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开发与装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开发与装备
农业开发与装备

易中懿

双月刊

1673-9205

nykf@vip.163.com

025-84346287,84346221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柳营100号

农业开发与装备/Journa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Equipments
查看更多>>《农机具之友》杂志是由农业部主管、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农机科普期刊。农机具之友杂志社现为农机学会安全监理分会理事单位,中国农学会科普期刊分会理事单位。《农机具之友》创刊十年来,一直紧扣办刊宗旨,为宣传农机化政策,普及农机化技术,传递实用科技信息、致富信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集实用性、技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发行量在农口期刊中名列前茅。主要读者对象为:农机操作人员、农机管理(监理)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利用科技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新农民。主要栏目有四大版块:一是实用技术类。包括由安全使用、维修保养、故障排除、农艺天地等栏目;二是农机监理类。包括农机政策、农机培训、监理论坛、农机人物、事故案例等栏目;三是信息类。包括综合信息、质量服务、机具展台、农机市场、致富门路等栏目;四是生活指导类。包括科普长廊、法制法规、机手生活、祝你健康、机手乐园等栏目。另外本刊还向广大读者推荐名优新产品,预测市场动态,传授实用生产技术等。是广大农民机手管好、用好农机的良师益友,是广大从事农机管理、维修、销售人员的好参谋、好帮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推广与应用研究

    马爱玲杨金惠任兴超张密密...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传统种植模式往往依赖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的兴起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推广与应用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也限制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发展;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也给其推广带来了障碍。从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背景出发,简析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的现状,并对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推广与应用提出相应的对策。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对策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肖展江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集成现代技术实现水利工程的实时监控、科学管理和决策优化。提出了该技术的具体应用,包括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水资源管理应用等方面,显著提高了水资源的监测、分配和调度效率。另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面临技术难题、专业人才缺乏的挑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

    信息化技术水利工程管理技术应用

    气象条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分析

    刘昊峄魏孝钦胡雪雯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发育过程受到多种气象条件的显著影响。以福建南平浦城地区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温度、日照、水分、湿度和风等气象因素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这些气象条件在水稻种子发芽、幼穗分化、花粉发育和灌浆成熟等关键生长阶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适应策略与应对措施,包括合理选择品种、优化农艺措施、加强灾害预警与防控,以及加大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力度等。研究结果为提高水稻生产抗逆性、稳定粮食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气象条件水稻生长影响分析

    农残速测技术应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途径探讨

    林宇婧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产品安全性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关键议题,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认知的提升,对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关注愈发增强。农药残留既威胁人体健康,也对生态平衡构成潜在风险。因此,构建健全的农产品质量保障机制,确保其安全与可信度,已成为农业发展与市场监督的核心目标之一。农药残留是现代农业生产中难以避免的现象。为了抵御病虫害对作物的侵害,农药被广泛用于农田管理。然而,不当或过量施用农药可能导致残留,这些残留物可能存在于农产品中,并对人体健康构成隐患。因此,高效地监测和管理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成为紧迫的课题。农残速测技术作为新兴的检测方法,以其快速、便捷、精确的优点,在农产品质量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发展。这一技术不仅帮助农民及管理者即时识别残留问题,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推动了更为有效的监管策略的形成。旨在深入探讨农残速测技术在农产品质量监控中的实践应用,覆盖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实例,以供参考。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残速测技术

    保障粮食安全背景下武平县水稻种植现状及发展建议

    肖雄东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平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但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的加快,传统的水稻种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其发展要求。近年来武平不断探索创新和示范推广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水稻产量和品质也得到了较大提升。然而,受限于区域经济条件和种植环境等因素影响,武平水稻种植和推广仍存在一些困难。将结合武平水稻种植具体情况,通过实践调查,了解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水稻种植推广的有效途径,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粮食安全水稻技术推广武平县

    村镇土地管理中耕地保护的策略分析

    李孟楠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耕地保护是村镇土地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性和乡村社区的稳定发展。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城镇化的压力,耕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村镇土地管理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耕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有效的耕地保护策略,包括建立有效的土地利用管理机制、制定并执行科学的土地规划、引导农民实施耕地与生态双重保护以及完善土地开发利用的市场化机制,旨在帮助政策制定者和村镇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耕地保护措施,促进村镇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的持续发展。

    村镇土地管理耕地保护有效策略

    "六位一体"涉农高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吴珊练华山罗雁杨寻...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与服务业、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日益加强,对新型复合型农业人才——新农科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六位一体"的新农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教学实践、科研推广、生产实践、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劳动教育等多条路径中提升高职涉农教育的质量,满足新经济背景下农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对比,结合学院的实际操作,总结了基地建设的经验和成果,为其他涉农高职院校提供了建设新农科实践教学基地的借鉴。

    新农科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创业"六位一体"高职教育

    自然保护地与农业生态旅游的整合路径研究

    耿艳菁庞小梅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环境保护在我国社会发展和建设中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尤其是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做好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和开发的价值愈发凸显。农业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形势,其环境友好、资源整合为特点,给社会公众带来了新型的旅游休闲方式。所以在地区经济发展和建设中可以大力推动自然保护地和农业生态旅游整合,在此基础之上给社会公众带来新的旅游享受,并且实现地区自然资源保护和农业生态旅游的协同发展,助推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根据自然保护地与农业生态旅游整合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整合对策,用以抛砖引玉。

    自然保护地农业生态旅游整合路径

    血水草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与效益分析

    漆宇昕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水草作为一种生态功能强大的植物,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在生态农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详细分析了血水草的基本特性,探讨了血水草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如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维持生态平衡,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其对农田生产力的提升和农业成本的降低。在经济效益上,血水草不仅能够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还具备多元化收入渠道。总结了血水草推广应用中面临的技术和成本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血水草生态农业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经济效益

    "7·15-7·16"铜川强降水过程中的短时暴雨特征及成因分析

    倪闻王琳张淑敏任钰卿...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葵花8号气象卫星资料、相控阵雷达资料,对2024年7月15~16日发生在陕西铜川的强降水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加强北抬,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气流与西风槽前西南气流合并,长时间的高温高湿为暴雨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卫星云图上在低槽云系中有暴雨云团特征;雷达反射率因子强回波与液态含水量大值区总是与大降水对应,强降水发生时ZDR及KDP出现明显高值,CC提示降水云团内为性质比较均匀的雨滴,水凝物分类可以明显识别出大雨滴。

    短时暴雨相控阵雷达双偏振参量