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方农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方农业
南方农业

唐洪军

双月刊

1673-890X

nfnyzz@vip.163.com

023-65706728

401329

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市农科院内

南方农业/Journal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查看更多>>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主办的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办刊宗旨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反映创新性农业应用基础研究和新技术,传递农业前沿技术研究信息、报道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为重庆及整个南方的农业科研、技术交流和农业发展服务。逢奇数月出版。集学术性、指导性、实用性于一体,刊载作物栽培及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艺、蚕桑、茶园、畜牧、水产、农机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报告、综述和实用技术,以及农业经济、农业发展战略、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对策性文章。主要栏目有:创新研究,专题论述,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技术推广,企业之窗,市场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吉林省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复技术探析

    吕雯迪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耕地污染治理修复是保障耕地资源永续利用、农产品食用安全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措施,也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为给受污染耕地的治理修复工作提供有益参考,结合吉林省受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工作的实践,介绍该项工作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品种调整、种植结构调整、叶面调控技术及使用土壤调理剂等.

    受污染耕地重金属治理修复技术吉林省

    横州市甜玉米种植地酸化土壤的改良方法探析

    吕博文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横州市因其适宜玉米生长的独特气候和土壤被誉为"中国甜玉米之乡".但近年来,广西传统生产区域土壤性质发生明显变化,出现土壤酸化严重、营养失衡及铝、锰毒害等问题,严重阻碍甜玉米产业发展.为了助力广西横州市甜玉米绿色健康优质生产,在分析横县甜玉米种植土壤现状和成因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促进甜玉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土壤改良措施,包括降酸、阻铝、增加土壤肥力等.

    甜玉米土壤改良广西横州市

    南京市高淳区淳东灌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

    吴萍夏丽君曹明明
    57-5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面源污染类型众多、分布广泛、治理困难,是阻碍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为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以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东灌区为例,介绍农业面源污染实际情况及防治技术,分析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机制,强化政府引导作用;推广先进技术,建设集成示范区;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农户环保意识"等防治对策.

    农业面源污染污染防治农业绿色发展江苏省南京市

    自贡市化肥使用量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金昆李兰婷叶荣生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自贡市化肥使用量和使用强度的时空变化趋势,对2009-2021年全市化肥使用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自贡市化肥使用总量9.70万t(折纯),达到使用峰值,自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施以来,全市化肥使用总量持续下降,农户传统施肥习惯得到了有效转变,化肥减量增效成果显著.各区县化肥使用强度为9.25~19.59 kg/667 m2,存在较大区域性差异,其中荣县化肥使用强度最低,沿滩区化肥使用强度最高且高于国家生态化肥施用强度标准和中国总化肥施用环境安全阈值标准.化肥使用强度与总种植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果园面积和茶园面积呈负相关,与化肥使用总量呈正相关.

    化肥减量使用量强度四川省自贡市

    基于遥感的海东市乐都区撂荒耕地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叶鹏帅孙正辉赵之重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识别研究区撂荒地并了解其影响因素,帮助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减少耕地负面影响,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选取青海省东部重要农业产业基地、具区域代表性(平原、山地均具备)、能体现区域特色的地域研究单元海东市乐都区,以遥感数据、青海省地理空间数据为信息源,基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以季度变化构建NDVI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内的NDVI数值差异来实现研究区撂荒地识别研究,并通过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冷热点分析等方法探讨研究区撂荒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耕地撂荒率近些年来相对稳定,撂荒地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山间道路两侧,这些区域坡耕地坡度较大,从而导致了大量碎化耕地被撂荒.政府可通过制定一系列农业政策,如粮食补贴,促进粮食种植,从而保障粮食安全.

    撂荒地NDVI时间序列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粮食安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

    粮食安全视角下湖南省近20年来耕地压力动态变化定量分析

    汤进华邓吉祥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及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在深入分析湖南省近20年来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及播种面积变化的基础上,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其耕地压力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运用灰色模型方法对未来10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本世纪来,湖南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均在增加,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产量不断减少,最小人均耕地和耕地压力指数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实际人均耕地却越来越少.2)湖南省耕地压力区域差异显著.长株潭城市群和大湘西地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和怀化市)耕地处于中、低压力状态,环洞庭湖区的常德市、岳阳市和益阳市是湖南省的粮仓,耕地处于无压力状态.3)未来10年,湖南省耕地压力指数将逐年降低,但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耕地面积难以保证粮食生产安全.根据上述结论,结合湖南实际,提出了耕地保护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粮食安全粮食产量耕地压力耕地面积时空演变湖南省

    苎麻种植年限对土壤重金属积累及富集效果的影响

    黄承建缪凯熊文强刘小康...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苎麻种植年限对土壤重金属积累及富集效果的影响,为普通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手段,在苎麻主产区四川省大竹县苎麻产业园区选取种植苎麻1~3年的新麻园、4~8年的成龄麻园和9年及以上的老麻园,对土壤和麻根镉(Cd)、铅(Pb)、铬(Cr)、汞(Hg)和砷(As)的含量,麻根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及土壤理化性质(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麻园土壤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为Cr>Pb>As>Cd>Hg,除As外,Cd、Pb、Cr、Hg的含量不同程度超过四川盆地丘陵区背景值,少数麻园Cd含量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超标率为18.75%;麻园土壤Cd总体处于警戒线水平.麻根中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为Cr>Pb>As>Cd>Hg,麻根对土壤重金属富集系数为Hg>Cd>As>Pb>Cr.老麻园土壤Cd、Cr和As的含量,麻根中重金属Pb、Cr、Hg的含量及麻根对土壤Pb、Cr、Hg的富集系数显著高于新麻园和成龄麻园,但老麻园麻根中Cd的含量和对Cd的富集系数显著低于新麻园和成龄麻园.麻根对土壤重金属富集量最高的时段为:Cd在苎麻种植3~8年时,Pb、Cr和Hg在9年及以上.苎麻种植年限的增加加重土壤重金属Cd、Cr和As的积累,但也有助于麻根对土壤重金属Cd、Pb、Cr和Hg的富集,并通过提高土壤pH值和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的含量,改善土壤重金属修复的土壤环境.生产上宜采取措施改进苎麻收获方式和更新麻园,提高苎麻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

    苎麻土壤重金属污染富集土壤理化性质种植年限

    基于PSIR模型的广州市花都区垦造水田成效评估

    曾晓凌宇豪
    84-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垦造水田项目是近年来广东省的耕地保护措施之一,该项目能有效解决用地指标难题,落实占补平衡政策,实现耕地质量的提升.基于PSIR模型构建垦造水田成效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对指标进行赋权,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的垦造水田项目成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垦造水田项目总体成效为优;压力层评估结果为优,其中水田面积、产值增加率均达到优;状态层评估结果为良,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灌排保证率和排水条件提升率均为优;影响层评估结果为优,其中景观形状指数降低率和道路通达度提升率均为优;响应层评估结果为优,其中产能和投入产出比增加率均为优.研究区的垦造水田项目达到了预期效果,对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都产生了正影响,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支撑.

    垦造水田PSIR模型成效评估模糊综合评价法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天水市藉口镇大(2)型淤地坝"四变"改革试点的探索与成效

    王鸿雁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研究并不断优化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及运行管理模式,确保建立具有持久效力的淤地坝安全运行机制.针对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铁炉大(2)型淤地坝库容已基本淤满现状,进行"坝变田"试点,将淤地坝与当地产业发展、居民利益相结合,对淤地坝排洪设施进行安全处理后,将淤积的高产坝地纳入基本农田.从改革试点内容、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情况及建设成效等方面分析了此次"坝变田"试点的经验,为其他淤地坝的"四变"改革提供了实例参考.

    淤地坝"四变"改革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

    广西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探析

    陆建康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而农机农艺融合发展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措施.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以广西为例,深入分析当地农机农艺融合过程中存在的政策支持不足、地形因素限制、缺乏专业人员、经营主体单一等问题,并相应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破地形因素壁垒、强化复合型人才队伍、优化经营主体结构"等推进农机农艺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

    农机农艺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