清林煜聪刘智美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农业技术对外传播对于推进全球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农业技术对外传播面临存在情感共鸣缺失、文化交融浅显以及深层联想不足的现实困境.究其缘由在于传播行为未能充分考虑到传播受众的情感、认知与行为,实现共情.故此,以菌草技术对外传播的成功为镜,揭示其运用跨文化共情机制促进技术的成功传播和本土化的成功经验,以此形成传播策略应对上述挑战.结论旨在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农业技术传播与合作提供理论支撑和策略指导,为实现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跨文化共情传播机制跨文化传播菌草技术援外农业技术对外传播

    数字经济赋能福建高质量发展的效应测度与实现路径

    周俪毛茂峰王智
    7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数字经济在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中的优势不断彰显,成为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福建省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通过构建发展指标体系,对福建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对数字经济赋能福建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福建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态势较为稳定,但区域内差距仍较大;数字经济水平空间不均衡性较高,数字经济地域差异显著;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展现出不同的空间特征,但呈正相关关系,且外商直接投资能显著影响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故建议福建要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信息通信科技创新,大力提升数字交易水平,建设数字产业发展平台.

    福建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超额商誉的影响

    陈梦玲魏远竹
    8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来系统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超额商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超额商誉具有抑制效应;从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来看,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代理成本抑制超额商誉;从异质性检验结果来看,内外部环境对数字化转型与超额商誉之间的关系具有异质性,在管理者过度自信、高内部控制水平、市场化程度较高时,数字化转型对超额商誉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

    数字化转型超额商誉信息透明度代理成本

    区域技术创新的路径演化

    郭炬陈为旭
    95-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技术创新的演化表明,技术变迁是沿一定方向发展的,但技术变迁如何从路径依赖演变为路径创造在学界仍没有定论.基于小世界网络理论进行创新活动分析,运用仿真模型将研究区域创新主体的自组织再造活动和合作创新活动结合起来,提出两种活动的周期性变化,通过对模型参数的系统调整,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环境下创新主体如何通过调整自身的创新策略,促进从路径依赖向路径创造的转变.实验结果并不仅仅是强调合作创新与自组织创新在促进技术路径演化中的双重作用,而且解释了Ron Martin和Peter Sunley的技术创新路径模型,并修正了原有模型的不足之处.

    区域技术创新路径演化合作创新自组织创新小世界网络

    福建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策

    章梦虹
    10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普惠金融作为科技赋能的新兴产物,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产生了重大影响.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特有的数字支付技术和信贷评估体系,使被传统金融排斥在外的弱势群体能够享受到有效的金融服务,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拓宽了金融服务的边界,加强了金融风险的防控能力,助力传统普惠金融摆脱发展瓶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利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分析福建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发现福建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金融机构意愿不足、服务与产品创新不足、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监管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并从增加数字普惠金融区域供给、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完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及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监管机制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福建省数字普惠金融的优化发展提供参考.

    福建省数字经济普惠金融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视域下福文化内涵钩索

    陈燕玲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形成的现代文明,是现代文明共性与中华文明特性的融合.新时代福文化是在激活和弘扬以"五福"为核心内容、追求个人生活完善、注重修身致福的传统福文化的基础上,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相结合,建立起的具有学理性和整体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包含了"何谓幸福"即"美好生活""谁之幸福"即"为民谋福""何以幸福"即"奋斗造福"的深刻内涵,体现了物质和精神幸福、个人和社会幸福、创造和享受幸福的统一."美好生活"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视域下福文化的现实表达,而"人民幸福"是"美好生活"的价值旨归,"奋斗造福"则是"美好生活"的实现路径,是对传统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了"第二个结合"的生动实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福文化人民幸福

    虚拟现实技术的3I特征:基于耀斯审美经验论的审思

    胡良艳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现实技术在迭代与融合的过程中正逐步介入当今社会各领域的发展,而其所具有的沉浸感、交互性与构想力等3I特征与耀斯所提出生产、接受、交流三大审美活动环节以及创造、感受、净化三种审美愉悦这一审美经验模型存在着耦合可能.该研究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分析对象、以耀斯的审美经验论为理论视域,旨在探析此二者的耦合所在,即:以沉浸感为锚点,创生具身感知的多维审美接受;以交互性为关键,在虚拟经验之间促进身心解放;以构想力为可能,在线上狂欢中推动无界审美创造.最后复归耀斯之辨,审思虚拟现实技术发展所招致的感官裹挟论调与理性危机批判,肯定其于身心解放、审美重构及产业创新等维面的现代赋能前景.

    虚拟现实技术3I特征耀斯审美经验论

    泉州传统文化的中华文明包容特性阐释

    李伯群
    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文明的形成机制有其自身特有的包容性、连续性、创新性、和平性和共生性,其中包容性能够让传统文化对历史传承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产生巨大的作用,使其在时间延续、文化内容更迭、不同的文化融合、新旧文化的衔接等方面分别具有连续性、创新性、和平性和共生性.文章从文化形式上解构泉州的传统文化的当代构成,从不同维度阐析了中华文明包容性对泉州传统文化产生的作用及所塑造的文化特征,并立足泉州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的时代背景,归纳总结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优秀经验,对进一步做好泉州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创新文化遗产利用路径作了阐释.

    中华文明包容性泉州传统文化活态传承

    《初学记》郑氏宗文堂刻本与严可均校本关系考辨

    张伟
    130-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郑氏宗文堂刻本和严可均校本都是《初学记》的重要版本.对于二者的关系,学界长期尊奉傅增湘的"严校出郑本"说,但傅增湘的说法是否成立值得商榷.实际上,郑本有先印本和后印本之分,严校本也有嘉庆校本和道光校本之别.郑本的先印本与后印本文字上有差异,严校本的道光校本也在嘉庆校本基础上又作了一些补校.在二者的关系上,严校本与郑本虽然在文字上多有相似之处,但其中差异也不可忽视,特别是傅增湘所见到的郑本后印本与严校本差异更为明显.严可均道光校本校语述及所据之本的版式特征,与郑本也并不一致.因此严校所据之本虽与郑本系出同源,但并非郑本本身.

    初学记严可均宗文堂版本

    数字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度效"论析

    田珊
    137-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教育活动的预期目标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其始终处于持续提高的动态过程之中,需要在不同时期坚持久久为功.数字化时代,教育数字化正成为普遍共识,不断发展的数字化技术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运用数字化技术发展"精准思政"新模式,有助于更为精准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度效",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效,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才根基.

    数字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时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