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任国胜

双月刊

1674-6090

nfmwk2705@163.com

023-89012705

400016

重庆市渝中区袁家岗友谊路1号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Endocrine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本刊自2002年试刊,2008年正式更名。设有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专家讲座、综述等栏目。主要内容涉及内分泌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内分泌外科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等。本刊秉承以临床为主,基础为辅的办刊方针,着力于传播内分泌外科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技术,力求打造内分泌外科学术研究与交流的良好平台,成为一本反映内分泌外科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质量的精品医学专业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维生素D缺乏管理专家共识(2023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研究管理学专业委员会重庆市临床医学研究联合会重庆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委会孔令泉...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患者维生素D的缺乏/不足广泛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随着早期乳腺癌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乳腺癌患者的维生素D缺乏/不足问题逐渐受到关注,但目前国内外仍缺乏针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维生素D缺乏/不足管理的指南或共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研究管理学专业委员会、重庆市临床医学研究联合会和重庆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基于国内外指南及循证医学证据,深入探讨并制定了《中国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维生素D缺乏管理专家共识(2023年版)》,希望通过本共识规范早期乳腺癌患者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管理.

    乳腺癌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不足骨健康

    围手术期甲状旁腺功能保护

    田文姚京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手术期甲状旁腺功能保护是甲状腺手术的焦点和难点,也是外科医生必须重视的问题.可分为术前管理、术中管理和术后管理三个阶段.术前管理主要是评估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功能,发现功能异常时及时有效调整治疗方案;术中管理分为手术中甲状旁腺辨识和保护、甲状旁腺血运评估及保护等;术后管理则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评估、有效的治疗及随访;这其中术中管理是重点.熟悉解剖结构是甲状旁腺功能保护的基础,肉眼识别是基本技能,其次通过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应用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避免能量器械对甲状旁腺和滋养血管的副损伤,最后适时使用自体移植技术.使用显影技术或显像技术等辅助手段可帮助术前精准定位甲状旁腺并评估其血运情况.对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因其病变腺体的不唯一性和位置的不确定性,术前定位更加重要,治疗目的是切除病变甲状旁腺并保护正常甲状旁腺组织.为了规范围手术期甲状旁腺的功能保护,国内指南和专家共识提出了甲状旁腺保护的"1+X"基本原则和"1+X+1"总策略,指导帮助降低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损伤的发生率.

    甲状旁腺围手术期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全方位和全周期管理

    孔令泉屈秀泉母力元李凡...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原发性甲旁亢")作为有大量潜在人群、部分非原发、早期可防可治和术后需长期随访的疾病,应对其开展"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加强其病因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多学科规范化诊疗和术后科学管理,开展"12+5+1"多学科联合诊疗和"双向转诊"模式,逐渐从以疾病为核心的诊疗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方位、全周期跨学科管理模式,可减少原发性甲旁亢的发生率、复发率及其相关骨质疏松或骨量下降、骨折、肾结石、转移性血管钙化和全身异常迁徙性钙质沉着,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改善预后.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全方位、全周期管理多学科诊疗模式双向转诊

    机器人甲状腺手术行双侧颈侧区淋巴结区域清扫的临床分析

    陈岚清李小磊庄大勇周鹏...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双侧腋窝乳晕入路(bilateral axillo-breast approach,BABA)机器人甲状腺手术行双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lymph node dissection,LN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医院(原济南军区总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014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37例甲状腺癌伴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患者,行经BABA机器人下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双侧颈侧区LND的临床资料.女24例,男13例,年龄(33.22±10.53)岁.记录肿瘤直径、中央区和侧区LND个数及转移个数、手术时长、住院天数、并发症、术后美容效果评分等,应用SPSS 25.0软件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和数字表示.结果 37例均顺利完成经BABA机器人下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双侧颈侧区LND.病理类型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肿瘤最大径为(1.47±0.85)cm,中央区LND数目为(19.46±8.84)枚,转移数目为(10.24±5.95)枚;双侧颈侧区LND数目为(38.92±14.21)枚,转移为(7.92±5.84)枚.手术时长为(288.05±77.09)min,住院时间为(10.76±3.92)d,术后住院时间为(8.03±2.08)d.37例均未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hypoparathyroid-ism,HPT)和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且未发生感染、副神经及膈神经损伤.15例术后出现暂时性HPT,1例发生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发生乳糜漏.术后1个月美容评分为(9.51±0.69)分.术后随访时间为(27.81± 15.10)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10个月、15个月发生颈部淋巴结复发,均再次行经BABA颈部LND,经术后随访,患者均无复发征象.结论 对严格挑选的甲状腺癌伴双侧颈侧区LNM的患者行经BABA机器人下双侧颈侧区LND是安全可行,并可取得良好美容效果.

    甲状腺癌双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机器人手术双侧腋窝乳晕入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喉返神经

    经口腔前庭入路单线悬吊吸引杆辅助混合建腔甲状腺手术经验和学习曲线

    陈虹羽周医裔林帅熊斌...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单线悬吊吸引杆辅助混合建腔甲状腺手术经验和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完成的138例经口腔前庭入路单线悬吊吸引杆辅助混合建腔甲状腺手术患者临床病例数据.采用累积和法(cumulative sum,CUSUM)及最佳拟合曲线分析比较学习曲线不同阶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数目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等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138例全部实施经口腔前庭入路单线悬吊吸引杆辅助混合建腔甲状腺手术,其中1例因肿块较大术中出血而中转开刀.男14例,女124例,年龄(36.07±8.49)岁,范围20~55岁,肿瘤(7.74±6.49)mm,范围2.4~50.0 mm,接受甲状腺次全切除术5例,单侧腺叶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29例,双侧甲状腺近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4例.CUSUM学习曲线顶点对应的手术例数为45例,由此为界将学习曲线分为学习提高期(1~45例)和熟练掌握期(46~138例)2个阶段.熟练掌握期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下颏麻木感均低于学习训练期(P<0.05),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数目多于学习提高期(P<0.05),而2个阶段的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口腔前庭入路单线悬吊吸引杆辅助混合建腔甲状腺手术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掌握该项技术需积累的手术例数为45例.

    甲状腺癌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混合建腔

    腔镜下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淋巴漏防治研究

    占三辉马军杰项承王平...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行腔镜下颈侧区淋巴结清扫(scarless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lateral neck dissection,SET-LND)与开放式颈侧区淋巴结清扫(lateral neck dissection,LND)的手术结果,并探讨LND术后并发淋巴漏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LND手术的PTC患者共90例,男25例,女65例,年龄(28.06±4.89)岁.分为SET-LND组(50例)和开放式LND组(40例),观察两组术中失血、手术时长、术后住院时间、第一天、第二天引流量、术后有无淋巴漏、术后肿瘤病理大小、肿瘤最大径(tumor,T),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结转移数量(node,N).分类变量资料组间比较行x2检验,各项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SET-LND组手术时长为(284.00±74.65)min,显著高于开放式LND组的(145.38±43.26)min(t=-10.42,P<0.001);比较两组术中失血[(21.22±18.13)mL vs.(17.10±9.14)mL(t=-1.31,P=0.194)]、术后住院时间[(3.44±1.20)d vs.(3.40±1.60)d(t=-0.14,P=0.892)]、术后第一天引流量[(152.88±45.18)mLvs.(138.85± 64.51)mL(t=-1.07,P=0.286)]、第二天引流量[(101.16±45.44)mL vs.(85.83±64.51)mL(t=-1.60,P=0.114)]、术后有无淋巴漏[(45/5 vs.36/4)(x2=0.00,P=0.989)]、T[(1.28±0.72)vs.(1.34±0.75)(t=0.37,P=0.714)]、N[(8.32± 6.94)vs.(6.30±4.24)(t=-1.61,P=0.1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行LND的治疗效果相似,SET-LND组淋巴漏发生率与开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甲状腺乳头状癌腔镜下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开放式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淋巴漏

    甲状旁腺腺瘤负荷与生化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郑清元宋桉陈天琪杨森...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确定甲状旁腺腺瘤(parathyroid adenoma,PA)肿瘤体积和重量与患者生化指标等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电子数据库收集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初次手术治疗的208例P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钙等生化指标及肿瘤体积和重量,利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各生化指标与肿瘤体积和重量的关系.结果 PA的肿瘤体积和重量分别与患者血清PTH(r=0.33,P<0.001;r=0.39,P<0.001)、钙(r=0.16,P=0.018;r=0.18,P=0.007)和碱性磷酸酶(r=0.24,P<0.001;r=0.27,P<0.001)水平呈正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PTH的临床相关因素有年龄、血钙和肿瘤重量(F=30.325,P<0.001).结论 PA患者的肿瘤负荷与部分实验室生化参数相关.年龄、肿瘤囊性变可能影响患者血清PTH水平.

    甲状旁腺腺瘤肿瘤负荷生化指标

    中危和高危复发风险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放射性碘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王裕谭海龙常实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危和高危复发风险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放射性碘(radioactive iodine,RAI)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709例PTC的临床资料,男226例,女483例.根据初次术后是否行RAI治疗分为RAI组(中危253例,高危209例)和非RAI组(中危147例,高危100例),通过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危和高危PTC行RAI治疗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计算无复发生存率.结果 中危PTC患者RAI治疗率63.25%(253/400),高危PTC患者RAI治疗率67.64%(209/309).中危PTC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双侧肿瘤、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分期、LNM数目和中危PTC患者RAI治疗密切相关(P值均<0.05).中危PTC患者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年龄≥55岁(OR=0.282,P=0.005)、LNM分期N1b(OR=19.245,P<0.001)、LNM数目≤5个(OR=0.322,P<0.001)是中危PTC患者RAI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P值均<0.05).中危PTC无复发生存曲线显示RAI组无复发生存率低于非RA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高危PTC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多灶肿瘤、双侧肿瘤、LNM分期、LNM数目和高危PTC患者RAI治疗密切相关(P值均<0.05).高危PT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年龄≥55岁(OR=0.382,P=0.020)、双侧肿瘤(OR=2.173,P=0.030)、LNM分期N1 b(OR=11.215,P<0.001)、LNM数目≤5个(OR=0.389,P=0.004)是高危PTC患者RAI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P值均<0.05).高危PTC无复发生存曲线显示RAI组无复发生存率低于非RA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结论 中危和高危PTC患者RAI治疗未观察到明显益处,建议严格筛选符合RAI治疗条件的患者.

    甲状腺乳头状癌放射性碘复发

    ≥55岁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孙汉麟殷珂宇李红强唐艺峰...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55岁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危险因素,构建有预测价值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1月至2022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一科病区由有甲状腺专科手术经验的高年资医师实施的颈部低领横切口开放性手术治疗的≥55岁PTC患者共406例,收集患者包括人口学特征、疾病特征、实验室检测指标在内的关键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与列线图.结果 研究收集406例≥55岁PTC患者,纳入建模组285例,验证组121例.建模组285例患者建模中筛选出CLNM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Logistic(P)=-2.705 52+0.738 82×性别(男)+0.383 21×肿瘤最大径+1.024 89x双侧累及(是)+0.990 38x临床明显的颈部淋巴结(是)+3.15004×局部侵犯(是).预测模型建模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应最大Youden指数的截断值为 0.190,模型 ROC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69(95%CI:0.707~0.832),预测灵敏度82.6%、特异度63.0%、准确度67.7%.应用验证组121例验证模型,并绘制ROC曲线,诊断灵敏度66.7%、特异度 74.5%、准确度 72.7%,AUC 为 0.760(95%CI:0.663~0.856).建模组和验证组进行 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提示拟合效果较好(P=0.221、0.706).建模组和验证组决策曲线分析(DCA)结果证实模型在不同的概率阈值下具有明显的临床决策价值,建模组与验证组模型的表现均优于传统决策策略,模型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和可靠性.结论 性别、肿瘤最大径、肿瘤双侧腺叶累及、临床明显的颈部淋巴结及局部侵犯是≥55岁PTC患者CLNM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临床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

    分化型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临床预测模型

    经乳晕入路与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沈洪彦胡丹丹赵磊任配友...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areola approach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AET)与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gasless axillary approach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GAET)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临沂市人民医院甲状腺外科PTC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乳晕组(采取AET)和腋窝组(采取GAET),各48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后相关生化指标[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血钙]水平、术后疼痛程度、不适感程度、颈部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腋窝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125.71±15.73)min、(3.12±0.53)d,均短于乳晕组的(137.94±20.02)min、(3.48±0.46)d;术中出血量为(14.19±4.16)mL,少于乳晕组的(22.65±7.39)mL;清扫淋巴结为(5.06±1.02)个,多于乳晕组的(4.23±1.14)个(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组术后1 d及3 d外周血WBC为(5.69±0.15)、(5.52±0.14)×109/L,ESR 为(8.21±0.55)、(7.64±0.60)mm/h,CRP 为(10.06±1.78)、(8.93±1.33)ng/L,低于乳晕组的(5.83±0.21)、(5.70±0.23)×109/L,(8.87±0.74)、(8.19±0.68)mm/h,(12.45±1.90)、(10.45±1.50)ng/L(P<0.05),术后5 d上述生化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3 d及5 d外周血PTH、血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组术后1 d、3 d及5 d疼痛程度为(3.25±0.32)、(2.53±0.27)、(1.82± 0.22)分,不适感程度为(6.85±0.71)、(5.24±0.66)、(3.51±0.57)分,低于乳晕组的(3.78±0.40)、(2.89±0.34)、(2.06±0.26)、(7.46±0.84)、(6.09±0.73)、(4.16±0.60)分(P<0.05).腋窝组术后 3 d颈部前屈、侧屈、后伸活动度分别为(33.16±3.09)°、(27.63±2.57)°、(30.44±2.73)°,均大于乳晕组的(30.08±2.76)°、(25.14±2.30)°、(27.98±2.54)°;吞咽障碍指数为(30.16±4.97)分,小于乳晕组的(34.83±4.13)分(P<0.05);腋窝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2/48),低于乳晕组的16.67%(8/48).结论 GAET治疗PTC患者能提高清扫淋巴结效果,减轻手术创伤程度、术后疼痛感及不适感,还能加快术后早期颈部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甲状腺乳头状癌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手术创伤颈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