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方水产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方水产科学
南方水产科学

李来好

双月刊

2095-0780

nfsc@vip.163.com

020-84458694

510300

广州市新港西路231号

南方水产科学/Journal South China Fisheries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运输水温对曼氏无针乌贼成体死亡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蒋永生周珊珊周永东徐开达...
    107-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殖放流是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渔业资源修复的重要手段,而水温可能会影响增殖放流运输过程中乌贼的生存状态.为优化曼氏无针乌贼成体增殖放流运输技术,通过实验室内模拟不同水温(14、17、20、23、26、29℃)下的运输过程,分析了不同运输温度下乌贼死亡率和肝脏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运输水温显著影响乌贼成体死亡率(p<0.05),14和29℃处理组的死亡率较高,分别为30.0%和63.3%.相较于20℃处理组,肝糖原含量在14和17℃下显著下降,在29℃下显著上升(p<0.05);乳酸含量在23和29℃下显著上升(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17 ℃下显著下降,在26℃下显著上升(p<0.05);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各水温下显著下降(p<0.05);随水温变化,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先下降后上升,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则先上升后下降.乌贼死亡率与肝脏糖原、乳酸含量和AST活性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在5只·L-1密度下水温过低或过高均不适宜乌贼运输,建议水温控制在17~26 ℃.

    曼氏无针乌贼模拟运输水温死亡率生理指标

    施肥对斑点叉尾(鮰)肠道菌群的影响

    徐静雯钟立强张世勇刘洪岩...
    116-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绿色、经济养殖模式,并为其养殖过程的施肥管理提供指导,研究了施肥对斑点叉尾(鮰)肠道菌群的影响.将斑点叉尾(鮰)分为有机肥组(Y)、无机肥组(W)与对照组(D)共3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养殖实验.实验结束后,取出肠道内容物,通过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结果显示,施肥后斑点叉尾鲴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与丰度均有所降低.在门水平上,3组的优势菌群均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对照组中的变形菌门、放线菌门与梭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施肥组(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施肥组中以罗姆布茨菌属(Romboutsia)和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为优势菌属;其中,无机肥组中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中的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相对丰度高于施肥组(p<0.05).经3组菌群差异性分析,无机肥组鱼体肠道中的乳酸菌含量显著增加,有机肥组中的链球菌属显著下调,降低了斑点叉尾(鮰)的发病机率.研究表明,在斑点叉尾(鮰)养殖中混合施加有机与无机肥料,能有效促进其健康生长.

    斑点叉尾(鮰)肠道菌群有机肥无机肥

    黄河鲤对饲料蛋白质需求量研究

    瞿飞虎姜晓娜葛彦龙翟钰姗...
    124-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是中国黄河流域长期自然形成的特有重要淡水经济鱼类,其对饲料蛋白的需求量较其他鲤低.为从生长性状、免疫、代谢等方面探究黄河鲤对不同饲料蛋白水平的适应和利用能力,对初始体质量为(360.22±1.02)g 的黄河鲤投喂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为 22.63%(D1)、25.32%(D2)、28.15%(D3)、31.43%(D4)、34.18%(D5)的实验饲料.结果表明:D3组生长性状的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而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D3组的生长基因GH、IGF-1和蛋白合成基因TOR、4EBP2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D1、D4和D5组(p<0.05).D3组血清生化中的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含量显著低于D1和D5组,但碱性磷酸酶含量显著高于这两组(p<0.05).D3组免疫酶活中的a-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高于D1和D5组(p<0.05),而丙二醛含量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D5组氨代谢基因Rhag、Rhbg和Rhcg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拟合回归分析表明,黄河鲤的最佳饲料蛋白需求量约为 28.57%~29.04%.

    黄河鲤饲料蛋白质血清生化酶活相对表达

    降解亚硝酸盐菌株Bacillus velezensis GXMZU-B1的筛选、条件优化及初步应用

    刘睿梁颖殷豆豆宋超东...
    133-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高密度养殖引起的亚硝酸盐危害,筛选高效降解菌.从防城港虾塘采集水体和淤泥样品,先通过亚甲基蓝、碳酸钙平板初筛及亚硝酸盐降解效果复筛,选出降解效果最优的菌株,并进行生理生化及16S rRNA鉴定;进一步对菌株降解亚硝酸盐的温度、初始pH及无机盐等条件进行优化,最后对该菌株的安全性及其处理养殖高浓度亚硝酸盐尾水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初筛的53株菌中复筛得到1株对0.5 g·L-1亚硝酸盐降解效率可达98%的菌株,并将其鉴定命名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GXMZU-B1);该菌株降解亚硝酸盐的最优条件为:温度30℃、pH 6~7、无需添加无机盐,接种发酵12 h对0.5 g·L-1亚硝酸盐的降解可达98%以上;该菌株24 h可将养殖尾水中(28.73±1.08)mg·L-1的亚硝酸盐几乎完全降解.菌株的安全性试验表明,该菌株不产生溶血圈,对常见抗生素敏感.综上所述,菌株B.velezensis GXMZU-B1具有高效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且对环境安全,为高密度工厂化养殖中亚硝酸盐的积累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亚硝酸盐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分离水产养殖养殖尾水

    纳米二氧化铈对2种水产病原弧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杨钰郑雯雯宇文斌许颖洁...
    144-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米二氧化铈(nCeO2)是一种重要的新型高抗氧化性稀土金属氧化物.为开发高效、环保且无耐药性的新型抗菌剂,通过高温煅烧六水合硝酸铈[Ce(NO3)3·6H2O]研磨制得nCeO2,探究了 nCeO2对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和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的抑菌活性,并利用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体内实验对nCeO2的抑菌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1)所得nCeO2较为纯净,颗粒直径为25.03 nm,Zeta电位(mV)为-5.65,在溶液中分散均匀.2)nCeO2对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8和256 μg·mL-1,最小杀菌浓度(MBC)均为512μg·mL-1;nCeO2对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抑菌环直径分别为21.50和17.42 mm.3)3种浓度nCeO2(1/2 MIC、1 MIC、2 MIC)均能显著抑制2种弧菌的生长活力,同时提高其胞外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菌液相对导电率、胞外核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0.05).4)nCeO2拌料饲喂显著降低了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感染模型中罗氏沼虾的死亡率(p<0.05).研究表明nCeO2对副溶血弧菌和创伤弧菌体外和体内均具有良好的抑杀作用,其抗菌作用可能与其破坏菌体细胞壁、细胞膜完整性和细胞膜通透性有关.

    纳米二氧化铈水产病原弧菌抑菌活性创伤弧菌副溶血弧菌

    都匀"红鲤"的群体结构及其多样性

    张小洪余科安苗欧平勇...
    154-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都匀"红鲤"是传统稻作农耕模式下的产物,其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是品种选育的理想材料.为丰富贵州省稻田鲤的遗传背景资料,为稻田鲤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线粒体DNA Cyt b基因测序技术,探究了都匀"红鲤"及相邻地区的稻田鲤群体结构及其多样性.结果显示,253条Cyt b基因共检测到45个变异位点,界定了 23个单倍型,都匀"红鲤"表现出9个单倍型,其中5个与对照的稻田鲤共享,个体数占其样本总数的76.19%.系统发育和神经网络结果表明,都匀"红鲤"是由远东鲤和华南鲤2个遗传差异小、分化等级高的亚种类群构成的混合群体,与国内鲤品种和对照稻田鲤之间有相同的母系来源.都匀"红鲤"中共享Hap22和4个独享单倍型的鱼归属远东鲤亚种,另外4个共享单倍型的鱼为华南鲤亚种.遗传多样性及分化分析显示,都匀"红鲤"2个亚种群体遗传变异程度低,均呈高单倍型多样性(Hd)和低核苷酸多样性(π)的特点;远东鲤亚种与对照稻田鲤间为中度分化,华南鲤亚种除了与锦屏间为高度分化外,与其余3个对照稻田鲤间的分化程度均较低,但因地理隔离及驯化过程中选择压力、创始人效应和遗传漂变,导致其遗传多样性下降,与对照群体产生遗传分化.研究表明,都匀及邻近地区稻田鲤群体间存在有限的遗传交流,群体内和群体间有不同的遗传结构.

    红鲤Cytb基因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

    大口黑鲈幼鱼肝脏抗大口黑鲈弹状病毒应答的转录组分析

    乔娣雷宁朱俊杰张超楠...
    164-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对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icropterus salmoides rhabdovirus,MSRV)的抗病反应和代谢调控网络,揭示其抗病的免疫分子机制并为后续大口黑鲈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对MSRV感染的大口黑鲈易感组、抗病组和对照组的肝脏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对所得基因的功能注释发现,被注释的差异基因主要与细胞过程、细胞、结合和催化活性等功能有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大口黑鲈肝脏组织在MSRV感染下高表达的差异基因富集在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性药物的代谢作用、蛋白酶体、抗坏血酸和醛酸盐代谢、脂肪酸降解等代谢相关通路;进一步筛选免疫相关基因进行通路分析发现,与抗MSRV免疫应答相关的通路主要为NOD样受体信号传导、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细胞溶质DNA传感途径、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和RIG-I样受体信号传导等.最后,通过qRT-PCR验证了差异基因的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的一致性,证明了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获得的差异基因和调控通路可为大口黑鲈抗MS-RV免疫的分子机制和疾病防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大口黑鲈大口黑鲈弹状病毒肝脏转录组测序差异表达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