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工业大学

陆小华

双月刊

1671-7627

journal@njut.edu.cn

025-58139286

211800

南京市浦珠南路30号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编委由国内一流化工、材料、生工、化机、土木等方面专家组成,他们不但积极为本刊撰稿、审稿,还积极向同行专家约稿、组稿,从而得证了本刊的学术水平。本刊被英国CA,剑桥文摘,俄罗斯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等收录,德国汉诺威大学图书馆,我国国家图书馆以及有关高校、研究所大型企业均订购我学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焦磷酸铁钠的研究进展

    张鼎周启坤刘镇铭胡新颖...
    235-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钠离子电池(SIB)是继锂离子电池(LIB)后,最具有应用前景的电池技术之一,而磷酸焦磷酸铁钠是一种具备较高可逆比容量、长循环寿命的复合型钠离子电池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系统地总结了磷酸焦磷酸铁钠的制备方法与电化学性能,揭示了磷酸焦磷酸铁钠材料具备的基本结构特性与储钠电极反应机制.同时,分析了已有的磷酸焦磷酸铁钠正极材料的改性方法和电化学性能提升机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指出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工艺改进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钠离子电池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磷酸焦磷酸铁钠制备方法电化学性能

    氢气还原法制备Bi/Bi2WO6及其光催化降解性能

    徐梦颖王晟王洁溪续成雄...
    251-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H2还原法制备Bi/Bi2WO6以减少杂质的引入,并探讨最佳H2还原条件、Bi/Bi2WO6为光催化剂的降解机制和稳定性.结果表明,200 ℃下还原30 min制得的Bi/Bi2WO6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活性,光照240 min后,降解率可达到69.7%.Bi/Bi2WO6光催化活性提高的原因有: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效应提高了对450~800 nm波长光的吸收;BWO与金属Bi接触产生的内置电场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氧空位的存在降低了禁带宽度、捕获了电子与吸附的O2反应生成促进盐酸四环素降解的活性基团·O2-.盐酸四环素是被羟基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2-)和空穴(h+)矿化为无机小分子的,这3个活性物质对盐酸四环素降解的贡献顺序由大到小为·O2-、·OH、h+.Bi/Bi2WO6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只要每次循环实验前都用乙醇洗涤试样10次.在循环3次后,降解率从69.7%下降到63.58%,这是氧空位数量的轻微减少导致的.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原位还原制备Bi/Bi2WO6以增强对可见光的吸收和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提供了新思路.

    光催化氢气还原法降解盐酸四环素Bi2WO6

    聚酯多元醇的合成与表征

    张小凡朱文杰徐守斌罗金安...
    264-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二元酸对聚酯多元醇性能的影响,以壬二酸、己二酸、1,4-丁二醇为原料,通过酯化-缩聚反应制得聚酯多元醇,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凝胶色谱、热质量分析、旋转流变等测试手段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醇酸摩尔比和合成工艺对合成产物酸值、羟值的影响.通过调控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参数,确定不同反应条件下制得的聚酯多元醇的酸值、羟值,以获得最佳工艺条件,再进行减压脱醇处理后,对最终产物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壬二酸聚酯多元醇的酸值为0.520 mg KOH/g、羟值为39.0 mg KOH/g、分子量为19 421、完全分解的温度为514 ℃;己二酸聚酯多元醇的酸值为0.830 mg KOH/g、羟值为46.6 mg KOH/g、分子量为19 219、完全分解的温度为438 ℃,说明壬二酸聚酯多元醇比己二酸聚酯多元醇有更低的酸值、羟值,更好的热稳定性和更低的黏度.因此,使用壬二酸比己二酸更适合作为原料来合成聚酯多元醇.

    聚酯多元醇酯化-缩聚壬二酸己二酸合成工艺

    虱螨脲中间体连续硝化生产工艺设计与开发

    李双涛魏东旭黄益平夏燕喃...
    272-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1,4-二氯-2-(1,1,2,3,3,3-六氟丙氧基)-5-硝基苯(虱螨脲中间体)的连续硝化合成工艺技术路线、反应器结构型式、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等参数.以m(浓硫酸)∶m(浓硝酸)为3∶1组成的混酸为硝化剂,采用循环管式反应器结构型式,研究反应与熟化工艺串联技术路线,考察25、30、35和40℃4种反应温度与40 ℃熟化温度下的组合工艺的硝化反应效率,并计算总停留时间.研究表明,连续硝化合成工艺转化率明显高于间歇硝化工艺的转化率,反应控制温度由间歇20~25℃提升至35 ℃,反应时间由间歇工艺15 h降低至4 h,产品产量和质量亦较为稳定,同时连续硝化反应工艺利于快速移走反应热,确保反应安全.

    循环管式反应器1,4-二氯-2-(1,1,2,3,3,3-六氟丙氧基)-5-硝基苯间歇硝化工艺连续硝化工艺

    羟基化玻璃纤维增强SiO2气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时钒展望李丽霞绪志远...
    281-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羟基化的玻璃纤维作为增强体来提升SiO2气凝胶力学性能.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优工艺参数,对比研究玻璃纤维羟基化以及纤维添加量和长度对SiO2气凝胶的影响,并研究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最佳成分比所得SiO2气凝胶的孔隙率达到97.34%,羟基化玻璃纤维能够有效提高SiO2气凝胶的力学性能,且当添加质量分数为5%,短纤维(3 mm)与长纤维(10 mm)质量比为2:8时,SiO2气凝胶导热系数为0.028 4 W/(m·K),抗压强度达到 0.37 MPa.

    SiO2气凝胶玻璃纤维力学性能导热系数轻质多孔

    压载荷下Ⅰ-Ⅱ复合型中心裂纹板弹塑性屈曲载荷研究

    李守超尹倩王卓吾贺小华...
    290-299,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含裂纹结构承载能力,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压载荷下Ⅰ-Ⅱ复合型中心裂纹板模型,计算裂纹板弹塑性屈曲载荷,讨论相对裂纹长度(a/w)、裂纹倾角(θ)、板宽(w)、板厚(t)、边界条件对弹塑性屈曲载荷及其变化规律的影响.对于上下夹持中心裂纹板,随着裂纹长度和裂纹倾角的增大,板宽越大,中心裂纹板屈曲载荷对裂纹越敏感,中心裂纹板承载能力受到裂纹长度和裂纹倾角的影响越明显.弹塑性屈曲载荷随着板厚的增大而增大,并且随着裂纹倾角的增大,板厚越大,屈曲载荷的下降程度越显著.上下简支中心裂纹板与上下夹持中心裂纹板的屈曲载荷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上下夹持中心裂纹板的屈曲载荷显著大于上下简支中心裂纹板的屈曲载荷.给出不同边界条件下弹塑性屈曲载荷与相对裂纹长度、裂纹倾角的回归关系式.通过中心裂纹板弹塑性屈曲试验发现,采用压缩力学性能计算弹塑性屈曲载荷更接近试验结果,试验屈曲载荷的变化规律与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一致.研究结果对含裂纹结构的承载能力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压载荷有限元方法Ⅰ-Ⅱ复合型裂纹弹塑性屈曲载荷上下简支中心裂纹板上下夹持中心裂纹板

    热效应所致析出相对2205双相不锈钢耐蚀性的影响

    夏荣华唐建群巩建鸣
    300-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不同热效应下2205双相不锈钢的析出相类型和特点,通过测试固溶态和不同热效应下2205双相钢的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以及动电位扫描后试样表面形貌的观察,研究析出相对其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态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及再钝化性能最好;而在850 ℃时效后,由于x和σ相析出含量增多,在过电位下会由点蚀转变为选择性腐蚀,导致材料的耐腐蚀性能下降最严重;900 ℃时效后,2205双相不锈钢中的析出相含量降低,其耐腐蚀性能的下降有所缓解.

    2205双相不锈钢析出相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耐蚀性

    新型装配式可调电缆支架的承载力特性试验研究

    曾二贤刘文勋王思宇柯嘉...
    310-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圆形隧道内电缆支架安装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装配式可调电缆支架形式,并对该新型支架的承载力特性展开试验.研究不同角度工况下(0°、-45°和45°)支架的承载力特性分析,考虑支架长度、横担高度和宽度、斜撑直径和水平螺栓规格等对支架承载力特性的影响,研究其变形特征、荷载-位移曲线特征和典型部位应变发展规律,同时开展新型支架承载力特性的非线性数值模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该新型支架的承载力计算理论及设计方法.结果表明:支架的典型失效模式为斜撑整体失稳破坏,并伴随横担受压侧弯扭变形;支架的竖向刚度和极限承载力随调节角度的增加而下降,在45°工况下达到最小,而支架横向承载力特性受调节角度的影响较小,因此45°工况被视为最不利工况;新型电缆支架体系受力合理,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承载力,可应用于工程实践.

    装配式可调电缆支架承载力性能破坏模式最不利工况

    行车工况下竖井型城市公路隧道交通风动态演化规律

    黄伟浩童展鹏熊道龙周银清...
    321-329,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竖井型城市公路隧道,对隧道内外环境风速进行实测,考虑不同环境风速、竖井高度与数量,设计24个工况,采用动网格技术与动量源项法,开展行车工况下隧道通风流场数值模拟,模拟获得车辆逼近-到达-远离竖井时隧道流场分布.结果表明:此类隧道内外均存在较为稳定的1 m/s左右纵向环境风;车辆顶部及后方出现明显回流现象,最大回流风速约2 m/s,出现在5~5.5 m高度;竖井截面风速不均匀系数以及转换系数随车辆运动先增大后减小;竖井通风效率与竖井数量、反向风速呈正相关,最大值达到100%,但随竖井高度、正向风速的增大而降低,街谷风影响较小.

    隧道竖井活塞风动网格回流高度通风效率

    隧道复合式路面层间抗裂性能研究

    谭剑金瑞陈钰杨朝红...
    330-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射裂缝是隧道复合式路面结构的一大突出问题,严重影响路面使用性能.本文采用加纤改性沥青作为层间抗裂材料,成型了基层预设接缝的复合试件,基于室内弯曲试验和轮碾试验研究其层间抗裂性能,并通过有限元数值分析探究加纤改性沥青对复合式路面沥青面层应力分布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纤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层间抗裂性能,能够增强复合试件的抗弯曲能力,减缓反射裂缝的发展,延长复合试件疲劳寿命;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加纤改性沥青能够有效吸收沥青面层底部因基层接缝导致的集中应力,大大降低沥青面层底部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研究成果可为加纤改性沥青层间抗裂材料在隧道复合式路面中的应用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隧道复合式路面反射裂缝加纤改性沥青抗裂性能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