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方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方建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
南方建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

何镜堂

双月刊

1000-0232

nfjz@vip.163.com

020-87560995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五山璐381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南方建筑/Journal South Architecture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为搭建高水平刊物平台,从2008年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接办《南方建筑》杂志,由何镜堂院士担任主编。新版《南方建筑》秉承岭南文化务实的传统,弘扬建筑创新的精神,为促进南方建筑学界与国内及国际建筑界的交流作出积极的努力与探索,得到业界较高的评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汲取与包容性治理视角下的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乡村发展

    王晨跃田莉王雨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发展权转移是通过土地增值收益的再分配来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政策.然而,地方政府对该政策的实施呈现出不同的结果.从汲取与包容性治理视角出发,采用案例比较法,分别以德州与成都为典型案例,分析不同地方治理路径下发展权转移对乡村发展的差异化影响.在汲取性管制路径下,地方政府以土地财政为导向,主导发展权转移并垄断了土地交易,指标进城却并未引入资本下乡,最终造成农民权益受损.而在包容性治理路径下,地方政府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导向,发挥村民的自主性,明晰产权、搭建交易平台并维护市场运行,乡村凭借土地资源撬动城市资本下乡,并通过市场机制推动土地增值收益的多主体共享.以土地发展权转移助推乡村发展,更应注重治理路径选择,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全面确权,并建立市场化交易机制显化土地发展权.

    集体建设用地土地发展权转移汲取与包容性制度

    快速工业化地区土地发展权演化中的村村差异——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

    薛燕府袁奇峰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效率为导向的规划充斥在高速增长时期,各类空间尺度均展现出巨大的发展差异.聚焦于村域尺度的经济与空间差异表征,建立机会公平——结果公平的过程论分析框架,对土地发展权配置——行使过程中村村差异的形成机制进行解构,结果表明:1、制度与市场偏差分别影响土地发展权的配置与行使过程,进而产生机会不公平与结果不公平;2、南海区的村村差异经历市场偏差为主——制度与市场双重偏差——制度偏差为主的形成过程;3、在国土空间规划时代,以南海区为代表的快速工业化地区面临空间层面建设状态锁定,经济层面穷者恒穷、富者恒富的村村差异锁定困局;4、需要建立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交易的制度响应,推动增值收益共享、保护责任共担,破解村村差异锁定困局,支撑全域空间格局优化.

    土地发展权村村差异快速工业化南海区制度响应

    建成环境对共享单车高峰出行的非线性影响——以厦门主岛为例

    汪晴崔珩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建成环境对共享单车高峰出行的影响,为解决单车供需时空不平衡问题提供理论参考.以厦门为例,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探究不同时段下建成环境要素对单车到达密度的非线性影响,发现土地利用因素对单车出行的影响最显著,且存在明显的阈值效应;交通站点对单车到达密度影响具有距离衰减效应;道路设计因素对单车到达密度存在明显的U型影响关系.在促进低碳出行的背景下,应当识别单车活动的重要区域和各时段单车流向,综合考虑街区尺度、骑行安全性与通行效率、站点驳接距离特点,提升公共交通与单车衔接度,科学规划骑行基础设施.

    共享单车骑行目的地随机森林建成环境非线性影响厦门岛

    居住区性能模拟图像预测生成方法研究

    王虹宇应小宇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传统用数值模拟软件调整居住区设计方案物理性能的繁琐流程,提升以性能优化为导向的设计方法的实用价值.立足于深度学习,以对居住区较为重要的两项物理性能(风环境和日照环境)为例,构建基于条件生成对抗网络(CGAN)的性能模拟图像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提出可在有限的误差范围内快速预测生成目标布局对应的性能模拟图像.建筑师可根据预测生成的性能模拟图像对目标方案的总平面图进行调整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在住区强排的初步设计阶段具有较强实用性.

    深度学习数值模拟性能预测条件生成对抗网络高层居住区

    尺度政治视角下传统村落祠堂功能演变与动力机制——以江西唐江卢氏宗祠为例

    黄颖敏李晴廖望曾献君...
    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中国城镇化的推进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为乡村文化重要载体与公共空间的祠堂,其功能发生了剧烈重构,然而学界对其功能及空间演变特征与动力机制关注还相对不足.基于尺度政治理论,以江西唐江卢氏宗祠为例,运用文献分析、田野调查、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村落祠堂功能及空间演变与动力机制.研究发现:祠堂功能演变经历了传统祭祀与乡村教学向工业生产的功能演变(1978-2000年)、工业生产功能褪去与传统祭祀有序复兴(2000-2012年)、传统祭祀向红色旅游功能提档升级(2012年至今)3个阶段;祠堂的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关系经历了脱节-错位-对应,并带动祠堂周边传统建筑与空间的成片开发、多样功能植入与活化利用;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弱势方利用垂直尺度、水平尺度、表达尺度重构卢氏宗祠所处的尺度,转变了强弱势双方的权力关系,推动祠堂功能演变与乡村振兴.进一步丰富了多元主体下的乡村治理理论,也为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保护与利用提供一定启示.

    尺度政治祠堂功能演变动力机制乡村治理

    诉求统筹下城中村改造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以天津市北辰区改造项目为例

    孙春玲郑晓茹邓斌超刘婧婧...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是推动城中村改造项目顺利高效实施的关键,但改造实践中各阶段利益相关者关系及利益诉求错综复杂.以天津市北辰区改造项目为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系统、全面地分析项目各阶段利益相关者关系及其诉求的网络特征、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拆迁安置补偿阶段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协调难度最高;同一利益主体在项目不同阶段的角色功能差异明显;建设公众满意的生活环境是多元利益相关者的核心利益诉求.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剖析利益相关者关系及诉求协调的重点问题,为城中村改造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提供科学参考与依据.

    城中村改造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协调社会网络分析

    洪涝风险与发展潜力视角下村庄居民点布局优化——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

    徐建刚曾俊吴军付博...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城镇化快速推进使得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和破坏性显著升高,为应对洪涝灾害利用风险评估指导村庄居民点布局优化,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划定洪涝风险等级区,通过双重目标决策法对村庄灾害风险和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基于引力模型确定村庄迁移方案.结果表明,长汀县洪涝灾害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以汀州镇与大同镇为主体的集中建设区及以部分村庄居民点,针对高风险村庄居民点,以"避灾"为导向提出了村庄迁移合并方案,实现了村庄居民点布局的适灾和减灾优化调整.对于区域防控洪涝灾害、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作用,对山地村庄空间防灾减灾规划实施有较强指导意义.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糊综合评价法发展潜力村庄布局

    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的建筑表皮光伏设计与效益评估

    朱丽景一帆尹宝泉刘冰...
    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建筑表皮部署光伏(PV)是有前途的策略,可以使建筑生产可再生能源并实现社会的碳中和目标.当前缺乏用于光伏建筑集成设计和效益评估的建筑精细化实景建模方法,难以对光伏的产能和视觉效果进行详细分析,形成合理方案.以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为基础,结合参数化分析和美学设计方法,探索出用于建筑表皮光伏设计和效益评估的整体性方法.对天津市一教育性建筑进行了案例研究,得到了优化的光伏组件部署方案和产能潜力评估结果.为今后更多建筑的屋顶、立面光伏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借鉴.

    碳中和PV摄影测量美学建筑设计

    物权视角下新加坡有盖连廊建设机制探析

    戚冬瑾莫立瑜庞晓媚
    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盖连廊是适应炎热多雨气候特征,塑造城市步行友好环境和高质量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街道设施.梳理新加坡有盖连廊的发展历史,切入有盖连廊体系的物权结构,提炼出私有、公有、共有三种物权形态的连廊建设模式,指出涵盖多种物权形态的连廊建设机制是有盖连廊体系形成网络化和连通性的制度保障,精细化的设计导控规则是连廊体系无缝连接的技术支撑,高效持续的运维反馈机制是有盖连廊落地实施的效果保证.新加坡有盖连廊建设经验对我国岭南地区推广和建设有盖步行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有盖连廊物权建设机制私有公共空间新加坡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声学要求之比较

    崔建峰刘培杰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由一系列标准组成,建筑必须满足这些标准.绿色建筑提供更好室内环境的目标并没有完全实现,尤其是在声学方面.对8个新建非居住建筑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声学要求进行比较研究,旨在考察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如何评估声学性能及对声学的重视程度.比较研究的重点包括用于评估环境质量的声学指标、项目获得认证和认可的途径及每个评价体系对声学的重视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没有一个绿色评价体系能够满足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所有潜在声学设计要求,许多体系忽略了对声学质量有贡献的重要参数,有些评价体系使用实验室测试参数而非现场测试参数,可以规避潜在的声学设计要求,从而将损害建筑的整体质量;所有评价体系都需要提交某种形式的初始设计文件,BREEANM、WELL和CASBEE要求竣工声学测试,WELL和Green Mark要求由公认的第三方进行强制性使用后调查;评价体系中的声学权重值低于声学舒适性对使用者的重要性,一半的评价体系中没有最低声学设计要求,WELL最重视声学要求,声学的权重值为10.91%,奇怪的是,LEED作为最大、最受重视的绿色评价体系之一,只对声学采纳了0.91%的权重.虽然中国ASGB中声学分值在评分项和加分项中的权重为4%,但是由于声学要求比其它评价体系低,声学在绿色建筑中的重视程度依然需要提高.

    声学要求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使用后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