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技服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技服务
农技服务

朱永和

月刊

1004-8421

njfw@263.net njfwah@163.com njfw_ah@163.com

0851-3760779,5160808

550006

贵州省贵阳市小河区农科院

农技服务/Journal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贵州省农业厅主管、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面向全国发行的农业科技普及刊物。旨在传达国家和省关于农业科技工作的政策和要求,传播和推广农、牧、林、副、渔各业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新产品和新知识,传递市场信息,为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是广大农民、农技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和农业院校师生获取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和知识,获取政策、科技和市场信息的载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鲜食糯玉米品种在黔东南州的种植表现

    谈红艳徐燕杨胜海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黔东南州鲜食玉米种植品种选择提供参考,对黔东南州市场销售的21个不同糯玉米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航玉糯 8号产量为 18 066.17 kg/hm2,较对照(黔糯 868)增产 13.58%,食味品质评分88.74分;贵糯 1号产量为 19 089.54 kg/hm2,较对照增产 20.01%,食味品质评分 85.00分;清糯 955产量为18 685.53kg/hm2,较对照增产 17.47%,食味品质评分 86.50分;仲彩糯 8号产量为 16 305.29 kg/hm2,较对照增产2.51%,食味品质评分 89.25分;万糯 188 产量为 17 965.17 kg/hm2,较对照增产 12.95%,食味品质评分86.25分.以上5个品种其他农艺性状表现较好,生育期适中,品种表现优秀,适宜在黔东南地区推广种植.

    鲜食糯玉米产量感官品质食味品质

    5个蚕豆新品种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引种表现

    王文奎焦智辉王雯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种植的高产优质蚕豆新品种,同时为玉米套作大豆品种选择提供依据,以当地主栽品种青蚕 13号为对照,引进青蚕 14号、大板豆、紫蚕豆、青皮蚕豆、蚕豆CDJ 5个蚕豆新品种进行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青蚕 14号综合表现突出,全生育期为 145 d,幼苗生长势强,株高为 84 cm,粒色为乳白色,粒长 2.1 cm,粒宽 1.5 cm,千粒重 170 g,产量最高,为 359.55 kg/667m2,较青蚕 13号(对照)增产58.45 kg/667m2,增幅19.41%,适宜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种植.

    蚕豆生育期植株性状产量综合评价

    印江县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比较

    任明静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印江县种植的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对11个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渝油 28、黔油 32、黔油 1588、黔油早 7号、油研 2020、油研 585产量较高,分别为 209.00 kg/667m2、208.10 kg/667m2、199.66 kg/667m2、185.87 kg/667m2、169.42 kg/667m2、166.31 kg/667m2;抗病性较好,菌核病发病率低,主秆发病率分别为8.23%、11.50%、5.80%、6.26%、7.24%、7.51%.生育期228~236 d,株高 206.5~224.3 cm,有效分枝高度 64.3~79.0 cm,主序有效角果数 382~403个,每角粒数 22~25个,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印江县种植.

    油菜新品种产量抗病性印江

    毕节市秋播白菜品种比较

    马绍智黄文林胡建风毛春霞...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在毕节市种植的秋白菜品种,对贵州省种子市场的 17个白菜品种的植株性状、产量及耐抽薹性等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聿良甜脆青的产量最高,为 5 299.2 kg/667m2,比对照增产 47.46%;秋悦 79、聿良金秋 168、清明 4号的产量也较高,分别为 4 686.5 kg/667m2、4 068.0 kg/667m2、4 026.3 kg/667m2,分别比对照增产 30.41%、13.2%、12.04%.且其他植株性状表现也较好,株高为 32.40~44.10 cm,开展度为(44.4~56.0)cm×(46.4~57.2)cm,单株质量为 966.0~1 271.4 g,适宜在毕节市种植.聿良甜脆青、秋悦79号和聿良金秋168为晚熟品种,适宜早秋播种,清明4号适宜晚秋播种.

    秋播白菜品种比较毕节

    昆山地区鲜食玉米品种及春播与秋播播期筛选

    黄幸福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宜种植的优质鲜食玉米品种及其适宜播期,引进苏科糯 5号、苏科花糯 2008、苏科糯 8号等 14个鲜食玉米新品种在昆山地区进行品比试验,筛选出适宜昆山地区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进行春播、秋播播期试验.结果表明:适合昆山地区种植鲜食玉米品种有苏科糯 3号、苏科糯 5号及苏科花糯2008.昆山地区春播适宜播期在 4月 1日以后,4月中旬为宜.秋播适宜播期为 8月上中旬,不能晚于 8月20日.

    鲜食玉米春播秋播种植技术

    大豆与不同玉米品种3∶2带状复合种植的产量及产值比较

    李位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快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研究和玉米品种筛选,推动粮食作物持续稳定增产,以常规净作玉米为对照(CK),进行大豆与 5种不同玉米品种 3∶2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综合分析大豆与不同玉米品种3∶2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的产量及产值表现.结果表明:2行玉米套种 3行大豆复合种植模式的产值为2 132.24~2 321.56元/667m2,与CK相比,多增收大豆 71.63~93.59 kg/667m2,可实现新增纯收入 191.01~380.33元/667m2,其中玉米品种山玉 12与黔豆 11号带状复合种植的产值和新增纯收入最高,分别为2321.56元/667m2、380.33元/667m2.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产量产值毕节

    贵州关岭玉米化肥利用率试验

    马艳文凭王小仲杨丽...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关岭县玉米种植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试验,研究不同肥料组合处理A(优化施肥区:N-P2O5-K2O为 14.9-6.8-9.0)、处理B(缺氮区:N-P2O5-K2O为 0.0-6.8-9.0)、处理C(缺磷区:N-P2O5-K2O为14.9-0.0-9.0)、处理D(缺钾区:N-P2O5-K2O为14.9-6.8-0.0)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当地气候及土壤肥力条件下,优化施肥区N-P2O5-K2O为14.9-6.8-9.0的玉米产量最高,达679.9 kg/667m2;氮、磷、钾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 42.53%,28.64%,47.61%.

    玉米化肥利用率关岭

    水热裂解有机肥基质对平菇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孙志朋徐春方范秋运孙辉...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在有限的菌包空间内提高平菇产量,以水热裂解有机肥作为平菇基质的原料,探究水热裂解有机肥与蛭石、珍珠岩、木屑、秸秆等其他原料的不同配比基质对平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珍珠岩∶水洗水热裂解有机肥体积比为 5∶5的基质平菇生长较好,平菇培养共 54 d,期间采摘 3次,袋均产量、利润均最高,分别为 130.69 g、2.35元.袋均成本为 2.01元,与市售平菇基质(350元/100个)相比,每 100份基质的原料成本降低约150元.平菇基质原料的最佳体积配比为珍珠岩∶水洗水热裂解有机肥=5∶5.

    水热裂解有机肥平菇基质平菇产量

    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黄天忠曹国璠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油茶林地合理栽培和可持续耕作,探究油茶间作马铃薯(YC+M)、油茶间作天门冬(YC+T)、油茶间作花生(YC+H)3种间作模式对油茶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YC+M、YC+T、YC+H处理的土壤细菌菌落数分别较间作前土壤(CK)提高 42.59%、47.18%和 44.89%,土壤放线菌菌落数分别提高 41.32%、37.21%和 36.30%;各处理间土壤含水量、土壤通气孔隙度、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磷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土壤碱解氮含量、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显著高于CK;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磷、碱解氮、土壤毛管孔隙度和土壤通气孔隙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油茶林地间作能够增强耕作层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所改善.

    油茶间作土壤理化性质

    花香型红茶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莫珩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在传统功夫红茶加工工艺基础上,创新性引进乌龙茶的做青工艺,从而让花香型红茶具备乌龙茶浓郁的花香和红茶甜醇的滋味.近年来花香型红茶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花香型红茶的加工技术对红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花香型红茶加工技术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综述了花香型红茶的茶树品种适制性研究进展、花香型红茶加工技术中的鲜叶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发酵技术研究进展和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红茶加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