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大学

龚昌德

双月刊

0469-5097

xbnse@nju.edu.cn

025-83592704

210093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创刊于1955年1月,是建国以后创办最早的大学学报之一。其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反映南京大学理科以及全国自然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学报以“广、严、快、活”为特色——报道内容广泛涵盖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特别以地球科学、物理学和化学等方面的论文见长;对论文审稿和编辑严格从而保证论文具有生命力;论文出版周期短速度快;论文形式活泼多样,除正常栏目外,还设有特约述评、研究快报、简报、论坛等栏目。 创刊以来,学报发表了大量在国内外自然科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论文,是在全国科技界具有广泛影响的自然科学核心刊物之一,也是国内最有影响的大学自然科学学报之一,在全国自然科学刊物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排名中,历年均居全国综合性自然科学刊物之前列。学报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固定收录《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的国外权威性数据库和文献杂志在4个以上,例如俄罗斯文摘杂志(PЖ)、美国数学评论(MR)、化学文摘(CA)和德国数学文摘(ZM)等。我刊曾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评为学术影响范围最广的刊物之一(第16名),为全国高校刊物之冠,近年多次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完备数据集的邻域容差互信息选择集成分类算法

    李丽红董红瑶刘文杰李宝霖...
    106-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不完备混合信息系统的分类问题,结合粒计算中的邻域容差关系和互信息理论,定义邻域容差互信息的概念,并利用集成学习的思想,提出不完备数据集的邻域容差互信息选择集成分类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缺失属性得到信息粒,划分粒层构建粒空间,在不同的粒层上使用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分类器的集成算法,构建新的基分类器;然后,根据每个信息粒的缺失属性计算出关于类属性的邻域容差互信息,来衡量各个信息粒的重要度,并根据基分类器预测准确率以及邻域容差互信息重新定义基分类器权重;最后,根据预测样本对基分类器加权集成预测分类结果,并与传统的集成分类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对于部分不完备混合型数据集,新提出的集成分类算法能有效提升分类准确率.

    不完备混合信息系统邻域容差互信息集成学习分类

    多采样近似粒集成学习

    侯贤宇陈玉明吴克寿
    118-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粒化是一种构建粒数据与粒模型的方法.近些年来,有多种粒化方法被提出,如基于样本相似度尺度的相似度粒化、基于邻域关系的邻域粒化和基于特征尺度变换的旋转粒化等.这些粒化方法都在监督与非监督任务中获得优秀的表现.但是这些粒化方法都是基于样本本身的度量关系构建的,会导致样本在粒化过程中的信息量呈现不同量级的扩展现象.这一特征使粒化后的粒子在一些情况下难以处理.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多采样方法构建近似粒子的粒化方式以保证粒化过程被限制在有限量级,并且在粒化过程中抛弃固定的度量关系式,粒化的结果会随着选取的近似集与近似基模型的不同而变化,使得样本在粒化为粒子时有着更高的灵活性.文中对多采样近似粒化和多种粒化方法进行详细比较,结果表明多采样近似粒化有着更高的分类性能,且与多种先进的集成算法做了详细比较,结果表明在分类任务上多采样近似粒集成模型拥有着更好的鲁棒性与泛化性.

    粒计算粒表示多采样近似粒化重要性采样粒集成学习

    场地有机污染物吸附行为多参数线性自由能模型研究

    刘昆南晨曦孔令冉刘慧婷...
    130-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评估污染物在污染场地土壤中的吸附分配过程是污染场地安全管理和再利用开发的重要环节.以我国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场地为研究对象,解析了场地土壤中有机质的吸附特征,建立了适用于场地有机污染物分配评估的有机碳标化分配系数(KOC)预测模型,揭示了有机污染物在场地土壤中有机质上的吸附机制.该场地土壤有机质对有机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构建了预测场地土壤中有机质吸附有机污染物的KOC的多参数线性自由能模型(pp-LFER).pp-LFER模型相较于常用的单参数线性自由能模型(sp-LFER)展现出更好的场地吸附数据的预测能力(R2=0.919).同时,采用其他文献报道的pp-LFER模型对该场地污染物KOC进行预测,发现预测偏差较高(RMSE>1.12),这表明pp-LFER模型的预测效果受场地土壤中有机质的性质影响较大,其跨区域应用性仍待提升.进一步结合pp-LFER模型中的分子结构描述符和各项系数解析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吸附机制,发现疏水作用和极化作用是吸附过程的重要作用力,氢键作用显著影响极性化合物的吸附过程.本研究基于实际污染场地土壤构建了高精度吸附预测模型,为场地污染风险评估和修复利用提供了更准确的技术手段.

    场地污染土壤有机质有机污染物有机碳标化分配系数预测模型

    非离子及两性型碳氢表面活性剂对全氟辛酸在土壤中迁移的影响

    张庆泉赵燕鹏蔡兴张琦...
    141-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氟型表面活性剂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的大量使用导致其与各类碳氢表面活性剂广泛共存于土壤-地下水环境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存在潜在威胁.通过柱实验探究不同离子强度条件下(1.5mmol·L-1和30 mmol·L-1),非离子型碳氢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lkyl Polyglycoside,APG)及两性型碳氢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Dodecyl Dimethyl Betaine,BS-12)对PFOA在两种饱和土壤中迁移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APG能促进PFOA的迁移行为,其主控机制为APG与PFOA在土壤表面的竞争吸附作用;BS-12能通过对土壤表面负电荷的中和作用及疏水作用增强PFOA在土壤中的阻滞,抑制其迁移行为.因此,预测和评估PFOA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时,需考虑共存碳氢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全氟辛酸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土壤性质

    藻-菌颗粒污泥粒径与除污效能的研究

    胡国胜季斌
    151-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光驱动的新兴污水处理工艺,藻-菌颗粒污泥(Microalgae-Bacterial Granular Sludge,MBGS)因其高除污效能、低能耗、零温室气体排放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MBGS粒径可以影响MBGS的藻-菌质量比与生态位,从而影响其传质及光利用效率,进而影响其污染物去除效能.鉴于此,考察了不同粒径MBGS(1.08,2.20,3.17和4.08mm)的除污效能,发现1.08 mm的MBGS系统对有机物、氨氮及磷酸盐的去除效能最高,同时其出水溶解氧浓度最高.进一步结合文献调研和分析表明:当光强为100~500 μmol·m-2·s-1时,MBGS最优粒径范围为0.80~1.60 mm;MBGS粒径对于有机物及氨氮的去除影响较磷酸盐更大;通过提供剪切力(如水力或机械搅拌)能够维持MBGS的最优粒径.研究结果可为MBGS工艺应用于实际污水处理提供理论基础.

    藻-菌颗粒污泥污水生物处理颗粒粒径搅拌碳中和

    中国特大城市群PM2.5污染及健康负担的时空演变特征

    巫燕园刘逸凡汤蓉姜玲玲...
    158-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过去数十年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也面临着严峻的空气污染问题,探究重点城市群PM2.5污染及其健康影响特征与趋势对于评估和优化污染控制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大气污染、人口特征等多源高分辨率数据,应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分析和比较了 2000-2020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四个特大城市群的PM2.5污染及其健康负担.结果表明,过去的二十一年中,京津冀的PM2.5污染最严重,长三角和成渝城市群次之,珠三角污染程度最轻;总体上四个城市群PM2.5年均浓度先增后降,2020年较2000年分别下降35.6%,43.9%,34.6%和49.7%.2020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的PM2.5归因死亡人数分别约为12.8万、14.0万、5.2万和9.0万,老龄化和人口增长是城市群大气污染健康负担增加的最主要原因,其中珠三角城市群人口因素贡献最大.PM2.5污染减轻是健康负担下降的主要驱动力,表明城市群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显著的健康效益.未来需要加强人群健康视角的城市群PM2.5污染防控,特别要关注老年人群大气污染健康风险.

    城市群PM2.5污染归因死亡时空变化驱动因素

    不同浸种及催芽处理对明日叶种子萌发的影响

    周泽妍宗树斌谭海霞田兴军...
    168-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日叶(Angelica keiskei)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开发前景广阔的食药两用蔬菜.然而由于土壤及温湿度条件等因素限制,明日叶种子出苗率低,制约明日叶的栽培生产.以山东新产的绿茎明日叶种子为材料,通过不同水温浸种及不同浓度KNO3、植物激素、强氧化剂的外源添加,研究了提高种子的萌发处理方法,结果表明,温水(55 ℃)浸种、KNO3溶液、植物激素、强氧化剂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种子萌发.与清水浸种相比,在KNO3溶液处理组中,750 mg·L-1处理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83.82%和59.56%(p<0.05),为组内最高;在植物激素处理组中,100 mg·L-1 GA3溶液处理发芽率最高,达到81.19%(p<0.05);在强氧化剂处理组中,500 mg·L-1 KMnO4溶液处理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84.92%和46.03%(p<0.05),为组内最高.在这三种外源添加处理条件下,750 mg·L-1KNO3溶液处理的幼苗下胚轴长1.08 cm,根长2.09 cm;100 mg·L-1 GA3溶液处理的幼苗下胚轴长2.41 cm,根长2.01 cm;500 mg·L-1KMnO4溶液处理的幼苗下胚轴长度1.21 cm,根长1.63 cm.综合比较发现,100mg·L-1GA3溶液处理条件下明日叶种子发芽率高,且植株幼苗的根长及下胚轴长度也最好.本研究结果可为明日叶种植及同类种子繁育提供借鉴.

    明日叶温水浸种植物激素强氧化剂种子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