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方水产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方水产科学
南方水产科学

李来好

双月刊

2095-0780

nfsc@vip.163.com

020-84458694

510300

广州市新港西路231号

南方水产科学/Journal South China Fisheries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特征脂肪酸和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新疆长身高原鳅摄食习性研究

    张丽蓉郝慧敏聂竹兰魏杰...
    9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身高原鳅(Triplophysa tenuis)对维持木扎提河的水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脂肪酸生物标记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研究了长身高原鳅的食性和营养生态位特征.结果显示,其肌肉中共检测出22种脂肪酸,其中有8种饱和脂肪酸、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由特征脂肪酸组成情况推测,长身高原鳅对浮游动物、硅藻、陆地植物或喜摄食硅藻的鱼虾均有摄食,表现为杂食性.长身高原鳅的δ13C和δ15N 分别介于-27.09‰~-20.98‰ 和 5.71 ‰~8.45‰,营养级介于 2.68~3.48.雌雄样本间的 δ13C、δ15N 和营养级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雄性样本核心生态位(Standard ellipse area,SEAc)和总生态位(Total area of convex hull,TA)均高于雌性.δ13C与体长间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815N和营养级与体长间不具有显著相关性.70~80 mm体长组与90 mm以上体长组SEAc面积不存在重叠且在聚类分析中被分为不同组.综上,长身高原鳅的食性为杂食性且食物组成随体长变化而不同,作为营养级偏高的捕食者,长身高原鳅能延长食物链长度,增加食物网复杂性,有利于维持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长身高原鳅脂肪酸δ13Cδ15N食性生态位营养级

    密度胁迫对大口黑鲈游泳行为及肌肉能量代谢的影响

    李江涛张艳秋张虹刘春...
    10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鱼类生长受到抑制,为探明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应对密度胁迫的行为生理响应,设置了低(90尾·m-3)、中(110尾·m-3)、高(130尾·m-3)3个密度梯度,研究了大口黑鲈在胁迫1周后的游泳行为及红、白肌肉能量代谢相关酶的基因表达和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大口黑鲈游泳频率、摆尾频率和游泳速度均随密度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密度对大口黑鲈红肌己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PFK)和乳酸脱氢酶(LDH)等无氧代谢酶的基因表达和活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密度由低水平升至中水平时,大口黑鲈红肌丙酮酸脱氢酶(PDH)、柠檬酸合酶(CS)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等有氧代谢酶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且酶活性显著上升(P<0.05),密度由低水平升至高水平时,大口黑鲈红肌PDH、CS和MDH等有氧代谢酶以及白肌HK、PFK和LDH等无氧代谢酶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且酶活性显著上升(P<0.05).研究表明,密度通过改变大口黑鲈游泳行为来影响肌肉能量代谢,中密度主要依靠红肌有氧代谢供能,高密度则主要依靠红肌有氧代谢和白肌无氧代谢来参与能量供应.

    大口黑鲈密度胁迫游泳行为有氧代谢无氧代谢基因表达

    大黄鱼adsl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量与肌苷酸含量的关联性分析

    何亮银史晓丽林佳阳黄淑怡...
    11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风味品质劣化严重制约其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探究大黄鱼腺苷琥珀酸裂解酶(Adeny-losuccinate lyase,ADSL)在风味关键物质肌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IMP)合成中的作用,克隆了大黄鱼adsl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分析了其基因结构和进化特征;在明确其组织分布特性的基础上,比较了不同养殖规格大黄鱼肌肉组织中的IMP含量和adsl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大黄鱼adsl基因ORF全长1 446 bp,编码481个氨基酸.对应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54.6 kD,等电点为6.19,包含N末端的裂解酶1和C末端的ADSL_C两个结构域.大黄鱼与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达98.54%.大黄鱼adsl基因由12个外显子和11个内含子组成,其mRNA在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随着体质量的增加,养殖大黄鱼肌肉组织中的IMP含量显著增加(P<0.01);adsl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也呈类似规律.相关性分析显示,大黄鱼肌肉组织中ads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对应的IM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62,P<0.0001).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明adsl基因在大黄鱼IMP合成及风味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资料.

    大黄鱼肌苷酸腺苷琥珀酸裂解酶分子特性基因表达

    牙鲆mstn基因SNPs位点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李兵部王桂兴张晓彦刘玉峰...
    119-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肌肉生长抑制基因(mstn)多态性,开发其分子辅助育种新标记,采用重测序方法对120尾牙鲆(3个双克隆杂交家系:60尾;3个雌核发育家系:60尾)的mstn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筛选,并对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生长性状进行多重比较及SNP标记验证.结果显示,共检测到7个SNPs位点,均为颠换型突变;外显子区3个(Exonl 1:G2063A;Exonl 3:C3883T,C4009A),为同义突变;内含子区 3 个(Intron 1:A2444T;Intron 2:T3816C,A3832C);3'端非编码区 1 个(3'UTR:C4564A).SNPs 与生长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A3832C和C4564A标记位点与牙鲆体质量、体长、体高等生长性状显著相关(P<0.05),其中A3832C位点AA基因型和C4564A位点AC基因型在生长上表现出优势,A3832C位点CC和C4564A位点AA、CC基因型在生长上表现出劣势,其他5个SNPs位点对牙鲆生长性状影响不显著(P>0.05).将A3832C和C4564A标记位点在牙鲆生长快速群体(F:60尾)和生长缓慢群体(S:60尾)中验证,验证结果与多重比对结果一致,表明2个SNPs位点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综上所述,研究筛选出了牙鲆mstn基因中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A3832C和C4564A两个标记位点,为牙鲆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了理论参考.

    牙鲆肌肉生长抑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生长性状

    抗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其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硕陈静妮赵立宁黄春萍...
    129-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蛙虹彩病毒(Largemouth bass ranavirus,LMBV)是我国大口黑鲈养殖中的常发病原,主要引起大口黑鲈病毒性溃疡病,制约其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探究卵黄抗体在防控LMBV中的潜在作用,利用LMBV灭活疫苗免疫蛋鸡,制备了抗LMBV卵黄抗体;通过筛选捕获物浓度、包被条件和封闭条件,建立了抗LMBV卵黄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方法;使用构建的方法,评估了 LMBV灭活疫苗免疫蛋鸡后卵黄抗体的效价消减规律.结果表明,1‰(φ)β-丙内酯4℃作用72 h可完全灭活LMBV.间接ELISA反应中,每孔包被105TCID50灭活病毒,37℃孵育2 h后,使用5%(ψ)牛血清白蛋白37℃封闭2h,可有效降低阴性对照组卵黄抗体的背景值;此外,所建立的检测方法与杂交醴弹状病毒卵黄抗体、未免疫的蛋黄提取物和空白细胞不存在交叉反应,特异性较高.LMBV灭活疫苗免疫蛋鸡约48 d可产生特异性卵黄抗体,免疫后58 d效价升高至峰值(1∶12 800),峰值水平可持续至免疫后128 d.所构建的LMBV卵黄抗体检测方法,可实时监测LMBV灭活疫苗免疫蛋鸡后的特异性卵黄抗体效价水平的变化规律,确定LMBV卵黄抗体的高效免疫程序及高免蛋收集持续期,为LMBV卵黄抗体产品的开发、应用及LMBV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卵黄抗体间接ELISA

    黄唇鱼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李敏叶毅飞李永福谢海燕...
    140-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入夏以来,东莞市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自然保护区救护基地出现黄唇鱼发病和死亡病例,症状主要为食欲下降,体表发红、充血,眼球突出,角膜白浊溃烂,吻部溃烂;解剖后发现腹腔有大量腹水,肝肿大呈褐色.为确定其病因,针对性制定防治措施,采集死亡病鱼的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肠、鳃丝等组织样品.从病死鱼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菌株,命名为DG230920,通过对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综合分析,鉴定该菌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和鳃均有明显的炎症反应,肠出血、黏膜上皮细胞脱落,脾淋巴细胞稀疏、内皮细胞变性坏死,肾小管变性坏死,鳃见鳃丝脱落、出血.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分析,结果为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仅≤0.25mg·mL-1;其次是厄他培南,最低抑菌质量浓度≤0.5mg·mL-1.结果表明,黄唇鱼发病原因可能是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分离菌株遗传序列稳定,对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均为敏感.研究提示,应加强黄唇鱼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的防治,选用敏感药物科学治疗.

    黄唇鱼迟缓爱德华氏菌细菌分离鉴定病理组织切片药物敏感分析

    罗非鱼皮胶原酶抑制肽的制备、体外活性及其理化特性研究

    鲁晨胡晓陈胜军吴燕燕...
    150-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非鱼皮富含胶原蛋白,是一种制备生物活性肽的理想原料.以罗非鱼皮为原料,采用酶解法制备罗非鱼皮胶原酶抑制肽(Tilapia skin collagenase inhibitory peptide,TSCIP),并对其胶原酶抑制活性与金属离子结合活性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期为罗非鱼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与食物蛋白源胶原酶抑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罗非鱼皮经碱性蛋白酶酶解4 h后的产物具有最高的胶原酶抑制活性和锌离子(Zn2+)、镁离子(Mg2+)结合活性,并探明其主要由小分子肽(<1 000 D占85.65%)组成.紫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圆二色谱分析显示,TSCIP与Zn2+、Mg2+以及胶原酶结合后其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β-折叠含量明显增加;Zn2+、Mg2+主要通过羧基氧、氨基氮原子以及羰基与TS-CIP结合,胶原酶主要通过氨基氮原子以及羰基与TSCIP结合.

    罗非鱼皮胶原酶抑制活性理化特性

    运前密度和温度驯化对斑点叉尾(鮰)幼鱼模拟运输的影响

    李豪华廖涛白婵邱亮...
    160-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了不同运前驯化方式对斑点叉尾鲴(Ictalurus punctatus)幼鱼运输过程中水质、生化参数及组织结构的影响,为其健康运输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控制密度(鱼水质量比分别为1∶2、1∶3、1∶4)和温度(14、19、24 ℃)两个条件对其先后进行运前密集驯化和温度驯化,随后模拟运输18 h,并考察模拟运输过程中(第0、第2、第6、第18小时)和运后恢复24 h的水质(氨氮、pH)、生化参数[葡萄糖(Glu)、皮质醇(Cor)、乳酸脱氢酶(LD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组织结构变化(皮肤、肠道).结果显示,运前驯化密度1∶4、温度19℃处理组的氨氮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pH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Glu、Cor、LDH、CAT、SOD和MDA优于其他实验组,并且皮肤和肠道结构损伤程度最低.研究表明,运前驯化密度1∶4、温度19℃能够有效提高斑点叉尾鲴幼鱼在有水运输过程中的抗应激能力.

    斑点叉尾(鮰)驯化密度温度模拟运输

    不同养殖规格卵形鲳鲹品质差异性研究

    王迪陈胜军于刚赵永强...
    172-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规格会影响水产品肌肉质地、氨基酸、脂肪酸等品质指标.为了解不同养殖规格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营养品质的差异,采集海南昌江棋子湾养殖的不同规格卵形鲳鲹样品,分析比较鱼体的形体指标、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元素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养殖卵形鲳鲹规格的增大,其脏体指数、粗脂肪与粗蛋白质增加,水分减少,必需氨基酸与鲜味氨基酸总量呈现上升趋势.3种养殖规格的卵形鲳鲹均检测出18种氨基酸,小、中、大规格的氨基酸总量与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139.88、140.68、151.70 mg·g-1与85.08、85.49、89.33.卵形鲳鲹中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接近1∶1∶1.中规格的肥满度与不饱和脂肪酸值最高,锌(Zn)与铁(Fe)的比值最低.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养殖规格与脏体指数、鲜味氨基酸、氨基酸总量、镁(Mg)呈显著正相关性,与水分呈显著负相关性.3种规格的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均衡,营养价值均较高,研究结果为卵形鲳鲹养殖与加工业的精细化发展提供了数据参考.

    卵形鲳鲹养殖规格营养成分营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