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方水产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方水产科学
南方水产科学

李来好

双月刊

2095-0780

nfsc@vip.163.com

020-84458694

510300

广州市新港西路231号

南方水产科学/Journal South China Fisheries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南海区单船有袖单囊拖网网囊网目对金线鱼的选择性研究

    杨炳忠晏磊李杰王腾...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是南海区拖网渔业的重要经济种类.为提高拖网对金线鱼的选择性,在南海区使用套网法对网目尺寸分别为30、35、40和45 mm的4组网囊开展了试验.使用双重拔靴法拟合网囊对金线鱼的选择性参数和选择性曲线,比较网囊间的选择性差异,并估算网囊的捕捞方式指数.结果显示,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50%选择体长(L50)增大,选择性曲线的置信区间变窄,网囊对金线鱼幼鱼的渔获比例减小.试验网囊的L50均小于金线鱼的开捕规格(15.0cm),网囊对金线鱼的抛弃率大于67%.研究表明,增大网目尺寸能够优化网囊的选择性,但选择性仍需进一步提升,才能更好地促进金线鱼拖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拖网网囊网目选择性金线鱼

    基于体长世代分析法的秋刀鱼渔业资源评估研究

    方磊花传祥朱清澄
    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秋刀鱼(Cololabis saira)分布于西北太平洋亚热带到温带海域,是中国远洋渔业主要的捕捞对象之一.为探究其资源状况,根据2014-2018年西北太平洋秋刀鱼的渔获体长组成和生物学数据,对体长世代分析(Length-based cohort analysis,LCA)模型和基于生物量的体长世代分析(Biomass-based length-cohort analysis,B-LCA)模型进行性能检验和敏感性分析,并利用蒙特卡洛(Monte Carlo)方法估算模型参数、秋刀鱼资源量、捕捞死亡系数以及最大持续产量.结果表明:1)在5、10和15 mm体长间隔下,LCA和B-LCA模型均表现出优秀的拟合能力,且在5 mm体长间隔下,2种模型的拟合能力均更强;2)LCA模型对于以尾数为单位的渔业数据表现更佳,B-LCA模型对于以质量为单位的渔业数据表现更佳;3)LCA和B-LCA模型对生长因子(b)、渐近体长(L∞)的变化均较敏感,且对b的敏感程度更高;4)LCA模型估算的2014-2018年秋刀鱼平均资源质量约为65.93×104~171.51×104t,捕捞死亡系数为0.529 2,最大持续产量为37.73×104t,而B-LCA模型估算的平均资源质量约为47.88×104~126.25×104t,捕捞死亡系数为0.540 5,最大持续产量为33.02×104 t.2种模型估算的最大持续产量均低于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North Pacific Ocean Commission,NPFC)各成员国年均产量(40.98×104 t),表明2014-2018年秋刀鱼资源处于过度捕捞状态.

    秋刀鱼渔获体长组成LCA模型B-LCA模型资源量最大持续产量

    基于耳石微化学的长江禁捕前后鄱阳湖都昌水域刀鲚群体动态变化研究

    姜涛杨健刘洪波陈修报...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长江禁捕对鄱阳湖都昌南部水域刀鲚(Coilia nasus)资源的影响,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分别对该水域禁捕前(2014年)和禁捕后(2019年)刀鲚的洄游生态学特征开展了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刀鲚个体耳石自核心至边缘均依次具有锶钙比(Sr/Ca×1000)<3、3~7以及<3的生境履历特征,表现为典型的溯河洄游履历.禁捕后刀鲚数量(17尾)明显多于禁捕前(2尾),体长[(28.1±2.3)cm]也长于禁捕前[(21.3±4.7)cm],且长于禁捕前的已有报道.此外,刀鲚耳石边缘低值区呈现多样化特征[2014年(125.0±63.6)μm、80~170 μm,2019年(173.5±73.6)μm、20~290 μm],表现出多个上溯群体在该水域混栖的现象.结合该水域多数个体性腺尚未成熟,且都昌南部水域(大矶山至和合乡水域)是刀鲚群体自江湖通道出入鄱阳湖中部和南部湖区及通湖河流(如饶河、信江等)的必经之路,得出都昌水域主要行使刀鲚洄游通道的生态功能,亟须加强保护.

    刀鲚耳石电子探针微区分析长江禁渔鄱阳湖都昌水域

    湛江港皮氏叫姑鱼种群生物学特征和资源开发状态

    廖东荣黎傲雪陈宁吕少梁...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angerii)是湛江港海域重要的渔业资源,其种群数量和分布对渔业生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究湛江港皮氏叫姑鱼的生活史特征及其资源开发状态,根据2016-2021年湛江港海域底拖网调查数据,使用ELEFANI、Pauly经验公式、长度转换捕获曲线法等方法估算了皮氏叫姑鱼的生长、死亡参数,并根据实际种群分析(Virtual population analysis,VPA)、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评估了该渔业资源的开发状态.结果表明,湛江港海域皮氏叫姑鱼体长介于27.03~182.00 mm,体质量介于0.19~137.34 g.生长方程的极限体长(L∞)为185.85 mm,生长系数(K)为0.61,理论生长年龄(t0)为-0.27.总死亡系数(Z)、自然死亡系数(M)和捕捞死亡系数(F)分别为2.40、0.75和1.65.湛江港皮氏叫姑鱼首次捕捞体长(83.74 mm)远小于最适开捕体长(131.95 mm),捕捞对象多为幼鱼和补充群体,具有小型化趋势.湛江港皮氏叫姑鱼开发率(E)为0.69,高于最大可持续开发率(Emax=0.63),处于过度捕捞状态.研究揭示了皮氏叫姑鱼的生活史特征,可为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皮氏叫姑鱼生物学特征资源开发状态湛江港

    基于环境DNA的涠洲岛周围海域布氏鲸种群分布初探

    郑若丹陈炳耀张帅麦俊晓...
    3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鲸类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是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和生态稳定的关键物种.广西涠洲岛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 edeni)是中国近海唯一稳定出现的须鲸种群,但其栖息地分布现状尚不明确.由于布氏鲸活动能力强、分布范围广,目视监测难以进行稳定跟踪调查.基于此,结合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技术,监测了不同时期(2022年4月和2023年1月)涠洲岛布氏鲸栖息地的分布现状.研究发现,4月在布氏鲸的热点分布海域(涠洲岛—斜阳岛之间)目视和eDNA均发现布氏鲸存在(n=3),同时在涠洲岛西南海域也发现布氏鲸存在(n=2),其中有1个站位仅eDNA检测到;1月在布氏鲸的热点分布海域目视和eDNA均发现布氏鲸存在(n=1),涠洲岛东部海域仅eDNA检测到布氏鲸存在(n=1).结果表明,eDNA技术相比目视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可用于验证布氏鲸的分布,同时发现涠洲岛东部和西南部海域是布氏鲸的潜在热点分布海域.该研究验证了 eDNA技术在涠洲岛布氏鲸分布监测上的可行性,进一步明确了涠洲岛布氏鲸栖息地的分布现状,为其种群的高效监测和科学保护提供了基线信息.

    环境DNA布氏鲸种群分布涠洲岛

    基于肌肉和肝脏脂肪酸分析的热带大西洋中上层鲨鱼营养生态位分化研究

    刘卓莹徐敏贡艺李云凯...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组织脂肪酸组成分析可反映生物不同时间尺度的摄食信息,对探讨大型顶级捕食者群落内物种间的营养生态位分化具有重要指示作用.通过测定热带大西洋中上层鲨鱼——大青鲨(Prionace glauca)、长鳍鲭鲨(Isurus paucus)、拟锥齿鲨(Pseudocarcharias kamoharai)和尖吻鲭鲨(I.oxyrinchus)肝脏和肌肉的脂肪酸组成,探究4种鲨鱼短期(肝脏)和长期(肌肉)摄食策略及营养关系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4种鲨鱼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性或栖息地差异,长鳍鲭鲨与拟锥齿鲨营养生态位重叠度较高,两者存在激烈的摄食与栖息地竞争;而长鳍鲭鲨与尖吻鲭鲨生态位分离,两者存在摄食隔离.大青鲨营养生态位宽度较大,表明其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而拟锥齿鲨营养生态位宽度较小,表现为食性特化.比较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发现,鲨鱼在不同时期的资源分配模式不同,尖吻鲭鲨与大青鲨肌肉的营养生态位重叠最高,而肝脏却分离,说明二者在较长的时间尺度上存在摄食竞争.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大洋性鲨鱼的共存机制.

    大洋性中上层鲨鱼脂肪酸摄食生态营养生态位多组织

    珠江口棘头梅童鱼营养生态位研究

    石娟刘永李纯厚王腾...
    5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是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为了解其营养结构和食性等特征,于2021和2022年在珠江口水域采集样本,并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从营养生态位、营养结构指标、食性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棘头梅童鱼δ13C为(-18.74±1.41)‰,δ15N为(12.35±0.57)‰,营养级为(3.25±0.17)‰.δ13C在体长小于100.00 mm时随体长增加逐渐上升,之后随体长增加而下降;δ15N在体长<110.00 mm时随体长增加而上升,在110.00~120.00 mm时出现骤降拐点,δ15N最小,之后随体长增加而上升.在体长<100.00 mm和>120.00 mm两阶段的营养多样性较高,营养生态位宽幅较大;在体长100.00~120.00 mm阶段,种群冗余度与均匀度较高,群落内营养生态位分布均匀,拥有相似营养特征的个体占比高.贝叶斯混合模型溯源表明,浮游动物对棘头梅童鱼的食物贡献比例最高.研究结果可为棘头梅童鱼的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棘头梅童鱼稳定同位素生态位营养级珠江口

    三丁酸甘油酯提高凡纳滨对虾鳃组织抗周期性高温胁迫能力的研究

    朱轩仪郑晓婷邢逸夫黄建华...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水产养殖中,周期性高温(Periodic high temperature,PHT)对虾类的生物学功能会产生显著影响.鳃作为虾类的呼吸和代谢器官,在维持体内渗透平衡方面具有关键作用,但其功能易受高温等环境变化的干扰.为了探究有效的对虾PHT应对策略,研究了三丁酸甘油酯(Tributyrin,TB)对PHT[(34±1)℃,7 d]胁迫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鳃组织形态和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T胁迫导致了显著的鳃组织损伤,诱导了氧化应激反应,进而造成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以及渗透调节功能障碍.不同饲喂策略下(胁迫前饲喂三丁酸甘油酯7 d;每天饲喂三丁酸甘油酯;胁迫后饲喂三丁酸甘油酯7d),鳃组织损伤程度均显著减轻,同时氧化应激水平降低.此外,三丁酸甘油酯还正向调节了 PHT诱导的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以及渗透调节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尤其是每天饲喂三丁酸甘油酯能够有效保持鳃组织形态完整和生理功能稳定.

    凡纳滨对虾三丁酸甘油酯周期性高温组织学变化生理功能

    褐藻寡糖对花鲈幼鱼生长和生理指标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马斌苏航徐永江崔爱君...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饲料中添加低聚糖类益生元可有效提升鱼类的生长和免疫相关性能.褐藻寡糖是一类从海洋褐藻胶中提取的低聚糖类益生元,对水产养殖动物生长和免疫性能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为检验褐藻寡糖在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生长与免疫性能方面的应用效果,在基础饲料中按照0、50、100和200 mg·kg-1添加褐藻寡糖配置实验用饲料,开展为期42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褐藻寡糖添加量为100 mg·kg-1时,花鲈幼鱼的体质量增长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最高,分别为(96.50±7.95)%和(1.73±0.09)%.d-1,且能显著上调生长相关基因(gh)的表达(P<0.05);同时,幼鱼肠道肌层厚度、绒毛高度和宽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胰蛋白酶(TRY)、淀粉酶(AMS)和脂肪酶(LPS)活性高于对照组.随着褐藻寡糖添加量的增加,花鲈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溶菌酶(LZM)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可见,添加褐藻寡糖能显著提升花鲈幼鱼的机体免疫水平,并对其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制定褐藻寡糖促进花鲈健康生长的使用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花鲈褐藻寡糖消化酶非特异性免疫

    海水酸化对黄鳍金枪鱼幼鱼抗氧化和免疫能力的影响

    王小燕周胜杰汪迎港孙永跃...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CO2)被海水吸收后形成碳酸,增加了海水的酸度.探究海水酸化对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幼鱼抗氧化和免疫能力的影响,以为海洋生态环境和金枪鱼野生种群保护提供参考.以平均体长(18.21±1.09)cm、平均体质量(354.98±149.77)g的黄鳍金枪鱼幼鱼为研究对象,设定pH梯度为8.1、7.6、7.1和6.6,采用静水停食法,测定肝、鳃、红肌和皮肤中的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酶(P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ZM)的活性.结果显示:48h后,pH 6.6处理组的幼鱼出现死亡.除对照组外,鳃中SOD、CAT、POD和LZM的活性均高于其他组织(P<0.05),SOD、CAT、POD的活性在pH 7.1时达到峰值,LZM的活性在pH 6.6时达到峰值;皮肤的GSH-Px活性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pH 7.1时达到峰值;肝的MDA含量累积最多,ACP活性最高(P<0.05),前者在pH 6.6时达到峰值,后者在pH 8.1时达到峰值;红肌的AKP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织(P<0.05),且在pH 7.1时达到最低.综上所述,黄鳍金枪鱼幼鱼在海水pH大于7.1时,免疫功能和抗氧化防御系统存在一定的抵抗力,pH小于7.1之后,部分免疫功能出现紊乱.

    黄鳍金枪鱼pH海水酸化免疫功能抗氧化防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